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博物館
抗戰時期“荷屬華僑醫療隊”后人向僑博捐贈實物
2025年11月11日13:34  來源:中國僑聯

11月4日上午,抗戰時期“荷屬華僑醫療隊”隊長吳雲燦之子吳忠漢與夫人劉美英一行,從荷蘭專程來華,到訪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吳雲燦生前佩戴的荷屬華僑醫療隊徽章,將這份承載著華僑愛國情懷的歷史信物交付博物館珍藏。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副館長雷霆接受捐贈,並為吳忠漢夫婦頒發捐贈証書。

雷霆在捐贈儀式上對吳忠漢夫婦遠道而來表示熱烈歡迎,對其慷慨捐贈致以誠摯謝意。她表示,這枚徽章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記憶,也是印尼華僑對祖國深厚情感的見証。僑博將妥善保存這枚徽章,讓更多人了解到印尼華僑在祖國抗戰事業中獨特貢獻,讓吳雲燦醫生的愛國精神得以不斷傳承。

吳雲燦先生生於1908年,是近代華僑投身祖國抗戰事業的杰出代表。青年時期(1928-1932年),他遠赴荷蘭萊頓深造醫學,后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完成學業,畢業后在印尼加魯特市行醫,以精湛醫術服務當地僑胞與民眾。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山河破碎的消息傳至印尼,激起當地華僑群體的強烈憤慨與愛國熱忱。在巴達維亞養生院院長柯全壽醫生、印尼《新報》經理洪淵源等僑界賢達的倡議與組織下,“荷屬華僑救護隊”於當年緊急組建,吳雲燦被推舉為救護隊領隊。經中國紅十字會多方協調,荷蘭當局最終同意救護隊前往中國,開展為期一年的人道救援工作。

同年12月10日,救護隊從雅加達港口啟航,奔赴祖國抗日前線,隊伍后更名為“東印度救護隊”(Indische Ambulance)。抵達中國后,吳雲燦帶領隊員輾轉廣州、長沙、徐州、信陽、武漢等多個戰地,在槍林彈雨中堅守救援一線。戰事最緊張時,救護隊日均救治傷員逾千人次,用生命與專業為前線將士筑起“生命防線”。除直接參與救治外,他們還將從印尼籌集的大量急需藥品、救護車等救護物資無償捐贈給國內醫療機構,並開辦醫務培訓班,手把手向中國救護人員傳授急救技能,為祖國抗戰儲備了寶貴的醫療力量。

左圖為吳雲燦先生個人像﹔右圖為吳雲燦(中)向美國著名記者艾格尼絲·史沫特萊介紹情況

在華期間,吳雲燦與救護隊成員的英勇事跡與無私奉獻,得到了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的親切接見與高度肯定,他們的愛國行動成為海內外華僑支援祖國抗戰的生動縮影。1938年12月,完成救援使命的救護隊陸續返回印尼雅加達,受到當地政府與民眾的熱烈歡迎,其事跡在僑界廣為傳頌。

左圖為吳雲燦(右二)與出發去延安的印度醫療隊合影﹔右圖為荷屬華僑醫療隊徽章

(責編:王燕華、張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