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海外侨讯
南加华人的羽毛球情结
2017年08月14日13:57  

羽毛球在亚洲是一个很普及的运动项目,可到了美国,它却成了一个小众运动项目,多在华人与亚裔的圈子里得宠。这项运动不仅适合在美华人锻炼身体,同时它也是许多华人社交、寻友的工具。当然,正因为羽毛球在亚裔人群中最普及,为此才有不少华裔羽毛球好手代表美国出征奥运会的比赛。

1

   OCBC举办世界羽球积分赛。

  羽球社交:通过运动结识朋友

  已经研究生毕业两年,在尔湾一家数据软件公司从事数据处理工作的小邵则是将羽球运动作为自己的重要交友和生活方式。小邵表示:“从前在中国念大学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社交是需要多么刻意和主动的事情,中国的大学都是4-6 个室友一起,从来都不缺少娱乐和说笑。初到美国念研究生的时候, 是在俄亥俄州立大学,那个时候也没有觉得交友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毕竟先前就读的学校中国人非常多,大家平时无论是选课,还是一起娱乐,也都是一呼百应的事情。从来不知道孤独还有交不到朋友是什么感觉。直到毕业之后,来到尔湾工作,虽说这里中国人是不少的,生活和以往应该也不会差太多,但是工作了几个月之后才发现,我竟然已经开始过上了公司公寓两点一线的生活,更可怕的是:我发现周末的时光比工作日更难打发、甚至煎熬。于是我开始想各种办法多多认识周围的人。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尝试了很多,比如通过微信添加尔湾周边的活动群体,或者是加入UCI 学生们的活动,但都是尝试了几次就放弃了,一方面我已经不是学生了,和现在在校的学生们在时间安排的步调上总是不能达成一致,很多约出来大家一块吃吃喝喝的群体去了几次我就觉得没有意思了。慢慢地,我开始思索自己的兴趣,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发展社交,这样才有趣有效。想来想去,我觉得羽球是既经济实惠又健康的社交方式,最重要的,这是我曾经热爱的运动。但是我唯一不确定的是,羽球这项在美国并不流行的运动,能找到可以一起打球的人吗?”

  之后的几天,小邵开始搜索附近羽球馆,距离她最近的就是橙县的橙县羽毛球俱乐部(OCBC)了。令她惊讶的是:竟然也有这么多亚裔在这边打球,偶尔也会有欧美人的面孔,而且这些球友看起来相当专业。这么看来小邵反倒不是特别好意思直接上前搭讪,表示自己也在找球友,她就先在俱乐部找了一个羽球教练,每天晚上下班之后来上课。后来通过教练的关系,她逐渐结识了不少水平相当的学员,再后来不少球友发展成了饭友和日常的朋友。

  张女士夫妇在球场陪女儿成长

  住在亚凯迪亚市多年的张女士和先生每周工作日的固定时间和周末都会到圣盖博羽球馆与多年的球友们“共同打卡”。张女士说:“羽球运动是一项非常好的互动,在羽球场上,即使是陌生人也非常容易通过共同喜欢的运动而打成一片。因为羽球场入场通常不限时间,但是场地有限,大多数经常来打的人一般不会去包场,大家也都是比较随意地看着别人可能打得累了需要休息的时候过去借场,但是不可小看这‘借场’,这是富有强大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磁场,还有运动本身开放的态度。一句‘我们休息一下您来我们的场地打球吧!’或者‘我们这里单打太浪费了,你们要不要加入我们的场地’等等,都是为喜欢运动、爱好热络的人打开的一道交友大门,现在女儿已经上小学了,我和先生每周末打羽球已经是日常的保留节目了。记得女儿还推在婴儿车里的时候,我也会带上她,来‘参与’到球友们的运动中, 当然那时大多数时候都是我看着先生和球友们在场上挥汗,我在场外坐着帮他们计分,顺便带宝宝。现在女儿上小学了,以前她经常看着我们打球,现在我们也为她找了教练,一家人都有了共同的爱好。”

  南加华裔走进奥运赛场

  曾于2016年夏天作为美国国家队羽球代表队男子单打主力运动员的华裔选手舒之颢(Howard Shu)的母亲在接受采访中提到:“我们确是从舒之颢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他接触多项体育运动。因为我非常明白在美国长期生活,喜爱运动对于小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基本上从小就比较好动、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的小孩,相比比较好静的小孩来说,更容易融入美国的社区,也更容易交到同龄的朋友,所以从他8 岁开始练习羽毛球。”

  舒之颢的母亲说:“与此同时我们也鼓励他参与其他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多一些广泛了解广泛交友的方式。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年龄增长,他对羽球的热爱越来越明显,在羽球运动上投入的精力也是越来越多,甚至在他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为了把握运动生涯的最佳时期而中断学业,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专业的羽毛球训练上。而事实也证明,他在羽球方面不仅是有热情,更是有天赋的,能够有机会在2016 年里约奥运会代表美国国家队参加如此重要的国际大赛,无论是对于他的运动生涯还是人生来说,都应该是富有色彩的一笔。”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