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中亞青年僑胞說:

為中國—中亞合作搭建青春之橋(僑界關注)
本報記者 李嘉寶 高 喬
2025年06月25日08: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熱依扎(右)與京師律師事務所哈薩克斯坦合作辦公室主任李豪在京師全球布局圖前合影。

閆暉(右二)與同事們交流工作。

李鵬(左)接待國內考察團並就合作事宜簽約。
本文配圖均由受訪者提供

隨著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落幕,中國中亞關系發展新藍圖正徐徐鋪展。在中國與中亞各國的交流合作中,一批青年華僑華人活躍其中。他們憑借雙語優勢,利用自身在經貿、文化、醫學等領域的積累,助力一批合作項目落地,推動各國民眾越走越親。在共同發展的道路上,新一代華僑華人正以實際行動,為中國—中亞合作搭建青春之橋,書寫嶄新篇章。

哈薩克斯坦青年律師熱依扎——

“中哈法律合作的發展前景廣闊,我們有信心在這片藍海中揚帆遠航”

早晨五點半,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朝陽明媚,熱依扎·馬爾哈巴的手機通知頻繁起來。作為中國京師律師事務所哈薩克斯坦合作辦公室副主任,熱依扎忙碌的一天就在跨時區的工作對接中拉開序幕。

從2019年赴哈薩克斯坦留學,到如今留在哈薩克斯坦專注法律服務工作,青年涉外律師、95后哈薩克族姑娘熱依扎把哈薩克斯坦視作一片職業發展的熱土。

“我出生在中國新疆,是哈薩克族,從小就會說漢語和哈薩克語,在與哈薩克斯坦人交流上有天然的語言優勢。我在中國人民大學接受系統法學本科教育,在哈薩克斯坦攻讀法學碩士、博士的學習經歷,幫助我構建起完備的跨法域知識體系,也讓我感受到中哈法律合作的廣闊前景。”熱依扎說。

在哈薩克斯坦,熱依扎所在的團隊為中哈經貿、投資企業提供全流程、多語種、跨法域的法律服務。從國際商務談判到跨境糾紛化解,從境外投資並購到項目合規運營,熱依扎參與的法律業務種類豐富,涉及的領域也日漸拓展。

“當我真正投身中哈法律事業中,才發現這片藍海既是奮斗的沃土,也是專業能力的試金石。”熱依扎說,漢語、英語、俄羅斯語、哈薩克語交疊的多語言工作環境,不同國家間差異較大的法律術語體系,要求她必須在起草合同、參與談判時,自如切換語言模式與思維方式,確保溝通的嚴謹性和准確性。

幫助合作伙伴理解中哈兩國法律制度與商業習慣的差異,也是她的重要工作內容。“我們會耐心地向中國投資者介紹哈薩克斯坦的營商環境、法律法規、商務交往習慣,也會為哈薩克斯坦朋友解讀中國的商業理念和思維方式,幫助中哈兩國的合作伙伴相互理解,加深信任。”熱依扎說。

在哈薩克斯坦學習工作的幾年裡,熱依扎明顯感受到,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走進哈薩克斯坦市場,哈薩克斯坦的企業也展現出越來越強的合作意願。她服務過的客戶涵蓋國企、央企、上市公司及大量中小企業,投資領域也從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開發,逐步擴展到數字經濟、跨境電商、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除了日常法律相關工作,熱依扎還熱心參與法律青年人才的交流活動,聯合哈薩克斯坦阿裡法拉比國立大學等高校開展宣介和學術交流,為中哈兩國有志青年搭建實習與實踐平台。

“在中哈合作的大潮中,華裔新生代群體具有語言優勢,熟悉兩國營商環境及人文風俗,跨文化溝通協作能力強,同時對跨境電商、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具有天然敏感度,能夠快速融入不斷變化的國際商業環境。”熱依扎說,“中哈法律合作的發展前景廣闊,我們有信心在這片藍海中揚帆遠航。”

塔吉克斯坦青年醫生閆暉——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塔醫學診療中心的青年醫生們迅速成長起來”

最近,塔吉克斯坦中塔醫學診療中心院長閆暉忙碌已久的一件大事終於敲定日程——經與塔衛生部、新疆第三人民醫院及武漢協和醫院多輪磋商,針對塔當地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新一輪篩查工作將於8月4日正式啟動。“‘暖心行動’繼續開展,將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閆暉說。

2024年底至2025年初,中塔醫學診療中心聯合中國醫療專家團隊在塔吉克斯坦針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開展篩查和診療工作,並協調10名患兒赴中國新疆接受免費手術治療。“手術很成功!”閆暉介紹,患者家屬聯合致信塔吉克斯坦總統,特別表達了對中塔醫學診療中心及中國醫療團隊的感激之情。

閆暉是中國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人。十多年前,她來到塔吉克斯坦一家華人醫院工作。中國同中亞國家傳統醫學交流歷史悠久,塔吉克斯坦重視發展傳統醫學,普通民眾對草藥治療的認可度很高,極大鼓舞了閆暉在當地開展中醫診療的信心。

2022年10月,中塔醫學診療中心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揭牌,閆暉擔任負責人。該中心以針灸理療、中草藥治療等傳統醫學診療為特色,與中國醫療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合作,定期邀請中國專家來塔義診或開展遠程會診,並開展公共衛生領域的聯合研究。“針對當前塔吉克斯坦藥品依賴進口的現狀,我們也加強與國內藥企的溝通合作,推動中企在塔開展制藥投資。”閆暉說。

如今,中塔醫學診療中心裡有不少塔吉克斯坦青年醫生,揚美美就是其中的一位。剛來工作時,揚美美因漢語溝通不暢,對中醫“望聞問切”診療體系充滿困惑。作為80后院長,閆暉親自為揚美美等青年醫生制定了“成長計劃”。比如:安排他們與中國醫生結對開展“每日漢語診療詞匯學習”﹔定期組織中塔病例研討會,帶領青年醫生從典型病例入手理解中醫理念﹔推動當地青年醫生到中國開展培訓等。

2023年4月,揚美美赴中國進修了三個月,這讓她更加真切地體會到中國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塔醫學診療中心的青年醫生們迅速成長起來。”閆暉說,中心的青年醫生在推動遠程醫療、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等創新模式上積極性高,有利於提升醫療效率,為當地民眾帶來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2024年8月,閆暉被塔吉克斯坦衛生與社會保障部授予“塔吉克斯坦共和國衛生醫療貢獻獎”徽章,成為在塔工作的中國公民中,首位獲得該領域獎項的醫務人員。“我將堅守自己的崗位,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衛生健康合作,為促進兩國民心相通貢獻自己的力量。”她說。

吉爾吉斯斯坦青年僑商李鵬——

“未來我們不僅要做投資者、經營者,更要成為民心相通的文化使者”

今年9月,吉爾吉斯斯坦華僑華人文武學校將首次迎來“開學季”。吉爾吉斯斯坦青年華商李鵬參與了這座學校的籌建工作。“學校將以華僑華人子女為主流生源,並開設少林武術課程,讓孩子們深入了解中華武術文化。”他說。

2007年,李鵬來到吉爾吉斯斯坦創業。扎根吉爾吉斯斯坦多年,李鵬深切感受到中吉關系不斷升溫帶來的紅利。“尤其是兩國開展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以來,吉爾吉斯斯坦成為中國通往中亞、歐洲的重要通道。兩國之間政策溝通更暢通、項目落地更高效、民間往來也更加頻繁。”他說。

在推動經貿合作的同時,李鵬把目光投向教育等人文合作領域。自2023年至今,在陝西省教育廳的支持下,李鵬和團隊重點推動中吉職業教育合作項目——“秦嶺工坊”。據他介紹,該項目以“中文+職業技能培訓”為核心模式,結合中國優質職教資源與吉爾吉斯斯坦發展實際,面向當地青年開展多項實用技能課程,包括新能源汽車、無人機、跨境電商、法律合作、中文實訓等,受到當地政府和民眾高度認可。

“民心相通為國家間的合作筑牢根基,而教育中蘊藏著打動人心、改變未來的力量。”李鵬說,“我們所做的不僅是課程輸出,更是理念交流與文化傳播”,希望更多吉爾吉斯斯坦青年通過學習中文、掌握技能,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中,成為推動中吉友好合作的新生力量。

今年,李鵬瞄准中吉簽証手續政策不斷優化帶來的機遇,又創辦了一家旅游公司。“隨著中國—中亞峰會機制及中吉雙邊關系的深入發展,兩國在交通、語言、支付等領域的對接越來越順暢,人員往來不斷升溫,尤其是中國游客對中亞獨特自然風光和古絲綢之路文化興趣濃厚,這正是推動文化互鑒、講好中吉故事的黃金時期。”李鵬說。

為中國游客量身定制赴吉深度游方案﹔開發自然風光、商業考察、游學訪問等多條路線﹔與吉爾吉斯斯坦高校合作開展導游培訓項目……李鵬樂此不疲。“推動兩國旅游往來從‘走馬觀花’轉向‘心靈互通’,華僑華人要發揮自身優勢,把故事講好、把橋梁架穩。”他說。

在李鵬看來,促進中吉友好需要一代代華僑華人接續努力。“比如,吉爾吉斯斯坦的‘春苗慈善’公益平台已運轉近20年,體現著僑胞們愛心的傳承。”他說,80后、90后青年華商熟悉新技術、懂跨文化交流,在前輩們的引領和幫助下,能夠在數字經濟、創新創業、青年交流等新領域中走在前列。

“未來我們不僅要做投資者、經營者,更要成為民心相通的文化使者,攜手兩國年輕人共同講好絲路故事。”李鵬說。

(責編:皮博、張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