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今日時政
走出一條互利共贏、共同繁榮之路(弘揚“上海精神”:上合組織在行動)
本報記者 李應齊 李 蕊 宦 翔 韓立群
2025年08月25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海關總署近日發布數據,今年前7個月,中國對上海合作組織其他成員國進出口2.1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秉持“上海精神”,上合組織不斷深化經貿、投資、互聯互通等領域合作,走出一條互利共贏、共同繁榮之路,為地區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平台賦能——

上合示范區磁吸效應日益彰顯

山東青島,膠州灣畔。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以下簡稱“上合示范區”)內,一派繁忙景象——

鳴笛聲中,一輛懸挂國際公路運輸系統標識的貨車滿載新鮮果蔬從國際公路運輸集結中心駛出,7天后便可直抵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上合國際樞紐港汽車交易中心,388輛嶄新的新能源汽車即將完成查驗手續,發往阿聯酋迪拜港﹔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內,阿富汗小伙安澤正向顧客熱情推介家鄉特產,有香氣四溢的鬆子、圖案精美的地毯……一幕幕場景,是上合示范區人流、物流、商流高效集聚的生動寫照。

2018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上鄭重宣布,中國政府支持在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幾年來,上合示范區持續探索新型區域合作之路。

不久前,俄羅斯聖彼得堡阿爾泰克斯公司總經理卡申採夫帶著食品清洗設備採購需求,專程來到上合示范區。在“絲路電商”綜合服務基地精心組織的經貿合作洽談會上,他成功對接10家潛在合作伙伴,並迅速鎖定合作意向。“俄羅斯食品企業對生產設備需求非常旺盛。上合示范區為我們高效鏈接優質客戶資源,幫助我們精准匹配到滿意的產品。”卡申採夫表示。

為給上合組織國家間地方經貿合作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上合示范區打造“絲路電商”綜合服務基地、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綜合服務平台等“上合工具箱”﹔針對上合組織國家企業信用信息查詢難題,推出“信用上合”跨境信用服務平台,為企業提供專業的客戶背景調查、全球企業信用報告等服務,有效降低合作風險。

在青島洪珠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振業正帶領團隊緊張備貨。“我們已連續參加4屆上合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李振業說,“通過該平台,公司與不少上合組織國家客商建立了穩固聯系。2024年公司接待了近50批次上合組織國家客商,對上合組織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佔出口總額80%以上。”

巴基斯坦歐亞世紀研究所所長伊爾凡·塔卡爾維表示,近年來,中國推動建立一系列合作平台,有效促進經濟要素流動,使上合組織國家更好分享發展經驗、交流成熟技術、培養專業人才,實實在在促進了各國經濟發展。

貿易暢通——

天津港為成員國合作提供范例

5月20日,今年首列天津港經霍爾果斯直達烏茲別克斯坦的中亞班列發車,50個從韓國運來的貨物集裝箱在兩周內運至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謝爾蓋利物流園。這趟直達中亞的海鐵聯運班列,較以往縮短了800公裡行程。

目前,天津港與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保持航運貿易往來,並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白俄羅斯等上合組織國家深化鐵路聯運合作,開通海鐵聯運班列,成為連接上合組織國家與全球市場的重要樞紐。

“蒙古國許多進口貨物都是經由天津港運輸的,天津港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蒙古國交通運輸部國家合作處處長布·尼瑪達瓦表示。

吉爾吉斯斯坦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舍拉迪爾·巴克特古洛夫在參觀天津港后感慨:“得益於中歐(亞)班列將沿線的上合組織國家與中國緊密連接,天津可以成為中亞國家的重要‘出海口’。”

為暢通貿易往來,天津港主動與上合組織國家企業、物流商對接,合作成果豐碩。2024年,經天津港的中歐(亞)班列承運糧食、汽車等貨物超6萬標箱,其中承運汽車及配件約1000標箱,區域特色商品通過天津港高效銜接亞太市場,為維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貢獻力量。

當前,世界經濟遭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流沖擊,堅持走開放融通之路,加強區域、跨區域合作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上合組織副秘書長詹內什·凱恩表示,上合組織致力於推動成員國之間的開放與合作,天津港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成員國合作提供了范例。

通過暢通區域物流通道、共筑產業鏈供應鏈伙伴關系、推動貿易投資提質升級,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經貿務實合作不斷邁上新台階。2024年,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伙伴貿易額達8900億美元,充分展現區域內貿易發展的活力與前景。

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歐洲與國際綜合研究中心主任瓦西裡·卡申表示,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經濟形勢,上合組織國家攜手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貿易、投資和技術自由流動,有助於保障地區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更多“上合力量”。

口岸通關——

邊境合作中心鋪設合作“快車道”

哈薩克斯坦的駱駝奶、吉爾吉斯斯坦的蜂蜜、烏茲別克斯坦的車厘子、塔吉克斯坦的干果……走進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以下簡稱“合作中心”),各類商品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合作中心內有5000余間店鋪、1200多家商戶,銷售來自40余個國家的千余種商品,是中國西北地區最大的跨境旅游消費購物區,也是感知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經貿合作熱度的一扇窗口。

“我們把原產於亞美尼亞的果汁從哈薩克斯坦運到合作中心銷售。中國游客很喜歡我們的果汁飲料,每天銷售額在2萬元人民幣左右。”亞美尼亞商品店鋪店長杰奧利基告訴記者,“合作中心搭建了良好的商品銷售平台,我們打算再從格魯吉亞、土耳其、摩爾多瓦進口一些商品到這裡銷售,讓中國游客品嘗到更多美食。”

中國產的家電、家具、服裝等受到哈薩克斯坦及周邊國家顧客青睞,來自中亞國家的優質蜂蜜、糖果、巧克力及手工藝品,也通過合作中心進入中國市場。今年前7個月,合作中心海關累計監管進出口貨運量3.55萬噸,貿易額36.5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50.1%、37.7%﹔監管出入境人員568.71萬人次,同比增長66%。

繁忙的商貿合作背后,是便捷的口岸通關服務。霍爾果斯公路口岸實行24小時通關過貨,每天由這裡駛往中亞、歐洲的運輸車輛超過千輛。口岸通關流程減少60%,車輛通行效率提高80%,企業綜合成本下降50%……新疆霍爾果斯市加快推動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不斷提升口岸功能和通行效率。

合作中心海關關長郭瑛表示,“一站式”查驗、7×24小時預約通關等便利化措施,進一步提升了跨境貿易效率,為中國和上合組織國家深化經貿合作鋪設了“快車道”。

“無論是傳統的百貨、工程機械,還是高附加值的新能源產品,都能在霍爾果斯享受到高效便捷的‘一站式’通關服務。”霍爾果斯絲路榮騰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斌表示,公司正瞄准中亞及東歐新能源汽車市場,積極謀劃新能源汽車邊境口岸展示交易集散基地項目,“口岸通關越來越便利,我們的業務也越來越好”。

(肖新新、程是頡、李安琪、楊清欽參與採寫)

(責編:李慧博、張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