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由中國僑聯與河南省僑聯共同主辦的2025“親情中華·童心歡暢”六一主題營——中原文化尋根網上營活動收到一大批海內外華裔青少年們的創意作品。本期為第四課“黃河之頌·歌聲飛揚”部分作品,小營員們發揮創造力以新穎別致的形式,向我們演繹了音樂穿越時空的魅力。
幾千年來,黃河不僅哺育了無數的中華兒女,還滋養了數不清的文藝作品。那些由黃河奔涌而出的動人音符,記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內涵。在第四課上,鄭州大學音樂學院教師張建勛從講述黃河文化開始,通過講述歌曲《黃帝頌》的背景、講解歌詞釋義、逐句教唱,帶領營員們學習這首影響深遠的黃帝故裡拜祖大典頌歌,讓海外華裔青少年通過音樂觸摸黃帝文化印記,增進“根”的文化認同、強化“親”的情感共鳴。小營員們通過抄寫《黃帝頌》歌詞、錄制演唱視頻,將對黃帝文化的感悟融入歌聲,以青春之聲傳遞對根親文化的理解與熱愛。
供稿:趙禹衡、樓昭瓏、麗莎、周寶寶、王漢萱
供稿:王馨依、林芷怡、薛靜瑤、張馨冉、張梓燁
供稿:謝芮妍、荷蘭丹華文化教育中心古箏班、太貞兒、遲灝鋆、周樂凱、程樂尚、周樂易、王紫嬌
課堂尾聲,張建勛老師還教了大家一首深受海外華僑華人喜愛的歌曲《隻有河南》,小營員們被歌曲從低調開始層層攀高的敘事方式深深吸引,紛紛自發配樂完成作業,以青春風採詮釋音樂跨越山海的共情力量。
供音樂視頻:朱梓琪、繆烺、辛奕暢、黃俊翔
德國漢華中文學校繆烺吉他彈唱《隻有河南》完整視頻
黃河之歌,滔滔不絕。音樂,是人類共通的語言,它跨越了地域與文化的界限,承載著海內外華僑華人同根同種同源的民族的記憶。海外青少年在旋律中展現赤子情懷,中華文明的回響亦隨之在心中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