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文化交流>>親情中華
展現文化魅力 共敘家國情懷
——中國僑聯“親情中華”慰僑演出走進俄羅斯
2025年09月30日20:26  來源:中國僑聯

九月的俄羅斯,從莫斯科河沿岸到涅瓦河沿岸,秋意濃濃。

9月25日、29日晚,2025中國僑聯“親情中華”藝術團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舉行慰僑演出。國慶節和中秋節即將到來之際,藝術團為當地僑胞帶來了祖國的問候。

在25日晚演出前的致辭中,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張偉說:“明月千裡寄相思,家國同慶共此時。‘親情中華’演出團組帶著祖國人民的深切關懷和美好祝願來到莫斯科,為同胞們獻上一場溫暖人心的文化盛宴。”

在29日晚演出前的致辭中,羅佔輝總領事指出,領區廣大僑胞扎根當地,為國家建設、中俄友好和當地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總領館將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做海外同胞的堅強后盾。

“我們帶著中國文藝工作者的真誠而來,帶著新時代中國的勃勃生機而來,帶著桑梓故土的惦念而來。”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副部長郭啟華說,“願我們的演出,給大家帶來祖國的溫暖、家鄉的溫馨、血脈的溫情。”

觀眾期待中,樂曲聲響,節目《錦繡華章》拉開演出大幕。歌曲《牽手》和《大中國》、歌曲《不忘初心》、舞劇《冼星海》選段《延水別》……一個個精彩節目接連登台,家國情懷是本場演出貫穿始終的主題。

“面向僑胞的演出,每首歌都精挑細選。”北京歌劇舞劇院一級演員金響說:“我演唱的《牽手》和《大中國》帶有濃濃的鄉土情和強烈的家國情。雖然相隔萬水千山,但家鄉親人永遠和海外僑胞心連心。我要用音樂給僑胞們帶來祖國人民的祝福。”

從河北梆子《穆桂英挂帥》選段,到葫蘆絲獨奏《歡樂的潑水節》﹔從魔術《羅圈獻彩》,到雜技《邀月弄影—肩上芭蕾》《激踏—球技》和《俏花旦—集體空竹》,節目充盈著濃郁的“文化味”,彰顯中華審美風范。

“《穆桂英挂帥》是河北梆子經典劇目,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團長王洪玲說,“在異國他鄉唱響戲曲經典,既給同胞帶來了悅耳動聽的鄉音,也可以向世界展現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

“故鄉的音樂在耳畔回響,久久沒有散去。”在俄羅斯高校執教數十年的僑胞黃立良25日晚帶著十位自己的學生在莫斯科觀看演出,“希望更多俄羅斯年輕人了解、認識中華文化。”

“燈火裡的中國,青春婀娜……”,演出最后,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常務副團長兼藝術總監陳思思唱響歌曲《但願人長久》和《燈火裡的中國》。她說:“歌曲所蘊含的,有中華民族綿延不斷的精神血脈,也有新時代中華大地的生動圖景。希望海外僑胞可以和我們一起,深刻感受到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

記者了解到,演出籌備過程中,主創團隊反復推敲節目安排,多次調整節目設置,就是為了給現場觀眾帶來豐富多彩的體驗,給海外僑胞帶來真心實意的祝福。

“精彩紛呈、意猶未盡。演出讓現場僑胞感受到祖國的繁榮昌盛。身在海外,祖國就是我們強大的后盾和堅實的底氣。”聖彼得堡華人華僑聯合會會長陳志剛說。

“在遙遠的俄羅斯看到來自祖國的演出,我內心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聖彼得堡理工大學就讀的留學生關愛說,“我也要在未來做中華文化的傳播使者,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貢獻力量。”

演出期間,“親情中華”藝術團還參加了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暨中俄建交76周年招待會,赴中國駐聖彼得堡總領館開展聯歡活動。藝術團以精湛的藝術表演,為參加招待會的中俄嘉賓和總領館館員帶來兼具民族風與國際范的藝術精品,讓俄羅斯友人更直觀地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也讓海外僑胞在熟悉的旋律與演繹中,重溫家國情懷,感受“親情”與“溫暖”。

“親情中華”是中國僑聯於2008年創立的主題活動。截至2024年,“親情中華”藝術團的足跡已遍布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座城市,演出1000余場。(王鵬)

(責編:李慧博、張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