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海外侨讯
风雨兼程 勇往直前 | 希腊华商的转型之路
2017年03月15日14:10  

1

寻觅商机、发家致富是大部分中国移民最初来到希腊的目的,他们成为了当地的第一代华商。

2

希腊的历史很长,悠悠几千年,这片爱琴海沿岸的土地,见证了欧洲最早的文明。希腊华侨华人的历史很短,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移民在希腊开始起步计算,直至今天仅有短短20多年。

世事如棋局局新,旅希华商们见证过希腊加入欧元区后经济腾飞的黄金时代,也经历了这个国家自二战以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对不如意的金融环境,“退”还是“守”是曾经令华商最感到困惑的问题。

3

退避的已经远去,坚守的仍在打拼,在希腊债务危机的第八年,就希腊华商的现状和情况,《中希时报》【希中网】记者带您一道,看看他们的转型之路。

受经济危机冲击 华人零售商店萎缩近1/4

4

作为希腊唯一的华人电商平台“欧洲易购”的负责人,詹淼掌握当地华商的第一手数据材料。他透露,目前在雅典的批发货行大约有300家左右,零售店则相对较多,包括雅典、塞萨洛尼基以及各城镇、岛屿和乡村在内共有约800家。

对于希腊华商的发展高峰期,业界普遍认为是在2008年前后,当时不少华人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这个南欧国家。当价廉物美的中国纺织品来到希腊时,这个市场一下子就“火”起来了,华人商铺开张成为了一种风潮。但到了2009年底,希腊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深渊,华商也随之备受冲击。

詹淼告诉记者,受经济危机影响,不少华商店铺经历了停业关门的过程,与最高峰时相比,零售商店数量整体萎缩了近1/4。而批发货行更多是易手经营,数量并没有明显萎缩,加上小商品经营者多了起来,华商批发货行的数量甚至有上升的趋势。

找准时机创建电商平台 升级传统贸易模式

5

对旅希华商在恶劣的大环境下面对的冲击和困境,在进军电商行业前曾从事童装批发生意十几年的詹淼深有感触。他说,2015年是希腊经济危机非常严重的一年,当时他的服装生意规模和利润都有很大幅度的下滑,“一直这样做下去的话,店铺只会越来越萎缩,竞争力越来越小”,詹淼坦言当时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更担心如果一成不变的话,未来的路将会越走越窄,“一定要转型,寻找突围而出的途径”,他下定了决心。

频繁地往来于希腊和中国两地的詹淼发现,欧洲电商和中国电商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为华商服务的电商,无论是零售还是批发领域,在希腊甚至整个欧洲几乎都是一个空白,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要寻找差距,差距就是一种机会”, 詹淼告诉记者,就是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这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他。于是,从2015年起,詹淼着手创建电商平台,把各方的资源整合聚集到这个商务平台上。他认为,希腊市场相对其它国家而言比较保守,所以电商发展非常缓慢,但它的发展空间却非常巨大。

据悉,包括希腊、法国、意大利在内,截至目前已有2080家商户进驻到了该商务平台中,近期还计划在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进行推广,预期进驻商家可上升到4000家以上。

找对了方向,就能走向光明。对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充满信心的詹淼认为转型创新和传统贸易并不矛盾,“传统的贸易模式肯定永远都在的,但华商坚持传统模式的同时,可以拓展、升级、转型,从经营范围到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可以作出调整,不能再守株待兔,而是要主动走出去,借力互联网,打开市场。”

看好希腊旅游业 跨界经营亚洲餐馆

近年来,进行产品升级或产业转型的旅希华商不在少数,以往中国商人主打的传统产品只有箱包、服装、鞋帽,如今还有电子产品、灯具等。更有一些华商勇敢地跨进了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谋求新发展。

6

10年前来到雅典的华商张维在奥莫尼亚区附近经营一家服装批发行,从去年起,他“摇身一变”成了一家日本餐厅的老板。提起改行的心路历程,张维说,“雅典服装行业从2013年开始走向衰落,一些原本很大的批发货行都感觉生意不好做了,一年不如一年。”

究其原因,他表示首先是在希腊经济危机冲击之下,零售商的入货量减少,其次是随着中国原材料、人工上涨,与土耳其等外国同行竞争时的优势越来越小,另外,ZARA、 H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