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的陳嘉庚紀念館。陳嘉庚紀念館供圖
在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面向大海的陳嘉庚紀念館朱瓦飛甍,灰牆高聳,以閩南傳統民居與西洋建筑特色融合的獨特風貌,呈現著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提倡的建筑風格。這座緊挨集美鰲園,毗鄰集美學村、嘉庚公園的紀念館,在海風輕拂中等待游客探尋。
近日,“烽火僑心——陳嘉庚與南僑機工”展覽(簡稱“烽火僑心”展覽)在陳嘉庚紀念館開幕,陳嘉庚在抗日戰爭時期匯聚南洋華僑愛國力量,支援祖國抗戰,號召南僑機工回國參戰的歷史故事在這裡被娓娓講述。
在展覽中感受“盡國民天職”信念
“為通告事,本總會頃接祖國電委征募汽車之修理人員及機人員回國服務,(修機者按數十人)凡吾僑具此技能之一,志願回國以盡其國民天職者,可向各處華僑籌賑會或分支各會接洽……”1939年2月,時任南僑總會主席陳嘉庚在《南洋商報》上發出《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第六號通告》,征募懂駕駛、會修車的華僑青年回國服務,通告結尾強調:“事關祖國復興大業,逼切注意辦理是要。”
通告發出后,先后有9批共3200余名南僑機工響應號召,回國支援,在滇緬公路上搶修故障車輛,搶運軍需物資,用血肉之軀守護著這條“抗戰生命線”。
在“烽火僑心”展覽上,一封封陳嘉庚親筆書寫的信件,將他對南僑機工的殷殷關切集中呈現:為解決機工苦寒問題,特派南僑總會總務主任劉牡丹回國考察,並提出機工待遇解決方案﹔為母親病危的南僑機工蔡仁德請假﹔催發江水梁等南僑機工的寒衣﹔關注南僑機工陳承奇治病省親的長假問題﹔支持南僑機工返回南洋養病……從大事統籌到小事關切,這些信函言辭精簡,卻關懷備至。
陳清林、何再添、林上梯、黃玉生等廈門籍南僑機工的《南僑籌賑總會機工回國服務團復員登記表》、南僑機工吳惠民回國穿的皮鞋、南僑機工湯耀榮使用的急救箱、南僑機工符修治回國使用的行李箱……在“烽火僑心”展覽中,記錄南僑機工真實生活的歷史實物,將觀眾帶回那個烽火硝煙彌漫的抗戰時代、貼近南僑機工這個充滿熱血報國理想的特殊群體。
“陳嘉庚先生一心為國,始終懷著‘盡國民天職’的信念,以國家為重,以民族為重。這種精神在抗日戰爭時期體現得尤為淋漓盡致,時至今日仍然力量無窮。我們希望通過展覽中的故事、圖文、視頻、歷史實物,用實實在在的故事和情境,帶領觀眾走近陳嘉庚先生的精神世界,讓觀眾在故事中思考、在感動中獲得共鳴。”陳嘉庚紀念館研究中心主任林東霞說。
“朋友圈”因“嘉庚精神”聯結
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特展,“烽火僑心”展覽聚焦陳嘉庚號召南僑機工回國參戰的歷史故事,也蘊含著陳嘉庚紀念館多年來與南僑機工后人、海內外僑界人士緊密聯系、厚積薄發的力量。
“自2008年對外開放以來,陳嘉庚紀念館已成為向社會公眾展示嘉庚故事、傳揚嘉庚精神的重要文博機構。得益於社會各界對陳嘉庚先生歷史貢獻的關心和‘嘉庚精神’的強大感召力,陳嘉庚紀念館獲得海內外關注陳嘉庚先生人士的大力支持和慷慨捐贈,因‘嘉庚精神’聯結起來的朋友圈越來越大。”陳嘉庚紀念館館長吳昊介紹。
由陳嘉庚后人捐贈的陳嘉庚私人用品,由集美校友林翠錦及親屬捐贈的陳嘉庚親筆所寫《南僑回憶錄》手稿,由南洋華僑華人捐贈的陳嘉庚在東南亞生活期間使用的實物……多年來,在海內外多方支持下,陳嘉庚紀念館的館藏愈加豐富。“在從事文物征集、保護的工作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許許多多朋友都是因為‘嘉庚精神’的感召,凝聚在一起,盡自己的一份綿力,保護、傳承陳嘉庚先生留下的歷史資料、實物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陳嘉庚紀念館文物保護科科長陳輝煌說。
建館初期,陳嘉庚長孫陳立人為陳嘉庚紀念館從新加坡國家檔案館、國家圖書館、大英博物館等海外文博機構收集資料提供大力幫助﹔新冠疫情期間,新加坡華人收藏家陳來華輾轉嘗試各種交通方式,將陳嘉庚公司代理商招牌、陳嘉庚公司中西大藥行招牌兩塊招牌實物運回中國,捐贈給陳嘉庚博物館﹔多年來,遍布全球多地的集美學校校友,仍不忘將自己收集、整理、珍存的陳嘉庚相關歷史實物捐贈給陳嘉庚博物館……
“這中間有許多讓人動容的故事,在從事這份工作的過程中,我也經歷著‘嘉庚精神’的滋養和教育。”陳輝煌說。
將嘉庚故事講得更加生動鮮活
在不久前的國慶假期,陳嘉庚紀念館推出的“展覽尋寶,走進嘉庚”等社會教育活動吸引眾多觀眾探尋紀念館,知識競答、個性化定制書簽、收集彩色套章……在“尋寶”“打卡”等趣味環節近距離了解陳嘉庚相關歷史故事。
從“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陳嘉庚生平陳列”“在陳嘉庚身邊——嘉庚現象誠毅同行”等基本陳列,到“同向、同心、同行——陳嘉庚與中國共產黨”“沐光前行——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等主題展覽,近年來,陳嘉庚紀念館通過挖掘研究陳嘉庚相關歷史資料,推出不同領域、小切口、多層次、立體化的陳嘉庚相關展覽,並結合豐富多樣的社會教育活動,傳揚“嘉庚精神”。
“以前我只是聽老師講陳嘉庚先生的故事,這次能親自把這些故事講給更多人聽,才真正明白‘誠毅’二字的重量。”參加陳嘉庚紀念館暑期“誠毅少年”志願服務的青少年志願者這樣感慨。在2025年暑期,48名“誠毅少年”志願者完成1034場講解活動。由陳嘉庚紀念館和廈門大學嘉庚學院聯合舉辦的“五育”成長系列公開課,將陳嘉庚的故事講給更多大學生聽。舉辦5屆的大學生嘉庚主題文化創意比賽,吸納更多大學生的創新創意,幫助陳嘉庚紀念館開發文創產品……陳嘉庚紀念館的年輕朋友正在因“嘉庚精神”繼續匯聚。
“未來,我們將繼續挖掘‘嘉庚精神’的時代內涵,通過專題研究展現陳嘉庚先生在不同領域作出的獨特貢獻﹔我們也將繼續用文物講述嘉庚故事,充分運用館藏的珍貴文物和歷史資料,持續向社會公眾征集文物,挖掘文物背后的時代故事,將陳嘉庚先生的故事講得更加生動、更加鮮活﹔此外,我們正加強文化創意領域的開發創作,加強與媒體、學校等機構合作,寓教於樂,通過社教活動潤物細無聲地傳承‘嘉庚精神’,推動‘嘉庚精神’傳播得更廣更遠。”吳昊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