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博物館
僑博青年“探”家鄉博物館(第2期):觀察凝思與融合踐行
2025年10月13日15:36  來源:中國僑聯

9月24日上午,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青年讀書小組第二期“家鄉博物館見聞”交流分享會舉行。青年讀書小組再次聚焦“博物館調研”這一話題,共同探索把看展時的眼前一亮變成為僑博添磚加瓦的思考實踐,摸索不斷前行的方法。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副館長(主持工作)寧一、雷霆受邀參加交流分享會。僑博青年讀書小組組長王澤主持分享會。

“家鄉博物館見聞”交流分享會讓僑博的青年人在與歷史對話、與文化相伴的過程中凝結更多的專業與熱愛,適時的停下腳步,聆聽彼此的聲音,同時也督促著青年文博工作者們不斷探索更多的可能,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

交流分享過程中,張子彬圍繞北京警察博物館的概況、演變歷程、實物展品、鮮明主題以及教育意義做了講解。“一案一景”的沉浸式體驗與“零距離”槍械展品把展陳利用率做到極致,爆款文創玩偶“警小熊”上線即售罄。

江振仕在駐外派遣期間聚焦西歐,足跡遍布西班牙、意大利、法國和德國百余家博物館,他將其按照遺址、藝術、宗教、古城鎮進行分類,篩出了各類型代表場館。提出自助講解器應抓住重點且便於獲取信息,社教活動要緊盯舒適度、參與度和專注度。

李鑫分享了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官式琉璃燒制技藝、園區歷史沿革、園區導覽、學鑒融合。該園立足原址、深化教育、文旅聯動的經營模式值得學習,更重要的其是不局限於藏品,將自身發展升華到琉璃文化、建筑文化乃至世界唐人街文化,伴隨華僑移民史廣泛傳播於世界各國。

祝金夢在講述上海博物館東館時,重點介紹了勇立潮頭的設計意象、特色空間的流暢動線、教科書般的多展廳藝術展示。開放式的文物修復和商場式的休閑區域令人欣喜,展廳結語上優美的表述值得借鑒學習。

張超分享了陝西自然博物館和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參觀心得。先進的數字穹幕影院及簡單的互動體驗吸引了大小朋友﹔踏進“遺跡”先“存手機”,便捷的充電服務換觀眾放下手機讀一本古書,看、讀、充、玩一鍵閉環,知識與電量同時滿格。

雷霆在聽取青年同志們的分享交流后指出,“家鄉博物館”活動有意義,效果好,5位分享人有思考,能與本職工作相聯系。青年同志要先“向外看”,用開放視野把優秀博物館的大敘事拆成可復制的小模塊﹔再“向內思”,把見聞思路結合到自身崗位,從點滴做起﹔最后“落地自身” ,不斷累積成系統思維,將認識維度不斷加深,完成從“看展覽”到“用方法”的本質躍遷。

寧一對5位分享人給予表揚和肯定,並指出僑博 “家鄉博物館”見聞分享交流會開展的目的已經達到,僑博青年要“干一行、愛一行”,把每次交流參觀當成一次調研。以游客的視角看服務,用專業的眼光看門道,用不同視角、不同定位思考僑博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青年是僑博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僑博的未來存在於每個人的思考與實踐之中。青年同志要以更高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深耕華僑歷史文化研究,持續挖掘其中的精神內涵與時代價值,推動華僑歷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期待下一次交流分享會更加精彩。

僑博青年讀書小組“家鄉博物館”見聞分享會第3期將繼續開啟,多位青年干部將分享參觀調研的體會與感受,為僑博發展出謀劃策。

(責編:李慧博、張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