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願望:革命成功后去“狗不理”吃頓包子
趙尚志,遼寧朝陽人,1908年出生,17歲就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東北地區最早一批共產黨員。起初,他主要在各學校中進行革命宣傳,組織青年學生展開反帝反軍閥斗爭。1925年11月,經組織批准考入黃埔軍校,學習軍事。“整理黨務案”發生后,奉命返回東北,繼續從事革命工作。先后兩次被奉系軍閥逮捕入獄,九一八事變后出獄,接替楊靖宇任全滿反日總會黨團書記。
1932年5月,趙尚志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常委、軍委書記,專門從事武裝抗日斗爭。當年春天,在北京上大學的張甲洲等人回到家鄉組織巴彥抗日義勇軍(巴彥游擊隊),武裝反抗日本侵略。為加強對這支隊伍的領導,趙尚志化名李育才加入該部任參謀長。由於年紀輕、個子矮小,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小李先生”。趙尚志對該部進行系統深入地改造,成為中國共產黨在北滿最早建立武裝的開拓者。同年11月,根據上級指示,義勇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六軍江北獨立師,張甲洲任師長,趙尚志任政委。
1933年初,由於黨內“左”傾錯誤影響以及缺乏斗爭經驗,部隊遭到失敗。滿洲省委認為趙尚志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應負主要責任,對他做出開除黨籍的處分。時隔多年以后,當時滿洲省委的主要領導同志在回憶此事時說:
趙尚志對黨是忠誠的,對共產主義有著不可動搖的信念,他的缺點是個性很強,自尊心強。……回到省委不做檢查,黨性不純,至於應不應該很快開除黨籍是應該考慮的,我們可以多做些說服工作。
還有同志回憶稱:
趙尚志從頭到尾是革命的,受了挫折也沒有消極,一直在搞革命,搞抗日活動。黨開除了他,他也在革命,不在這裡搞,就到另一個地方去搞,這是難得的革命精神。
面對不公正待遇,趙尚志雖然心有委屈,但並未因此消沉,他離開哈爾濱,隻身加入反日山林隊孫朝陽部,繼續從事武裝斗爭。臨行前,趙尚志對戰友說:我還是要革命的。並且充滿樂觀地說道,我就有一個願望,將來革命成功能在“狗不理”飯店吃一頓包子。
趙尚志在孫部從馬夫干起,憑借杰出的政治軍事素養,很快被任命為參謀長。為提高部隊戰斗力,趙尚志深入淺出地給戰士們講解,抗戰中必須注意的戰略戰術問題:
首先,要取得抗戰勝利,必須實現民族大團結。“現在抗日的人不少,但都打敗仗,原因就是不團結。抗日隊伍東一股西一股,很不統一,結果被敵人各個擊破。抗日不是為了大帥和將軍的私利,是關系到(東北)三千萬同胞生死存亡的大事,隻有大家一條心,一個目標,一致行動,才能勝利。”
其次,要取得抗戰勝利,必須有“主心骨才行”。“國民黨搞不抵抗主義,馬佔山跑掉了,隻有共產黨抗日最堅決、最勇敢,應當成為抗日的領導者。”
第三,要取得抗戰勝利,必須學會運用游擊戰。“不能像紅槍會那樣空喊刀槍不入,拿著勇士的身軀跟敵人硬拼。……要打贏,就得窮棒子娶媳婦,湊合破爛家當辦大事。要用出敵不意,攻敵不備,以弱勝強的戰法,這就是游擊戰。”
“必有名將指揮”
趙尚志殫精竭慮,力圖將這支隊伍改造成為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由於日偽破壞再度遭到失敗,趙尚志帶著7個人、11條槍主動接受中共珠河縣委領導,被縣委任命為珠河反日游擊隊長。1933年10月10日,在游擊隊成立大會上,趙尚志和13名隊員庄嚴宣誓:
為收復東北失地,爭回祖國自由,哪怕槍林彈雨,萬死不辭﹔哪怕赴湯蹈火,千辛不避﹔誓死武裝東北三千萬同胞,驅逐日寇海陸空軍滾出滿洲,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奮斗到底。
趙尚志身先士卒、指揮有方,率領這支小隊伍神出鬼沒,四處打擊敵人,他的名字深入抗日軍民心中,僅三個月時間即發展到70多人。日偽極為不安,稱其為“北滿治安最大的禍患”,懸賞1萬元進行通緝,東北民間所謂趙尚志“一兩骨頭一兩金,一兩肉一兩銀”的說法便是由此得來。
當時,珠河地區有幾十支打著各種旗號的抗日隊伍,為盡可能壯大抗日陣營,趙尚志提出聯合抗日三原則:不投降,不賣國,抗日到底﹔沒收敵偽財產充當抗日經費﹔保護群眾利益,武裝群眾共同抗日,允許群眾反日自由。經過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聯合愛民、青林、北來等20余支山林隊和義勇軍,成立東北反日聯合司令部。1934年6月,成立“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趙尚志任司令。
哈東支隊主動出擊,四處破壞敵人鐵路交通線。據日偽檔案統計,1934年8月1日至8日,一個星期的時間,趙尚志部共襲擊各處車站91次,造成翻車16次,日偽軍傷亡140余人,直接經濟損失130余萬元。敵人哀嘆“滿洲交通變為地獄”。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壯大,趙尚志建立起了包括珠河、賓縣、阿城、方正等7個縣,東西寬100多公裡,南北長170多公裡,人口達10余萬的哈東根據地。
日偽視其為“共產王國”,多次進行“討伐”。1934年11月22日至12月2日,僅10天時間,雙方即激戰6次。11月25日,部隊行軍至方正、賓縣交界的肖田地,與日偽軍近千人遭遇。在趙尚志沉著指揮下,部隊打得日偽軍鬼哭狼嚎,成功突圍。肖田地一戰,哈東支隊擊斃日偽軍百余人,己方僅付出傷亡三人的代價,左臂負傷的支隊司令趙尚志即是其中之一。日軍對游擊隊中能有如此軍事人才驚嘆不已,認為游擊隊能夠實現“德國式聯軍的退卻”,其中“必有名將指揮”。
基於趙尚志在對日斗爭中的突出表現,1935年1月12日,中共滿洲省委做出了《關於恢復趙尚志同志黨籍決議》。
同時,哈東支隊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趙尚志任軍長,馮仲雲任政治部主任。1936年1月,北滿抗日部隊領導人趙尚志、李延祿、謝文東、李華堂等人在湯原召開會議,決定成立東北民眾反日聯合軍總司令部(后改為北滿抗日聯軍總司令部),作為北滿抗日游擊戰爭的最高指揮機構,與會人員一致推舉趙尚志為總司令。
經過一年的戰斗,趙尚志率領第三軍不斷取得勝利,隊伍空前壯大,在6個團的基礎上擴編為7個師,全軍上下6000余人。1936年8月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趙尚志仍任軍長,第三軍成為東北抗聯人數最多的一支主力部隊。
“死也要死在東北的戰場上”
1940年3月,受“左”傾錯誤路線及叛徒造謠影響,北滿臨時省委對趙尚志做出了“永遠開除黨籍”的決定。正在蘇聯的趙尚志驚愕之余,寫信要求組織進行重新審查、恢復自己的黨籍,極其誠懇地寫道:我一天也不能離開黨,希望黨組織一天也不要放棄對我的領導。周保中、馮仲雲等同志也向臨時省委反映,要求將趙尚志留在黨內。1941年2月,北滿臨時省委將原決議修改為“開除黨籍”,雖然取消了“永遠”二字,但趙尚志依舊被再次開除出黨。
即便如此,趙尚志的抗日決心並沒有絲毫動搖。他在向組織申訴的同時,積極要求回國戰斗。1941年秋天,趙尚志率領一支5人小分隊回到國內。出發前,他堅定地對身邊同志講道:我死也要死在東北的戰場上。
1956年6月,據偽三江省興山警察署署長田井久二郎在監獄中供認:日偽深知趙尚志在群眾中的影響和地位,通過常規作戰想消滅他的概率幾乎為零。於是,當1941年11月,得到趙尚志出現的情報后,他們改變思路,決定想辦法派特務潛入趙尚志的部隊,伺機暗殺或將其重傷后逮捕。經過一番挑選,他們選中外號“劉炮”的珠河縣獵手劉德山執行這項任務,同時派出一支16人的警備隊秘密配合劉德山行動。
劉德山憑借其多年在山林中積累的經驗,於1942年1月15日,還真的找到了趙尚志率領的小部隊。劉德山與小部隊中的姜立新是舊相識(有資料稱二人系把兄弟),很快就獲取了趙尚志的信任。2月份,日偽特務張青玉在劉德山接應下混入抗日隊伍。劉、張二人成為埋在趙尚志身邊的兩顆定時炸彈。
他們按照田井久二郎的計劃,詭稱梧桐河金礦警察分所警備力量薄弱,是特別合適的攻擊目標。趙尚志經過考慮后,決定2月12日行動。2月12日凌晨1時,距離梧桐河還有一段距離,劉德山建議先派人去摸摸情況。趙尚志決定派熟悉地形的張青玉前往,張借機跑向警察分所通知敵人。
劉德山趁趙尚志不備,從后面突然開槍將其擊倒。整日裡刀頭上舔血的生活,早已讓趙尚志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雖然重傷倒地,仍然迅速做出反應,連開兩槍,將劉德山當場擊斃。張青玉把日偽警察帶到現場,將已重傷昏迷的趙尚志和另一名戰士抬上爬犁拉到警署逮捕。
日偽檔案資料顯示,趙尚志“受傷后僅活八小時”,“對自己受重傷所造成的痛苦,未發一聲呻吟。其最后的表現,真不愧為一個大匪首的尊嚴”。2月12日上午9時,趙尚志英勇殉國,時年34歲。
生命垂危之際,趙尚志面對敵人端來的飯菜,怒斥說:“我不吃你們滿洲國的飯!”接著痛斥現場審問的偽滿警察,“你們和我不同樣是中國人嗎?你們卻成為賣國賊,該殺!”“你們離我遠點兒,我聞你們腥。”
據趕馬爬犁的丁春生回憶,趙尚志蘇醒過來后,曾對他說:隻承想死在千軍萬馬中,沒想到死在“劉炮”手裡。
一代英豪,沒有死在敵人槍口下,反而被民族敗類暗算,令人扼腕嘆息。
日偽為驗明正身,特地將趙尚志舊部、東北抗聯原九軍軍長,此時已降日的漢奸李華堂找來辨認。1957年1月22日,偽三江省省長盧元善交代說,當時我也在場,李華堂看見趙尚志的尸體,大叫一聲:“司令!你到底這麼樣了麼。”掉了幾滴眼淚。李華堂指出趙尚志左眼有傷痕,証明的確是趙尚志。
趙尚志犧牲后,殘忍的日寇不僅將其身首異處——頭顱割下運往長春,與楊靖宇的首級一並陳列,遺體則被拋入鬆花江中——而且大肆宣布“禍滿元凶從此誅滅”“殘匪殲滅,邦家之幸”“滿洲共匪最后消滅”等等。
日寇愚蠢地認為趙尚志死了,東北就成為他們的“王道樂土”了。事實上,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白山黑水間的各種抵抗從來就沒有片刻停止過。趙尚志犧牲了,但是他為民族解放斗爭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永存。
魂歸故裡
為了紀念趙尚志,1946年3月鶴立縣民主政府將梧桐河村更名為尚志村﹔1946年7月,人民政府將哈爾濱道裡區新城大街重新命名為尚志大街﹔1947年5月,鬆江省人民政府將趙尚志生前戰斗過的珠河縣重新命名為尚志縣。
趙尚志犧牲四十周年之際,1982年6月8日,中共黑龍江省委發布關於《恢復趙尚志同志黨籍的決定》。文件指出,趙尚志同志的一生忠誠黨的事業,是個堅貞的共產主義戰士。他在……民族解放戰爭中,堅強不屈,英勇奮斗,作出了重大貢獻,直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開除趙尚志同志黨籍的決定是錯誤的,是一起歷史冤案。省委決定,撤銷1940年1月中共北滿省委《關於開除趙尚志同志黨籍的決定》,恢復趙尚志黨籍,推倒強加給趙尚志的一切不實之詞,恢復名譽。
2004年,遺失多年的趙尚志頭顱被發現。經有關部門鑒定無誤后,2008年在趙尚志故鄉遼寧省朝陽市,舉行了盛大的安葬儀式。逝去66年的英魂,終於回歸故裡!2009年,趙尚志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入選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