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地方快訊
架好六座橋畫好同心圓 老區新縣譜寫僑鄉新篇章
2025年11月26日11:32  

地處大別山深處的革命老區新縣,既是承載全國著名將軍縣紅色記憶的精神高地,也是河南省僑資源富集的僑務大縣。近年來,新縣僑聯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兩個更好”殷殷囑托,以思想引領強基礎,以平台賦能促發展,以陣地服務暖人心,扎實履行好六項職能,當好黨委和群眾的紐帶,架好政府和僑界的橋梁,通過凝僑心、聚僑力、匯僑智、護僑益,積極營造知僑、愛僑、懂僑、惠僑的良好氛圍,畫好僑界同心圓,擴大海外朋友圈,擦亮“中原新僑鄉”品牌,為新時代老區新縣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新動能。

一、打造文化引領橋,“親情中華”凝聚僑心

立足紅色資源稟賦,發揮“親情中華﹒河南省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思想引領功能,促進“僑元素”與“紅色基因”深度融合,讓中華優秀文化成為凝聚僑心的“精神紐帶”,讓家鄉根親文化成為連接海外僑胞的“情感橋梁”。

夯實文化交流陣地。推動兩大涉僑文化交流基地提質升級,鄂豫皖首府革命博物館2021年獲批“親情中華﹒河南省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大別山干部學院2023年獲批“河南省華文教育特色基地”。其中鄂豫皖首府革命博物館年接待訪客60多萬人次,通過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大別山精神,傳播家鄉好聲音,將“愛國之根”“文化之魂”“復興之夢”潛移默化地融入廣大僑胞的思想意識之中,不斷增進廣大僑胞對家鄉的親情、對故土鄉情的眷戀、對文化情感的認同,感染凝聚僑界人心。廣大僑界群眾在感悟大別山紅色歷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增進對黨和國家、民族、社會事業的了解和認同,不斷匯聚“僑心向黨”、同圓共享中國夢的磅礡力量。

打造文化交流平台。大別山干部學院聚焦華文教育優勢,源源不斷為對外文化交流領域培養輸送復合型僑界人才。近年來,河南省海外僑領國情省情研修班多批次在新縣舉辦,先后有600多名海外僑領和僑界代表人士匯聚大別山干部學院,共話家國情懷、共商發展路徑,在企業投資、產業發展、信息共享、文化傳播、海外創業、涉外勞務等方面進行深入研討交流,分享成功經驗,促進海外僑領深度了解國情省情,密切省市縣僑界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在濃厚的中原僑鄉文化熏陶下,新縣學子更以文字為媒對外傳播中華文化,在中國僑聯、《人民日報海外版》舉辦的世界華人學生作文大賽中,共撰稿9000余篇,並收獲累累碩果。21名新縣學子先后獲得全國一、二、三等獎,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家鄉好聲音的文化小使者,弘揚中華文化,傳遞中國正能量。

創新思想培育模式。截至目前,新縣有海外華人華僑1.2萬人,歸僑僑眷1.7萬人,累計向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派出勞務人員5萬多人,常年在海外務工人員1萬多人,外派出國勞務人數、涉外僑匯收入和外匯存款均居河南省首位。信陽涉外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培育新僑的重要陣地,依托省市縣僑聯組織,積極構建“思想教育+職業技能”培育體系,年均培養3000余名具備專業技能的高質量出國務工人員,筑牢“知國情、守初心”的思想根基,為打造高素質新僑群體奠定了基礎。省海外僑領研修班也多次在新縣涉外學院舉行現場研討交流會。2024年4月,中國僑聯領導實地調研考察時,對涉外學院以涉外為橋,以外派勞務為橋,以僑為橋的跨國合作發展理念和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

新縣僑聯主席范斌同回國探親的新縣籍西班牙僑領在僑企圓夢園公司合影。

二、打造愛心暖心橋,依法維護僑胞權益

以“僑胞需求”為導向,圍繞惠僑政策落實,深化為僑服務,推出法律咨詢援助、入學就醫協調、矛盾糾紛調解、節日走訪慰問等“惠僑暖僑行動”,讓“暖僑服務”與“惠僑行動”協同發力,維護僑益、凝聚僑心。

排憂解難護僑益。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入僑界實施惠僑助僑行動,為僑界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近年來,縣僑聯接待群眾來訪500多人次,答復各類咨詢300余次,及時了解僑界群眾需求,積極回應群眾訴求,解決實際問題。開展各種形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普法宣傳,組織僑法進廣場、進社區、進企業、進鄉村、進校園活動20余場,協調處理涉僑信訪案件15件次。其中,2024年,加拿大華僑梅先生的父親與鄰裡的矛盾糾紛一案,通過“僑聯+社區+司法調解”機制高效化解,成為僑界維護僑胞權益的典范事例,被河南省僑聯推選為全省涉僑糾紛多元化解典型案例。

打通服務“最后一公裡”。傾聽僑界呼聲,關注歸僑僑眷需求,落實涉僑優惠政策,先后為51位學生辦理了僑生認証,讓他們及時享受政策加分的優惠待遇。通過為僑便民服務,依法維護僑益,協調縣鄉有關部門幫助西班牙歸僑解決交通出行、困難救助等民生問題80余件,為歸僑僑眷提供精准的個性化服務,僑界群眾的歸屬感、幸福感持續增強。

常態化走訪慰問暖僑心。利用春節、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契機,常態化深入開展“暖僑心”走訪慰問活動,近年來,走訪慰問歸僑僑眷代表人士兩百多人次,發放慰問款物價值6萬多元,讓他們及時感受到黨委、政府的關心關懷和僑聯組織的溫暖貼心,以“暖僑”服務凝聚僑界人心。

三、架好發展同心橋,匯集僑智聚僑力

深挖僑務資源,廣泛匯聚僑界力量,積極推動海外僑胞創業“回鄉”、資金“回流”、項目和人才“回歸”,為縣域產業發展提供新方案、新藍圖,促進僑資源轉化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新動能。

搭建僑界引資平台。充分發揮僑商會、海外同鄉會等僑團組織聯系廣泛、人才薈萃的資源優勢,全方位、多渠道開展招商引資,多次舉辦海外僑商僑領聯誼座談會和海外僑胞“家鄉行”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推介新縣的投資環境、區位優勢,展示家鄉的發展變化、發展前景、遠景規劃、資源稟賦和人文優勢,引導新縣籍海外僑商僑領、僑胞僑企回鄉投資興業,努力將海內海外僑資源導流到新縣,促進海外僑資企業與本地政府達成產業項目合作,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2023年11月,新縣僑聯借助2023中國僑商投資(河南)大會的東風開展招商工作,積極拓展海外聯絡渠道,加大與海外僑胞合作交流力度,促成一個僑商投資大會項目簽約,為縣域產業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項目、新方案、新藍圖。

把握節日招商契機。利用春節、中秋、端午等中華傳統節日僑胞“扎堆”返鄉、回國探親的良好時機,積極聯絡返鄉的海外僑領,動員僑胞回鄉置業。牽頭舉辦或組織協辦“海外僑領返鄉懇談會”“新縣在外成功人士新春招商推介會”等涉僑招商活動十余場,邀請新縣籍華僑客商六十余人次,在“新商之家”“僑胞之家”多次召開僑商僑領座談會,圍繞家鄉產業規劃、民生等議題共商合作,引導海外僑胞為家鄉經濟高質量發展匯聚合力,貢獻力量。

優環境同心發展謀共贏。堅持以僑為本、為僑服務,共商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發展理念。組織海外僑商僑領與新縣長園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長園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等本地企業開展“雙對接”活動,通過面對面座談,宣傳推介,幫助雙方尋找商機、謀求合作、實現共贏。僑聯經常走訪和新縣帆拉鏈廠、圓夢園公司、喬木下民宿等僑資企業,為企業提供產業政策咨詢、法律支持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幫助企業破解發展難題。協調金融部門完善服務支持體系,在縣內銀行提供30多個國家及幣種的結售匯業務,為僑界人才創新創業發展提供金融服務便利,吸引更多僑胞回鄉投資興業,為家鄉社會繁榮發展持續貢獻僑界力量。

新縣縣委常委統戰部長許呈林、縣僑聯主席范斌在2025年春節期間走訪看望慰問回國探親的新縣籍西班牙華僑。

四、架好海外聯誼橋,五洲四海交新朋

針對僑聯僑務工作實際,持續加強海外聯誼聯絡,建立“線上+線下”聯絡機制,以文化為橋梁、以情感為紐帶,實現海外資源與國內網絡高效聯動,僑聯工作手臂不斷延伸,五洲四海的“朋友圈”不斷擴大。

網上僑聯聯絡暢通。新縣僑聯特別重視加強網上僑聯工作,先后搭建海外僑團微信群十余個,其中西班牙河南新縣同鄉會覆蓋華人華僑群體3000多人,新縣人在美同鄉會覆蓋新縣籍華人華僑群體1000多人,新加坡新縣華僑聯誼會覆蓋華人華僑群體800多人。僑聯充分發揮海外僑團作用,積極拓寬海內外新縣籍華人華僑聯誼聯絡渠道,通過僑社網絡交流平台,實時線上推送政策解讀、僑界動態等內容,保持與海外僑胞常態化聯系。僑聯積極為僑胞提供貼心服務,熱忱接待返鄉探親、歸國來訪和商務考察的華僑華人及社團成員上百人次,深交老朋友、廣交新朋友,擴大“朋友圈”,切實增強僑胞群體的歸屬感和向心力。

發揮僑“領頭雁”效應。堅持以心聯僑、以情聚僑,加強與海外僑團僑領聯系,凝聚海外僑界人心。組織籌劃“海外僑領家鄉行”“僑鄉根親文化節”等文化交流聯誼活動,邀請歸國返鄉的新籍海外僑領召開僑胞僑眷座談會十余次,僑領們結合海外生活日常和創業成長經歷,分享成功經驗、商業信息,傳經送寶,積極發揮僑界“領頭雁”引領示范作用。創新建立“1+N”結對機制,由1名海外僑領負責聯絡所在國100人以上的新僑人士,負責在日常交流中普及惠僑政策、傳遞國情鄉情,海外聯誼工作初步形成了“由點到面、聯絡縣內、輻射全國、聯誼海外”的良好格局。

五、架好服務連心橋,夯基固本強陣地

新縣僑聯堅持“夯陣地、優服務、強隊伍”,建好“僑胞之家”,當好僑胞之友,不斷延伸工作觸角、拓展服務領域,把“僑胞之家”建成僑胞僑眷的“幸福之家”。

建強服務陣地。進一步突出基層黨建、僑務特點和新縣特色,持續鞏固完善“僑胞之家”平台建設,優化服務功能。新縣“僑胞之家”接待來訪僑胞,為僑眷答疑解惑,與僑領洽談合作,是集政策咨詢、法律援助、創業服務於一體的多功能平台,是宣傳僑法、維護僑益、掌握僑情、興辦僑事、為僑服務的主陣地。2023-2024年度新縣僑聯“僑胞之家”被評為全省僑聯系統“僑胞之家”典型選樹單位,正向更寬領域、更高層次、更高標准發揮服務平台作用。目前新縣“僑胞之家”已成為新縣僑界群眾信賴、充滿愛心和活力的“團結友誼之家”“便民服務之家”“和諧光彩之家”,正努力打造成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招商引資之家”“發展奮斗之家”。2025年新縣僑聯進一步拓展工作領域,指導幫助信陽涉外職業技術學院新建高校“僑胞之家”一所,通過常態化校友聯誼、僑界校企對接活動,打造了團結僑界高校人才、匯聚海外僑界力量的新陣地。

打造專業隊伍。堅持年初專題培訓、全年賦能提升機制,舉辦“新時代基層僑務工作”政策業務知識專題培訓班多期,組織全縣基層僑務工作者開展學習培訓達700多人次,重點深入解讀涉僑政策、服務職能、權益保障、糾紛調解等方面的工作,大幅提升了基層僑務工作人員為僑服務意識和工作實操能力,在全縣基本僑情普查調研等僑務工作中發揮了立竿見影的積極作用,鍛造了一支“知僑情、懂僑心、辦僑事、解僑憂”的僑務干部隊伍。

六、架好參政議政橋,社會公益顯擔當

積極引導僑界群眾參與基層治理和社會建設,鼓勵僑界代表委員建言獻策,不斷提升僑界話語權,讓僑界智慧成為推動老區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積極參政議政。組織僑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僑界民生熱點問題和歸僑僑眷權益保護開展調研,積極“問計於僑、問政於僑”。通過專題視察僑企、開展僑情調研等活動,及時向黨委、政府反映僑界心聲,推動解決僑胞反映的實際問題。近年來,僑界代表、委員在縣兩會上提出有價值的建議議案30余件,為老區振興貢獻“僑界智慧和僑界方案”,彰顯了僑界擔當。

參加社會公益建設。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組織僑界志願力量參與社區治理、基層黨支部聯建、國家級文明縣城創建、鄉村脫貧攻堅等中心工作,開展主題志願服務活動50余次,累計協調幫扶助困資金物資價值16萬元。2020年面對突發新冠疫情,新縣僑聯組織僑界力量團結海外僑胞共同戰“疫”,向全球新縣籍海外僑胞發出倡議書,發動海外僑胞捐贈價值達200多萬元的抗疫資金和醫療物資,幫助家鄉及時走出疫情困境。其中“在美新縣同鄉會”捐款20多萬美元,2021年初被信陽市委、市政府授予信陽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別貢獻獎”。

如今在新縣,僑聯正著力架好“六座橋”,畫好僑界同心圓,初步形成僑心凝聚、僑力匯聚、僑智迸發的良好工作局面,“中原新僑鄉”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接下來,新縣僑聯將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為契機,在工作全局中找准基層僑聯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的工作方位和發展坐標,積極主動融入和服務發展大局,扎實做好為僑服務工作,寫好新時代僑文章,讓“中原新僑鄉”更加出彩,成為新時代新縣高質量發展的一張特色名片。未來,新縣僑聯將以更實舉措、更優服務緊密團結新縣籍海內外僑胞僑眷,最大限度把他們當中蘊藏的巨大能量凝聚起來、獨特優勢發揮出來,為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兩個更好”殷殷囑托,貢獻更多的僑界智慧和力量!

來源:河南省僑聯

(責編:李慧博、張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