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萬裡同心 唱響山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社會教育活動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圓滿落幕。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副館長(主持工作)寧一,北京市東城區宣傳部宣傳科科長羅雪、東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學生發展中心活動資源部主任黃航,北京市東直門中學教育集團黨委副書記路育才,東城區和平裡第四小學、北京八十中學管庄分校(匯星校區)、東城區東四九條小學、東城區新鮮胡同小學師生代表,北京市僑聯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歸僑聯誼會代表,東江縱隊后代及在京歸僑僑眷代表等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參與這場文化活動。
展覽先行:讓文物“開口”講好華僑抗戰故事
活動正式開始前,與會嘉賓參觀了“萬裡同心”紀念特展,通過一件件承載著歷史記憶的文物,一幀幀還原烽火歲月的影像資料,了解海外僑胞萬裡同心,共赴國難壯闊歷程。從美國紐約出版的中國抗戰歌曲集唱片《Chee Lai(起來)》到南僑機工駕駛運輸途中的行軍床﹔從沾有泰國僑領蟻光炎被害時血跡的白色旗袍到“華支”將士許立抗戰負傷時穿著的血衣,嘉賓們在沉浸式文物參觀中深切感悟“萬裡同心 共衛和平”的精神內涵。
多元演繹:以“小切口”撬動“大情懷”,激活歷史共情
正式活動中,僑博和學院路街道聯合培養的小宣講員尚復軒首先走上舞台,講述華僑詩人潘受與作曲家夏之秋創作《賣花詞》的故事,還原“先生,買一朵花吧!這是自由之花呀!這是勝利之花呀!”的歌聲。他的演繹,讓這首為抗戰時期南洋華僑中小學生義賣募捐創作的歌曲,實現了“少年講、少年唱、少年悟”的代際教育傳遞。
北京市僑聯馬來西亞歸僑聯誼會原會長王宇紅以《重溫華僑抗戰歷史 致敬南僑機工英雄——重走滇緬路活動分享與感悟》為題,帶來了一場飽含情感的宣講。作為協助陳嘉庚招募南僑機工的愛國人士庄明理的后人,她不僅講述了陳嘉庚先生號召南洋華僑支援祖國的偉大事跡,更結合2024年重走滇緬路的親身經歷,還原了3900多名南僑機工的英雄群像,讓在場聽眾深刻體會到南僑機工“舍家為國 共赴國難”的崇高境界,推動華僑抗戰歷史記憶在當代的鮮活傳承。
北京市僑聯印尼歸僑聯誼會代表鐘忠帶來的男聲獨唱《再會吧!南洋》,激昂的歌聲“再會吧南洋!我們要去爭取一線光明的希望”,喚起了現場觀眾跨越時空的愛國共鳴。
原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中共黨支部書記兼華僑工委委員連貫的女兒連子,為觀眾深情講述了東江縱隊在華南敵后開展抗日斗爭的崢嶸歲月。這支被稱為“廣東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幟”的隊伍,吸引了1000 余名華僑和港澳同胞投身其中,不少人放棄了海外優渥生活、自籌資費回國參戰。東江縱隊后代們朗誦及演唱的《東江賦》《東江縱隊之歌》,更讓這段特殊的紅色記憶在多種演繹中煥發了新生。
北京市僑聯菲律賓歸僑聯誼會高級顧問庄移山,通過《三大偉人垂范抗日青年——父母在延安的故事》,講述了父親庄焰的革命歷程。作為毛澤東主席親手頒發的 “延安模范青年紀念章”獲得者,庄焰從華僑抗日青年成長為新中國外交戰士的故事,不僅展現了華僑革命先輩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愛國情懷,更讓現場觀眾感受到延安作為“華僑青年精神燈塔” 的歷史意義。
文化傳承:以捐贈續接友誼,以紅色基因浸潤青春
活動中,北京市僑聯馬來西亞歸僑聯誼會向僑博捐贈了中馬青少年共繪的“華之魂 僑之光——南洋華僑抗戰圖”友誼長卷。這副經過兩國青少年數月協作與跨國流轉的畫卷,不僅將華僑抗戰歷史中的國際情誼延續至新時代,更讓中外青少年在筆墨間理解歷史、傳遞和平理念,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實踐落地寫下生動注腳。
青春唱響:少年之聲傳承革命精神,赤子之心抒家國情懷
東城區和平裡第四小學的學生們是此次傳承活動的“主力軍”。他們帶來的合唱《保衛黃河》,以嘹亮歌聲再現了華僑冼星海、光未然創作的經典旋律,不僅還原了中國人民的抗爭意志,更展現了新時代青少年對革命精神的理解與傳承﹔長征快板表演,則以活潑明快的節奏講述長征故事,讓紅色歷史以更貼近青少年的形式“活”起來。活動在《我愛你中國》合唱中結束,清澈嘹亮又飽含深情的童聲,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也為活動畫上圓滿句號。
未來,僑博將繼續深挖華僑紅色資源,創新社會教育形式,讓紅色基因融入民族血脈,為凝聚僑心僑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更多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