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文化交流>>親情中華
血脈相連的深情 同心同行的豪邁——中國僑聯“親情中華”慰僑演出走進莫斯科
2025年09月27日18:28  來源:中國僑聯

當地時間9月25日晚,位於俄羅斯莫斯科的宇宙酒店演播廳燈火輝煌,充盈歡樂喜悅的氛圍。2025中國僑聯“親情中華”藝術團在這裡隆重獻上了首場演出。這是中國僑聯“親情中華”藝術團時隔9年再次來到莫斯科。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張偉在致辭中說,明月千裡寄相思,家國同慶共此時。“親情中華”演出團組帶著祖國人民的深切關懷和美好祝願來到莫斯科,為同胞們獻上一場溫暖人心的文化盛宴。希望廣大旅俄同胞永葆赤子之心,勇擔時代使命,發揮橋梁作用,做祖國統一大業的堅定守護者、強國建設的積極參與者、中俄友好的有力推動者。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兩國文化交流互鑒,為中俄友好的世代傳承、兩國人民的相知相親注入了新動力。”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副部長郭啟華表示,中國僑聯願和海外僑胞一道,以文為媒、以文會友、以文促融,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促進中俄友好、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

“我們雖身在異鄉,但始終心系祖國,”俄羅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副會長、莫斯科諸暨商會會長楊芝美表示,將在藝術的共鳴中汲取力量,為促進中俄友好事業、加強中俄經貿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僑胞力量。

伴隨輕快的樂曲聲,演出在節目《錦繡華章》中拉開帷幕。隨后,北京歌劇舞劇院一級演員金響唱響歌曲《牽手》和《大中國》。

“不以山海為遠,我們心手相牽。祖國始終惦念著海外僑胞,海外僑胞也始終心懷家國。我希望用歌聲為俄羅斯僑胞們帶來家鄉親人對他們的祝福,讓觀眾在歌聲中感受到祖國的關懷。”金響說。

萬家共盛世,今宵明月圓,國慶節和中秋節即將來臨。特殊的時間節點令這場晚會有了特殊意味。

俄羅斯中國金華商會會長賈杭林說:“這些藝術家們從北京而來,從雲南而來,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而來。我們在異國他鄉如此真切感受到祖國的地大物博。這樣一個特別的時刻觀看‘家裡人’為我們舉辦的演出,極大地激發了我們的愛國情、報國志。”

雲南省德宏州梁河縣葫蘆絲非遺傳承人倪開宏吹奏《歡樂的潑水節》,樂曲悠揚,仿佛把大家的視野帶回祖國西南邊陲優美的風景之中。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團長王洪玲和演員呂子燁精彩演繹河北梆子《穆桂英挂帥》選段,引來現場陣陣喝彩。

“《穆桂英挂帥》我已經演了30多年,但此次登台卻有著特別的感受。”王洪玲說,“這是河北梆子的經典劇目,注重展現巾幗英雄的颯爽英姿。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堅定文化自信,通過表演向海外僑胞、向世界觀眾講述我們戲曲藝術的源遠流長和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俄羅斯生活了三十多年的88歲老人白嗣宏感慨萬千,“看到演出,我仿佛又回到了祖國,回到了讓我魂牽夢縈的故土。新時代的中華文化蓬勃發展,即使生活在異國他鄉,我們也備受鼓舞,深感振奮。”

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

舞劇《冼星海》選段《延水別》講述英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雜技《邀月弄影——肩上芭蕾》和《俏花旦——集體空竹》、魔術《羅圈獻彩》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雜技《激踏——球技》注重將雜技藝術與舞蹈藝術相融合,精湛的表演贏得現場觀眾聲聲歡呼﹔俄國藝術家唱響歌曲《喀秋莎》,熟悉的音樂響起,現場不少觀眾跟著旋律哼唱。

“有機會主持本場演出,近距離欣賞藝術家們所帶來精彩表演,感悟節目中傳遞的對中俄友誼長存、祖國繁榮發展的美好祈願,令我感觸很深。我想,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華文化的故事,也是我們青年文藝工作者責無旁貸的使命。”北京歌劇舞劇院青年歌唱演員張芸帆說。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常務副團長兼藝術總監陳思思唱響歌曲《但願人長久》和《燈火裡的中國》,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這兩首歌曲大家都耳熟能詳。文化如水,潤物無聲。我通過歌聲向僑胞們送上節日的祝福,也唱出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用音樂藝術的力量凝聚人心、傳遞真善美。”她說。

整場演出歷時約一個半小時。“溫暖、溫情、溫馨。故鄉的音樂在我的耳畔回響,久久沒有散去。”在俄羅斯高校執教二十多年的黃立良當晚帶著十位自己的學生前來觀看演出,“就是為了讓更多俄羅斯年輕人也可以了解、認識、欣賞中華文化。”

走出演播廳,俄羅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江維聽仍然覺得意猶未盡,“現場的掌聲和歡呼聲充分証明,這場演出是一場精神的盛宴,濃厚的家國情懷在場內回蕩,衷心祝願偉大祖國繁榮昌盛。”

“親情中華”是中國僑聯於2008年創立的主題活動,是弘揚傳播中華優秀文化、聯系服務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重要平台。截至2024年,“親情中華”藝術團的足跡已遍布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座城市,演出1000余場。

(責編:韓嘯、張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