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习近" />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重要要求,筹备开好第十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按照中国侨联统一部署,3月22至25日,中国侨联秘书长陈迈率调研组到黑龙江调研,深入佳木斯、抚远、哈尔滨等地,走访侨联组织联系的侨企、乡村、华商会、侨商会、侨青会,与省、市、县侨联专兼职干部、侨联常委和委员、涉侨社团负责人、侨界群众代表等80多人座谈交流,并听取地方党政领导对侨联工作意见建议。
陈迈强调,侨联组织迎接新时代、紧跟新时代、建功新时代,必须自觉胸怀全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从巩固党执政的侨界群众基础、维护我国政权安全的角度,进一步找准工作定位、把准侨情变化、明确职责使命,在工作理念、战略、内容载体、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持续用力,更大范围地把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团结起来、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把侨心、侨力、侨智凝聚起来、发挥出来,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侨资企业——汤原县亮子奔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陈迈希望企业继续以“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抓科技创新、抓品牌营销、配合精准扶贫,带动更多农民通过发展木耳种植走上小康之路;在汤原县汤原镇,陈迈参观了革命老区北靠山村历史纪念馆,与村“两委”负责人交流,他说,革命历史不能忘记,红色文化需要传承,要把红色文化传承、促进脱贫攻坚与发展旅游紧密结合,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在佳木斯市华商会及会长企业——恒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他对公司负责人热心侨联事业、带动会员单位发展、参与公益事业给予肯定;在佳木斯新侨创业代表——维也纳音乐学校,陈迈表示,创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选准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要把准市场,创新推广方式和教育模式,把学校办好、办出特色、办出影响。
在哈尔滨市侨商会及会长企业——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陈迈称赞企业负责人用梦想做企业、用科技创新立企业、用事业心办侨商会,在侨商会组织架构、品牌设计、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为全国侨商会组织建设与工作开展创造了有益经验;在哈尔滨市侨青会会长及会长单位——焦视眼科医院,他仔细询问医院运行、技术管理、病人诊疗费用、参与公益事业及侨青会工作等情况,勉励医院负责人在中、西医诊疗技术上持续科研探索,继续把医院办好的同时,通过降低白内障手术等诊疗费用、参与光明行公益活动等方式展示侨界风采,侨青会要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团结更多归侨侨眷和留学归国人员,联系在华留学人员,更广泛地凝聚侨界青春正能量。
在分别召开的省、市、县侨联工作座谈会上,陈迈与侨联的有关同志深入交流,仔细询问侨情变化、新侨老侨需求有什么不同、海外联谊方式手段载体有哪些、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充分肯定黑龙江省侨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高校等侨联基层组织建设,打破党政组织条块制度,大力开展新侨和留学归国人员的工作,佳木斯市侨联推动区县党政负责人兼任侨联负责人、抓住改革机遇增加编制人员,哈尔滨市侨联打造工作体系和品牌、拓展组织体系、延伸工作手臂等做法和经验,希望抚远市等基层侨联结合实际、找准定位、主动作为,把组织健全起来,把活动丰富起来,把作为彰显出来。
陈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两会”精神,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全党全国的中心任务。侨联作为党领导的群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纽带,必须树牢“四个意识”、自觉胸怀全局、着力改革创新,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凝聚侨心、汇聚侨力、发挥侨智,让侨联在新时代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是要明确时代的新使命。为谁存在、为什么存在、作用和价值是什么,是一个组织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侨是富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和手段。侨联是党缔造的、领导的,是为党做侨界群众工作的。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侨联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判断一个地方侨联工作的价值,不在于侨的多少,而在于是否能够发挥独特的优势,切实承担起党赋予的使命。说到底,侨联工作是为党分忧、为党尽责,做好国内侨的工作,不仅是凝聚国内的侨,也是为了更好凝聚海外的侨;做好海外侨的工作,要立足促进侨胞在国外的长期、平安发展,立足营造对我有利的良好外部环境;做好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工作,要着眼未来、提高到维护我国政权安全的高度来谋划设计。
二是要研究侨情的新变化。进入新时代,侨联工作不能墨守陈规,不能路径依赖,而是要与时俱进;不能大水漫灌,不能大而化之,而是要精准,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面对侨胞数量增多,科技、经济实力增强,利益诉求变化,走出去与引进来、归国来华与国外留学从业之间的对比发生重大趋势性变化,传统侨社、侨报、侨校等工作渠道面临挑战,侨务工作的内涵和内容有了新拓展,侨联组织对侨情的把握不能是虚的、泛泛的,必须把基础工作搞扎实了,把侨情的变化摸清搞透了,把工作策略搞对路了。这样,才能把“两个并重”“两个拓展”真正抓实见效。
三是要思考侨务的新战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不再只闷声发财而是大国责任、不再只是韬光养晦而是主动作为、不再是听之任之而是话语权组合拳、不再只关注资金技术管理而是理念人才氛围,随着世情、国情变化,侨的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过去,不能只满足一般化的工作,不能只满足于具体的活动和项目,而是需要新战略引领,新思路推动。比如,如何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如何在侨界树立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党领袖、大国领袖、人民领袖的形象,如何运用侨界的力量更大范围更有实效地加强华文教育、传播中华文化,如何解读和更好推动海外侨胞融入和回馈当地社会,如何聚合对我有利的人脉资源,如何做到国内和海外双向使力,等等。
四是要树立工作的新理念。侨联大有作为。要在党和政府总体工作格局中审视自我,更多看到的是机遇而不是困难,善于挖掘侨联作为人民团体独特优势,用足用好工作选择权、表彰权、筹资权、参政议政权、代表表达权、社团培育权、海外荣职授予权等。工作事在人为。要有战略的眼光,掌握办事业的方法,增强创品牌的意识,丰富事业化的手段,强化搞科研的精神,久久为功,善做善成。注意有所不为。要做侨联必须做、需要做、能做好的事,学会战略收缩、集中力量,聚焦主业、重在实效,以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细节决定成败。要注重细节,完善调研、策划、方案、部署、指导、推动、宣传、总结、反馈等工作链条,把工作做细,把细节做实,形成标准、规范和流程。
五是要探索推进的新办法。战略要突出,把准工作的制高点,结合侨联群众性、民间性、统战性、涉外性特点,实行差异化战略、精品战略、品牌战略。资源要整合,避免就侨联论侨联、就侨论侨,注重以侨为桥、以侨联侨,善于搭建组织、工作和活动平台,织好侨联内外“两张网”。手段要强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善于运用市场化、社会化、群众性的方法,善于运用媒体的力量,善于把工作对象变为工作力量,倍增侨联的服务能力。机制要善谋,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灵活的动员参与机制、精确的项目化管理机制、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避免工作的随意性、零散化、碎片化,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六是要激发基层的新活力。侨联最大的优势在于组织体系,最大的根基在于基层建设。要下大力气扩大侨联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坚持应建尽建,突出重点侨乡,突出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园区、高新企业、新社会组织,灵活设置侨联组织,把涉侨群体广泛覆盖起来。要下大力气延伸侨联的组织手臂。细分涉侨群体,创新组织形式,成立一批侨商会、侨青会、留联会、特聘专家委员会、女侨胞联谊会、留学生家长联谊会、文促会等涉侨社团,用好港澳委员、海外委员、海外顾问等荣职体系,扩大领导层人员比例,强化头雁效应。要下大力气形成系统一盘棋。克服重本级、轻系统的观念,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把力量、资源、项目向下倾斜,把工作品牌、工作制度、工作规范向下延伸,努力做到目标一致、相互支持、合力推进、整体活跃。
七是要开创侨联的新局面。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忠诚核心、维护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侨联落地生根。要突出重点做品牌。围绕侨联六大职能,以亲情中华、创业中华、侨爱心工程等为牵动,拓展品牌内涵,打造支柱项目,构建项目体系,完善推进机制;针对海外联谊、基层组织建设、维护侨益等领域,总结地方经验,加强顶层设计,推出一些叫得响、推得开、有实效的新项目新品牌。要坚定不移抓党建。树立抓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全面推进侨联系统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锲而不舍反对“四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新时代侨联工作夯实组织基础。
调研期间,陈迈与佳木斯市市委书记徐建国、市委常委、秘书长、统战部部长邱士林,抚远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子通、市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统战部部长邹泉波,哈尔滨市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曲磊就侨联工作改革发展交换了意见。
黑龙江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郭占力,哈尔滨市侨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申建平,佳木斯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刘井洋等参加了相关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