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品牌活动>>侨爱心工程
“微”平台上传递侨之爱
2015年11月02日10:44  来源:中国侨联

  风雹雨电,老区受灾。碰巧在现场的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乔卫以及几十位海外侨领当机立断,利用微信这个新平台,迅速展开了募捐。

  满满都是感动

  “我们凌晨1时40分发起捐款,9时左右就已经有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认捐,而且,第一笔捐款已经到账。”电话那端,乔卫刚从延安回来。“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现场所有人都热烈鼓掌。”那时那刻,所有人心里满满都是感动。

  呼啸的狂风、倾盆的暴雨、肆虐的冰雹、翻滚的洪水……近日,陕北遭遇极端天气的侵袭。18日下午,榆林市子洲县突降暴雨。据统计,暴雨形成的山洪导致1人死亡,受灾人口超过1.5万人,2.74万亩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830万元。陕北其他地区同样损失惨重。

  “这次,我和中国侨联组织的2015海外侨领中国国情研修班的学员到延安进行实地教学。我们到延安的时候,暴雨刚停。”乔卫说,“在那里,海外侨领看到了厚厚的淤泥,看到了老区受灾民众的顽强,看到了当地干部尽力自救的努力。大家都觉得应该做点什么。”

  这一次的募捐与往常不同。“这次很特别。一方面,我们刚好在现场。”乔卫说,“另一方面,我们最终决定通过研修班的微信群和‘侨联之友’微信群号召募捐,而不是依赖传统媒体。”

  目前看来,效果很好。“我真的很感动,我相信最后的数字一定会很大。”乔卫说,“下一步,我们会派专业人士去灾区考察,确定救助方案,把捐助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目前,捐款没有截止日期。等过段时间,项目确定后,再行截止。”

  “行动起来,不能等”

  一夜,不到8小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捐款,这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背后,是乔卫及研修班成员的火速决断,更是海外侨胞血浓于水的赤子之情。

  中国侨联海外委员庞燕是此次研修班的一员。她参与了此次微信募捐的全过程:“是一段视频推动了整个事件的发展。”

  视频来自延安当地的司机小贾。看到家乡受灾,小贾心急如焚。恰好朋友拍下了延安发生泥石流的视频。19日深夜,他将视频发给了庞燕。

  庞燕为视频内容所震撼,她马上给乔卫打了电话。看过视频后,乔卫再无法入眠。视频也发到了研修班的微信群中,成员们反映强烈。大家都在问:“我们能做些什么?”

  深夜12时半左右,乔卫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商讨具体事宜。救灾,是和时间赛跑。“应该行动起来,不能等!”

  凌晨1时40分,乔卫的倡议书出现在两个微信群:“我们正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当地受到突发的洪水灾害,老区人民遭受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我们非常痛心。为此我和我的同事们商量决定,即刻发起‘陕北暴雨冰雹灾害救助活动’。我本人首先捐款3000元人民币。”根据庞燕提供的数字,截至22日,认捐金额已达280多万元人民币。爱心,正在全球华侨圈中传递。

  那一夜,很多人都几乎没合眼。

  “我不知道用什么词句来表达对您的感谢,但我知道,因为有了您,让那些受灾的群众感到了温暖,谢谢您。”这是司机小贾得知救助活动发起后给庞燕发来的信息,也是老区民众对所有救助活动发起者及参与者的肯定与致谢。

  侨胞借力“微”平台

  这次紧急救助活动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微信这个新媒体平台功不可没。

  从研修班微信群,到“侨联之友”微信群,再到每位侨胞的朋友圈,倡议书就这样跨越重洋,飞到每位侨胞身边。在庞燕眼中,微信的优点是“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比如,庞燕所在的‘侨联之友’微信群共有500人,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发出倡议书后,庞燕的微信就不曾停过,“一两分钟就进来一笔捐款,一直忙到7时,头都没抬”。

  过去,慈善募捐多通过传统媒体、基金会网站等进行宣传。此次,乔卫选择了微信。“微信传播的最大优点就是快。而且,在最初传播时,因为限定在比较熟悉的圈子里,大家的信任度也比较高。”乔卫说,“当然,随着灾情的发展和各种媒体的报道,也有许多侨胞朋友通过传统的方式了解到情况,然后参与捐助的。”

  当然,微信并非十全十美。庞燕指出,微信“最大的忧患就是网上诈骗太多”。不少人在看到捐款倡议书后都直接或间接地向乔卫打电话求证。

  庞燕认为,此次微信募捐之所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与中国侨联的接地气不无关系。庞燕说,“此次募捐,我们强调‘一块钱也不嫌少’,更看重的是捐款背后的那份心和那份情。”

  “这一次,海外侨胞再一次展现了自己的赤子之情,在祖籍国有难的时候,他们再一次和祖籍国站在了一起。”乔卫说。

  全世界的侨胞心系老区,全世界的“侨力”涌向陕北。哪怕暴雨“倾城”,亦可化“侨”为舟。而通过“微”平台聚集在一起的各国侨胞联系更为紧密,将成为一股有生力量,推动祖籍国向前发展。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