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地方快讯
安徽侨界风采——党的十九大代表、安徽省侨联委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医疗副主任林敏
2017年11月01日15:54  来源:中国侨联

林敏为患者问诊1

图为林敏为患者问诊

林敏为患者问诊2

图为林敏为患者问诊

简介:

林敏,1962年10月出生于安徽合肥,安徽省侨联委员,美国侨眷。1985年7月,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系,后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心血管外科专业学习,医学硕士。198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现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党支部书记、医疗副主任兼二病区主任。中共十九大代表。

林敏近来有些忙碌,他甚至没有时间休息。作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疗副主任兼二病区的主任,他得时刻处于战备状态,随时待命;作为一名侨眷,他还兼任安徽省侨联委员,为推动中国与海外的交流交往发挥积极作用。此外,他还参与了“精准扶贫”工作,所结对帮扶的安庆市土桥村5户贫困人家,预计今年底可以全部脱贫。

虽然很忙碌,甚至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但林敏乐在其中。“自己辛苦一点不算什么?只要病人需要,自己随时就得上,那是天职!”

2017年,林敏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他说,这是工作的新起点,不是终点。

手术台上的林敏

图为手术台上的林敏

医德为先,患者第一

星期一下午4点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大楼3楼心脏血管外科门诊室外的患者依然络绎不绝,星期一和星期五是林敏的门诊日。从上午8点半开始到现在,林敏已经接诊了20多位患者,对于这位已经55岁的心脏血管外科医生来说,这是一份颇费心费力的工作。

李老伯住在距离合肥市区二三十公里偏远县城,他特意赶了四五个小时的车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看林敏的门诊。 “我的亲戚都说林医生的医术好赞,医德更是好赞(合肥人称赞别人的方言)!”他近日突然发现自己一弯腰就喘不上气,脊椎骨就像一块石头似的,压着心脏喘不上气儿。林敏把袖带绑在李老伯的右手上臂上,冲上气压后,他把听诊器掖在袖带下,一边盯着手表,一边聆听患者的心跳。

李老伯有些紧张,一个劲儿问:“林医生,有没有大问题?”林敏笑着拆掉袖带,“没什么大问题,放心吧!”李老伯松了一口气,不过林敏还是建议病人去做进一步的扫描检查,老伯将要起身时,林敏一边写诊断书,一边说:“我有一个远房舅亲,也有像您一样的症状,脊椎压迫心脏造成疼痛,起初没有重视,后来越来越严重,结果切了几块脊椎,这个小病可不能大意,可是要放在心上哟!”患者连忙答应下来。

医院的门诊费分高低不同档,从10元钱到50元钱不等,多年来,林敏坚持20元一档。“他们可能就为了看我这个门诊,一大早就赶车,搭上交通费、餐饮费,没准还得掏上一晚的宾馆钱,医生得体谅、理解他们。”林敏笑着说。

林敏查房,询问病人病情

图为林敏查房,询问病人病情

每个星期二是林敏大查房的日子,这一天的早晨8时整,他会带领所有二病区的医生深入病床一线,作为主任医师和行政领导,他希望做到对每一位病人的病情心中有数。大到心率、血压、呼吸,小到饮食、上厕所,30年的从业经验让他对每一个细节都保持高度的谨慎。

“这床的病人呢?”林敏有些微愠,根据他的记忆,这床的病人年龄大,病情重,必须实时绝对卧床休息。

“林医生,上卫生间去了。”家属有点局促不安。“你们必须时时看护他,就算上厕所也不例外!”林敏语重心长地告诫家属。家属在一旁诺诺答应。“病人进来了医院,医生必须对他负责。”林敏对周围的年轻医生叮嘱道。

从病区到林敏办公室50多米的走廊上,挂满了红色的锦旗,锦旗一层压着一层,上面写着“视病人如亲人 良好医风医德”“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走进林敏的办公室,一张沙发床放置在林敏办公椅的后方,“回不去就在这里过夜”。

心脏血管外科二病区护士长彭素云和林敏共事20多年了,在她的印象里,每次遇到突发状况,凌晨二三点给林敏打电话都是常事。“他每次都没有怨言,接到电话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甚至碰到处在危险期的病人,他都不回家,一定要亲自陪护才安心。”病人出院时,碰上林敏不在,病人就会委托彭素云代送锦旗、感谢信。

林敏查看ICU病房内的重症病人

图为林敏查看ICU病房内的重症病人

留给体外循环师高晴云印象最深的就是,“危重病人不下(手术)台,林敏也绝不出病房”。作为与林敏共事十七八年的老同事,她说:“心脏外科的病人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当中有很多未知的因素,在台上,他是医生;在台下,他也会盯住,随时随地应对突发状况。”整夜陪护病人,几乎是林敏照顾病人的常态。

年轻护士翁六秀则有点抱怨这位主任医师“太为病人着想”了,她清楚的记得,一位七旬老太太曾在心脏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结果患者回去没几天就出现了并发症,患者家属闹着“要说法”,年轻的主治医生坚称不是自己的问题,陪护的护士也说,这位老太太是从其他科室转过来的,出问题也是其他科室的问题。双方争执不下,林敏顶着压力决定收治。“先把病人的病情稳定,在谈责任!”当时很多人反对收治,结果事后查证,的确不是心脏血管外科的责任,但病人的病情却稳定下来了。

“身为医生,必须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人命大于天!”他每次给安徽医科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除了医术过关保质,他强调最多的就是医学人文是医学的灵魂,要让患者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人格的尊严”。他甚至给自己树立了“四一样”“三合理”“两不”的标准:对待患者始终做到熟人与陌生人一样、干部群众一样、院内院外一样、城市乡村一样,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不滥检查、不滥开大处方。

正是凭着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的仁心,从业20多年,林敏手上没有出过大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数量也是整个医院科系里最少的。(安徽省侨联)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