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侨刊乡讯>>《海内与海外》
万立骏看望侨界著名科技专家走访基层侨联组织和新侨企业
2018年05月15日14:38  来源:中国侨联

WechatIMG1687

WechatIMG1686

1月30日,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登门看望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走访北京交通大学侨联和新侨企业,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向广大归侨侨眷致以新春祝福。

张存浩先生1928年生人,美国归侨,我国高能化学激光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我国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的创始人之一,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在张存浩家中,万立骏悉心询问张存浩身体和生活情况,嘱咐北京市、海淀区侨联精心做好联系服务。他表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凝聚着老一辈侨界科学家的心血,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侨界科技工作者要向他们学习,常怀感恩之心,树立报国之志,珍惜国家发展提供的广阔舞台和难得机遇,将自身所能与国家所需紧密结合,立足岗位,勤勤恳恳,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北京交通大学有190多名归侨侨眷。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侨联坚持服务宗旨,积极团结联系归侨侨眷,开展了照顾“空巢”归侨老人、建言献策、引智引资、推介高铁、助力华侨青少年、新侨乡文化节、宣传华侨爱国报国精神等工作和活动。万立骏对学校侨联的工作给予肯定。他说,岁末年初到基层侨联来,主要是向大家学习、了解侨的情况。来到老师们中间,感到非常亲切。在与侨联干部和新侨代表座谈时,日本归侨杨中平教授、美国归侨赵友平教授介绍了教学科研情况,并建议要多搭建平台,促进归侨与科研项目、科研机构等的有效对接。万立骏称赞他们为我国高铁等交通事业发展付出的努力、作出的贡献。他说,地方发展、大学发展都需要人才。新侨回国需要好的对接平台,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国家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实施了不少专门的人才计划,吸引和凝聚人才,鼓励和支持人才。侨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纽带。地方侨联、大学侨联和校友会三方面力量要加强工作协同,把组织网络、信息、人才的优势叠加在一起,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需求、大学的人才需求与新归侨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起来,把侨联工作做实做大做响。大学侨联要把归侨侨眷和归国留学人员广泛联系起来、组织起来,为他们服务,还要积极为学校发展挖掘人才、延揽人才。

在北京市西城区普天德胜孵化器,万立骏走访调研新侨企业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专注于人体运动的追踪、定位与应用,是全球惯性运动捕捉技术的“领导者”,在虚拟现实、模拟训练、工业仿真、教育培训、展览展示等领域都有代表性产品,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刘昊扬是美国归侨,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万立骏与刘昊扬热情交流,了解公司发展,询问技术问题,并对运用动作捕捉技术开展科普提出建议。他说,诺亦腾是一家有特色、很成功的新侨企业,有技术、有产品、有管理,是新侨创新创业的骄傲。刘昊扬表示,公司发展得益于赶上了好时代,国家在扶持创新创业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没有这些好政策,企业不会发展这么快,而在国外大多只能靠企业自身努力去发展。万立骏说,政府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出台扶持政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新侨创新创业要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产业方向,主动对接产业政策,用好政策“红利”,加快自身发展,同时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张存浩先生、北京交通大学侨联、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对中国侨联表示感谢,对侨联组织更多更好地开展联系服务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工作充满期待,表示要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国家实力继续努力。万立骏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侨是一个特殊群体,见识多、视野宽、眼界高、爱国深、能力强,是我国发展的宝贵资源。侨联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侨胞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要坚持“两个并重”“两个拓展”,发挥以侨为桥作用,大力加强人才工作,既要发挥创业中华、特聘专家、侨创联盟、海外顾问、海外委员、青年委员等现有各个工作品牌和平台的作用,又要设计针对新侨的行之有效、吸引力强的项目,认真总结地方和基层有益做法和经验,努力形成有利于广泛联系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彰显侨的优势的系列活动,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作出独特贡献,展示出新时代的新气象。

中国侨联副秘书长、经济科技部部长赵红英,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北京市侨联党组书记赵宏生,北京市侨联副主席苏泳,北京市侨联副主席、海淀区侨联主席石岳,西城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兼)、西城区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安亚荣,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统战部部长孙守光,北京市侨联常委、北京交通大学侨联主席范瑜等参加了相关看望和走访活动。■(中国侨联网)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