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學術研討
第二屆“華僑華人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在溫州舉行
2025年07月09日11:32  來源:中國僑聯

2025年7月5—7日,第二屆“華僑華人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在溫州大學成功舉辦。會議由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與溫州大學聯合主辦,溫州大學華僑學院承辦。來自全國64個科研院所的140余名學者以及五大洲34個國家的78名海外華校校長參加本次會議。

開幕式上,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理事長任啟亮、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李爔恆、溫州大學副校長王舜、《人民日報》(海外版)華人華僑部主任李曉宏分別致辭。

李爔恆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全球治理體系加速重構,地緣政治競爭愈發激烈,國際移民政策不斷調整,海外僑情更為復雜。如何進一步凝聚全球華僑華人力量、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對華僑華人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他指出,目前華僑華人研究從邊緣走向前台,從分散走向整合,呈現出由跨學科研究邁向獨立學科建設的新趨勢。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最近成立海外利益保護研究中心、國際移民研究中心等平台,本次研討會特別增設高技術移民制度研究、海外利益保護、海外華文職業教育等新議題,都凸顯了華僑華人研究的開放性、前瞻性以及對未來學科建設的預期。他強調,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將進一步發揮作用,與學界攜手推動具有中國特色的華僑華人研究體系建設,為國家治理現代化和僑務工作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任啟亮在致辭中回顧了海外華文教育的發展歷程,強調華文教育需朝著“標准化、正規化、專業化、信息化”的“四化”方向邁進。他呼吁世界各地的華文學校和華文教育工作者共同推動“四化”建設,以管理創新與資源整合賦能華文教育高質量發展。

王舜介紹了溫州大學僑特色建設情況,指出溫州大學因僑而生,因僑而盛,圍繞“僑教育、僑研究、僑文化”等持續深耕發展,現已成為全國首個獲批華僑華人學交叉學科碩士點的高校,產出了一大批高水平涉僑研究成果。

李曉宏在致辭中表示,全球6000多萬華僑華人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紐帶,兼具“文明對話擺渡者”“經濟合作牽線人”“民間外交官”“中國形象大使”等多重角色。她建議建立學界與媒體常態化協作平台,共建“僑情數據庫”,聯合開展“華僑華人記憶工程”等項目,促進學術成果轉化為大眾傳播內容。

會議開幕式由溫州大學華僑學院院長包含麗主持。

會上,中央統戰部培訓中心原副主任趙健,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秀明,溫州大學華僑學院院長包含麗,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榮休教授李安山,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張振江,溫州肯恩大學副書記嚴曉鵬分別作主旨報告。

本次會議共設8個分論壇進行學術研討,200多位專家學者就華文教育、華僑華人歷史、國際移民、華商經濟與僑務工作等議題進行了分享與交流。

(責編:李慧博、張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