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品牌活动>>亲情中华>>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之十九:南通华侨博物馆
2017年11月20日09:51  来源:中国侨联

江苏南通华侨博物馆,由南通市侨联创办,于2007 年9 月陈列开放,是我国非传统侨乡地区的首家华侨专题馆,也是我国江浙沪地区唯一的华侨专题馆。博物馆坐落在环境优雅、绿荫环抱的南通博物苑内,现有馆舍是利用南通博物苑的一座历史文化遗址建筑改造陈列。与中国人开办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各为一体,又相依相容,成为南通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与见证。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史料30000 余件,藏品2000 余件(套)。

中国近代女企业家董竹君

中国近代女企业家董竹君

南通,是中国非传统侨乡地区,在历史上未有大批先民移民海外的现象。但南通独特的地域位置与自然、社会条件,自近代开始发展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社会、文化雏形。这里文化底蕴深厚,社会教育事业发达,名人荟萃。从近代开始,南通人出洋西学,创办实业,投身教育,开展文化交流,涌现出一大批华侨先贤与名人名家,他们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曾经毕生奋斗,同时为世界文明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深刻彰显出中华民族儿女的勤劳奋斗与聪明才智,折射出华侨爱国和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华侨博物馆主要以南通籍华侨名人、杰出人物生平事迹为展陈主题,通过人物业绩介绍与实物见证,凸显南通籍华侨华人精英荟萃的人文亮点,成为透视南通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窗口。同时陈列海外同乡会、归国华侨、新华侨等社会群体的史料与展品,反映南通“新侨之乡”的社会面貌。

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听取讲解

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听取讲解

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海内外参观者30 万人次,积累观众留言数以千计条。成为中国侨联、南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中国侨联、江苏省侨联的“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基地”。

国际神探李昌钰博士在参观南通华侨博物馆

国际神探李昌钰博士在参观南通华侨博物馆

作为中国“文博之乡”,南通市人民政府对文博事业发展十分支持。在政府的支持下,南通华侨博物馆新馆规划已经落实。未来新馆面积为3500 平方米。海内外侨界人士对南通华侨博物馆发展给予热情支持,博物馆接收到海内外侨界人士的大量捐赠基金。不久的将来,新的南通华侨博物馆将与观众面世。

印尼前驻华大使参观博物馆

印尼前驻华大使参观博物馆

2009 年,南通华侨博物馆发生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南通市侨联接待了回乡省亲的华侨王慧琴女士,她是一位旅居斯洛文尼亚的华人画家,当听说市侨联刚刚成立了一个华侨博物馆的消息后,她十分兴奋,希望立即前去参观。在南通华侨博物馆馆内,集中陈列展示的是旅居海外的文化、教育界华侨先辈的生平事迹。在我们逐一进行介绍时,王女士被蒋希曾先生的事迹深深感动了。蒋希曾从青年时期就开始投入“五四”运动,大学毕业后,他投身革命政府。孙中山逝世以后,由于被猜忌,蒋希曾被迫流亡美国。他虽然以“留学”的身份去了美国,但实际以文学创作、街头演出的方式,继续从事着共产主义宣传活动,因此曾受到国民党

的通缉,也两度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关押。后来,出版商不再出版他的文学作品,迫于生计,他只好改行进入好莱坞从事职业表演,直至晚年离世。他的文学作品和戏剧、电影等,介绍了那个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革命思想,让美国人民来了解中国。蒋希曾一生未婚,历经坎坷,却被美国当代文学界称之为中美文化交流的先驱者。王女士目睹着这位先辈的早期文学作品、亲眼观看主人公当年参演影视剧的角色表演,她陷入默默的沉思之中。

事后,王女士告诉我们,她从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不久就去了南斯拉夫。因为前南斯拉夫是东欧最发达的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比较频繁。在那里,她刻苦钻研艺术创作,却忘记了自己其实也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的使者。蒋希曾先生的生平事迹,启迪了王女士的心灵,点燃了她从事中南两国文化交流的工作激情。

2003 年,当地的一家博物馆和王慧琴联系,称当地有一个已故的天文学家马可波罗(中文名为刘松龄)正值诞辰300 周年,请王慧琴用中国书法为故居题字。王慧琴了解到,这位斯洛文尼亚先辈早在200 多年前就到中国传授欧洲的先进文化技术。通过参观刘松龄故居,王女士全面了解了这位东方使者的经历。原来,这位先辈早在1744 年,经由葡萄牙出发,历经3 年到达中国北京,以后进入了中国清代的紫禁宫,掌管着天文台,做了20 多年观察天象、制定历法的官员,成为钦天监的监正(三品官),并在中国生活、服务了长达36 年。 她被刘松龄的故事一下子迷倒了。为了向更多斯洛文尼亚人介绍这位出征东域传授西方文化技术的先辈人物,她通过各种历史史料的查阅、比照,制作了一个刘松龄的画像。这个消息被斯洛文尼亚国家礼宾司知道后,立刻引起了他们的关注和重视。当年,斯洛文尼亚国家总理正要访问中国,国家礼宾司正在琢磨如何选择总理访华赠送的国礼。礼宾司觉得一个华人画家画了一个斯中友谊交流的第一人,很具有两国友谊的象征,便很快找到王慧琴,以刘松龄油画像为人物蓝本,用现代技法制作出斯洛文尼亚的国礼。在斯洛文尼亚国家总理访问中国时,作为他们的国礼赠送给我国国家领导人。同时,王慧琴又把刘松龄的创作作品,制作成影像视频,让访问团拿到北京进行展演,媒体纷纷以“斯洛文尼亚发现了马可波罗一样的人物”这样一个醒目主题,加以大幅报道与宣传,顿时把一个“东方使者”的故事,传遍了中斯两国,提升了两国间的友谊关系。

外国留学生在博物馆当志愿者

外国留学生在博物馆当志愿者

2009 年,王慧琴申请欧盟文化教育项目,被列入25 个国家中的11 个欧盟文化教育项目,而且还代表斯洛文尼亚参加了在中国举办的首届亚洲欧洲文化节。2010 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王女士向斯洛文尼亚国家旅游部、文化部提出建议,由她与有关艺术机构合作,创作一部以“中斯交流第一人——刘松龄”传奇一生为题材的多媒体舞台剧,在世博会舞台上进行演出。她的创意立即得到了筹备机构的赞同,并很快获得政府部门的批准。在她的精心策划下,这部舞台剧获得中外观众的喝彩,成为世博会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的一个亮点。一系列的创意和创作,让她亲身感受到了文化交流的魅力和影响力。2013 年,王慧琴推出了《紫禁城里的斯洛文尼亚人——刘松龄》画册,获得了斯洛文尼亚文化创新奖。围绕这一人物题材,她先后做成了英文书籍、版画、网页,设计出刘松龄邮票、刘松龄电话卡,在欧洲掀起了一个“刘松龄人物”的宣传旋风。她深有感触地对我们说:“故乡南通的华侨博物馆,给了我艺术事业的人生启示。我们的华侨先辈从事文化传播事业何其艰辛,一个欧洲的‘东方使者’要用三年的时间才能来到中国,而今天我们用一盘DVD、一个电话卡、一张邮票,就把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融合起来,我们要用这种现代方式不断扩大中外文化交流的空间。”她正计划在联合国申请以刘松龄名字命名纪念日,通过设立这个纪念日,在国际社会倡导东西方文化互融,不断促进国家间的交流合作与和平友谊。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