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今日時政
摘牌減負裡的作風建設新成效(總書記的關切·落地的回響)
本報記者 楊爍壁 趙景鋒
2025年11月14日08: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持之以恆加強和改進作風,做好為基層減負的工作,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2019年8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強調

“要持續為基層減負,讓基層干部能夠用更多時間和精力來服務群眾。”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關切,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實干擔當、為民服務。

2024年11月,總書記在湖北考察,在潘家灣鎮四邑村黨群服務中心裡,提到了一個作風上的根本變化:“過去更多的是要求群眾去做事,現在更多的是黨員干部給群眾辦事、做服務”。

視線北移,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摘牌減負的舉措,正印証著這一變化。

故事要從2024年初講起。清水河縣窯溝鄉不燦窪村,村民張增小有個願望:自己70多歲了,腿腳不便,侍弄家裡的35畝地越來越吃力,想把土地流轉出去,拿個好價錢。

一番打聽后,張增小來到村裡的黨群服務中心辦理手續。在這裡,5個辦事窗口一字排開,牌子挂了不少,張增小卻找不到能辦事的人。

村黨支部書記韓永新要去城裡開會,其他村干部也各有各的忙活事兒。

張增小撥通了韓永新的電話——

“叔,咱村合作社現在沒法流轉土地,等能辦了,我再通知您。”電話那頭,韓永新語氣無奈。

張增小的訴求具有普遍性——不燦窪村60歲以上的村民佔比超80%,年紀大了,干活不便,想把土地流轉出去的人不少。

韓永新的為難也有代表性——那時,上級單位給村裡挂了10多塊牌子、30多個標識,每塊牌子背后,都對應著整理台賬、開會學習……繁瑣的事務,讓村干部們常感“干不完”。

“這麼多年,大家已經形成思維慣性,對牌子之外的事缺乏主動性。”韓永新說。

“其實合作社流轉土地挺常見,村民也有需求,咱們該干。”不燦窪村駐村第一書記李銳剛來不久,年紀輕、有干勁,碰到問題與老韓常合計。

“流轉土地不難,要持續下去,卻不簡單。”老韓勸小李,“一是咱手頭工作都干不完﹔二是如果干不好,老百姓也不買賬。”10多塊牌子,帶來不同的責任和壓力,有時讓村干部們難作為、觀念上更保守。

2019年是黨中央明確的“基層減負年”。這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強調:“持之以恆加強和改進作風,做好為基層減負的工作,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聽到村干部匯報村部的牌子從最多時的38塊減到了12塊,點頭肯定:“黨中央明確要求為基層減負,要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精兵簡政,持之以恆把這項工作抓下去。”

2024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審議了《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這是首次以黨內法規形式制定出台為基層減負的制度規范。

在習近平總書記擘畫引領下,各地區各部門精准施策,以清晰的權責體系為基層干部減負解憂,以務實舉措激勵擔當作為。

聚焦基層挂牌多、事項多等頑瘴痼疾,內蒙古制定攻堅方案,明確22項具體措施,推動村(嘎查、社區)工作事項平均減少60余項,清理標識標牌5.3萬個。

放眼全國,為基層減負持續深化。

上海開展減証明、減系統、減考核、減挂牌“四減”行動,把糾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作為突破口﹔重慶貫通運行“一表通”智能報表,基層報表數量、處理報表時間和參與報表工作人員數量均縮減60%以上﹔雲南綜合績效考評、專項考核等各級指標進一步削減……各地區將村(社區)辦公場所外部各類牌子規范為4至6塊,督查檢查考核事項數量也在連年下降,總體降幅明顯。

從精文簡會,到考核化繁為簡﹔從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到整治基層“濫挂牌”問題,務實管用的制度籬笆越扎越緊,形式主義的生存空間被持續壓縮,基層干部有了更多時間精力服務群眾。

具體到不燦窪村,10多塊牌子減到4塊。這一次,韓永新變了習慣,李銳更接地氣,“守住攤子、完成任務的惰性少了﹔為民擔事、勇於干事的主動性多了。”兩人攜手調研,方案最終成形——種植特色小香米,每畝地流轉費100元。

今年豐收時節,張增小眉眼帶笑:“流轉費不少,還能拿分紅吶。”

風成於上,俗化於下。為基層減負的這股浩蕩新風,回蕩在神州大地。

(責編:金一、張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