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祥雄( 左) 在论坛上与大会主席阿达玛·萨马赛蔻在主席台就座。(孔帆 摄) 8月6日至12日,主题为“全球转型中的挑战与责任”的2017世界人文大会在比利时列日举行,来自全球人文领域的1800多位专家、学者在此就人类与环境、文化遗产等六个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华裔艺术家林祥雄在大会发言中发出“艺术为和平”的呼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Irina Bokova)开幕当天通过一段视频向2017世界人文大会发来贺词。她预祝大会取得成功,期待与会专家学者能就“全球转型中的挑战与责任”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她指出,每个人都应担负责任,去应对全球化进程中不同国家、文化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朝戈金在致辞中表示,人文学者并不排斥科学技术,而是希望与之携手。因特网在全球瞬间传递思想和代码,极大地刺激了不同领域之间前所未有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自然科学对人文社会科学活动的影响更趋明显,而自然科学对客观世界规律的探索,也离不开哲学思想的烛照。 炎黄国际文化协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林祥雄应邀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身为艺术家,自21世纪以来,他的绘画艺术从表现现实社会之余,将笔锋转向了关怀人类的生存空间并思考人类的未来。为此,201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筹办了“艺术为了和平”的东西方艺术绘画对话。开幕当天他宣读了《艺术为了和平》的巴黎宣言,希望凭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平台,向社会传达讯息,同时呼吁艺术工作者,以作品推广与传达这句“艺术为了和平”的宗旨与意愿。 林祥雄表示,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倡议了“一带一路”这项“跨地域、跨族群、跨时空、跨文明”的世纪人类经济发展战略大蓝图。今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也曾引用“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这再度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与理解需要文化交流,通过交流才能促使彼此互信、相互理解,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深厚友谊,推进各国的友好关系。 列日大学校长让· 维纳德(Jean Winand)以“ 如果一个人彻底摆脱了人文学科会怎样?(Whatif one completely gets rid of thehumanities?)”为题进行了一小时的专题演讲。维纳德指出,科学的勃兴让人文学科的边缘地位日益明显,人文学者和社会大众有责任和义务,重新反思曾经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人文学科的地位问题。 在分论坛阶段,林祥雄发表了“浅谈人类与文明”的主旨演讲。他表示,“战争起源于人的思想”,但人的思想却源自文明。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与残暴的战争似乎是孪生体,也即说文明在某层意义上是产生于战争。文明产生于人类劳动与生活,所以文明为全人类服务应是责无旁贷的,经济是来自人类为了改变生活条件及改善生产模式而创造的,以创新思维与时并进地为人类服务是义无反顾的,政治制度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强国富民、安邦立命、兼顾天下,故适时与正确的政治制度质变、革新,从而惠及天下苍生,则是刻不容缓的。 林祥雄的演讲获得现场最多的掌声,很多专家学者在会后向他表示了诚挚的祝贺。 此次世界人文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和比利时列日市政府联合主办,大会旨在为人文学科建立新议程,提高人文学科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教育、研究和决策影响力。 据主办方介绍,1800名与会者在为期一周的大会期间就“人类与环境”、“文化遗产”、“文化身份、多样性及内在联系”、“边界与融合”、“历史、记忆与政治”、“全球转型期的人文”等六个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