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海內與海外》
一輩子做好事的慈善家——記百歲旅菲愛國華僑施鴛鴦女士
2024年11月16日17:04  來源:www.hnyhw.org.cn
原標題:一輩子做好事的慈善家——記百歲旅菲愛國華僑施鴛鴦女士

石獅市老區建設促進會和新四軍研究會為施鴛鴦(左一)贈匾(盧俊杰攝).jpg

石獅市老區建設促進會和新四軍研究會為施鴛鴦(左一)贈匾

2023年12月10日,享壽103歲的施鴛鴦女士安詳辭世,香港社會各界和海內外鄉親聞訊紛紛致以哀思。以全國政協原常委楊孫西為主任、並有百余位委員組成的治喪委員會迅速成立,籌備喪禮。全國政協、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協調部、中華海外聯誼會、福建省政協、泉州市委市政府、晉江市委市政府、石獅市委市政府、香港中華聯誼會,以及新加坡、菲律賓、加拿大、印尼、澳大利亞的晉江同鄉會等數十家單位發來唁電。2024年1月20日治喪委在香港殯儀館設靈祭奠,並舉行聯合公祭儀式(包括香港各界社團,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暨屬會,香港福建同鄉會,香港籃球總會,世界晉江同鄉總會暨屬會,世界石獅同鄉總會暨屬會,沙美村海內外社團等12大界別)。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等送來花圈。全國政協專委會原副主任、全國僑聯原副主席、大紫荊勛賢盧文端代表治喪委致一份感人肺腑的悼詞。為什麼一位平凡卻又不平凡的百歲壽星能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尊崇呢?讓我們一起回顧她那大德至善、福壽全歸的一生。

愛國愛黨 志存高遠

與中國共產黨同齡的施鴛鴦,1921年3月24日(農歷辛酉年二月十五日)出生在晉江縣龍湖鎮衙口村一個大戶人家。該誕生地是清初愛國名將施琅的府宅。晉江施氏“崇德、尚廉、戒奢、惇友、守規、篤行”的孝廉家訓理念和施琅將軍愛國思想熏陶著她幼小的心靈。她還耳濡目染中華民族儒家思想的仁德精髓和中國共產黨的愛國愛民思想。由於家境富裕,聰慧靈敏的她很小就進入新式學堂,良好的教育奠定了她奮發圖強的基礎,也堅定了她貢獻社會的決心。

1938年,施鴛鴦與從小漂洋過海到菲律賓謀生的晉江縣永寧鎮沙美村愛國華僑盧謀乞先生締結姻緣,成為人人羨慕的“番客嬸”,從此過著恩恩愛愛、舉案齊眉的生活。然而,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國主義大肆侵略中國和東南亞。日寇到處燒殺掠奪,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此時的中菲海上交通幾乎已完全被切斷,僑匯也隨之中斷,令人羨慕的“番客嬸”變成了最受煎熬的貧困“僑眷”。盧謀乞、施鴛鴦伉儷也與其他華僑僑眷一樣,隻能天各一方,承受思念之苦。在祖國和僑居國均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他們秉承“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古訓,同所有愛國華僑、僑眷一道,以自己的力量共御外敵,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施鴛鴦利用自家的烈山世冑紅樓掩護地下黨員(盧俊杰攝).jpg

施鴛鴦利用自家的烈山世冑紅樓掩護地下黨員

沙美村曾是泉州地區威名遠揚的“革命老區基點村”。抗日戰爭時期,汪偽政權進行清鄉運動,沙美村的愛國僑眷們冒著生命危險,掩護共產黨的優秀革命干部(如許集美、王經賢等),於是涌現出一大批像“曲七槍嬸”陳碧娥、盧嫦娥等優秀地下黨員、僑區革命婦女,施鴛鴦也是其中一員。《全國革命老區發展史叢書》(石獅卷)評價道:“上級地下組織曾在沙美村召開過許多重要會議,部署過許多革命活動,這些活動后來為石獅地區的革命斗爭提供了組織保障和必要條件”。

解放戰爭時期,施鴛鴦接觸了更多的中共地下黨員,閱讀了不少進步書籍。她痛恨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貪污腐敗,擁護中共為人民謀幸福的宗旨,默默無聞地替地下組織做聯絡、宣傳、發動和服務等工作。在石獅市新四軍研究會編著的《烽火征程》一書中寫道:“永寧沙美村的僑眷施鴛鴦,愛國愛鄉熱愛共產黨,冒著生命危險,先后掩護過我黨地下同志王經賢、鄭秀鳳等,也掩護過胡嵐、李德興幾位同志。當沙美村遭到國民黨軍侵擾時,她把所掩護的同志轉移到她娘家衙口去住。平時,她還獻錢獻衣物,獻黃金獻首飾,給我地下組織作經費,購買槍支彈藥,幫助同志們克服生活上吃、住、穿等困難。到抗美援朝時她還捐獻出陪嫁的大部分黃金首飾支持志願軍,為保家衛國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施鴛鴦是當之無愧的‘巾幗英雄’。”

施鴛鴦女士參與捐建的永寧中學新校園.jpg

施鴛鴦女士參與捐建的永寧中學新校園

解放后,晉江縣人民政府為了表彰她的突出貢獻,特頒予她一本《五老榮譽証》,証書上這樣評價:“施鴛鴦同志解放前參加過革命工作,為祖國的解放事業作出貢獻”。黨和政府沒有忘記“五老”的奉獻。2000年石獅市老區建設促進會和新四軍研究會聯合為施鴛鴦同志贈送一塊“皓首丹心”的匾額。石獅老區的“五老”人員生命不息,奉獻不止。施鴛鴦女士把40年(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來福建省和石獅市兩級財政發給她的“五老”人員每月定期生活補助款悉數捐給家鄉的沙美村老年協會,把黨的溫暖送給更需要的老人們。

新中國成立后,施鴛鴦走出家門,擔任晉江縣石獅鎮僑聯委員,參加僑務工作,積極為僑服務,努力爭取華僑捐建永寧華僑中學等公益事業,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珠寶行家 儒商風范

著名的新儒學大師杜維明曾這樣定義儒商:“他不僅是個商人,他還關心政治,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在發展企業的同時也關心文明的進步”。大師的一席言很精辟地為施鴛鴦女士定位:她確實就是一位愛國愛鄉、尊師重教、博施濟眾、仁風澤世的典型“儒商”。

1959年,施鴛鴦定居香港。她一邊經營家族生意(珠寶業),一邊積極參加愛國閩籍社團——香港福建同鄉會(前身旅港福建同鄉會)的會務工作,並出任理事兼婦女部副主任。期間,她經常與旅港晉江籍僑領庄材雁、分管僑務工作的晉江縣副縣長庄秋心等人一起到僑親中籌集善款,購買“肥田粉”等生產物資,運回家鄉,支援家鄉發展工農業生產。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帝國主義敵視社會主義新中國,政治上進行圍截,經濟上實行制裁。新中國決定通過舉辦“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這一重要平台,積極組織國貨出口,換取外匯,推動外向型經濟發展。施鴛鴦作為愛國僑眷,成為國家有關部委重點邀請的對象之一,由第一屆開始,她連續出席多屆“廣交會”。有了“廣交會”這個重要平台,憑著豐沛的人脈、誠信的口碑、敏銳的觸角和多年的商場經驗,施鴛鴦如魚得水,既為國家爭取廣泛的國際友人支持,也為她所經營的寶源珠寶有限公司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1972年,施鴛鴦再移居菲律賓與丈夫團聚,同時參加旅菲沙美同鄉會等社團的會務活動,積極團結海內外鄉親,她那份拳拳的愛國愛鄉的熱情更為熾熱了。施鴛鴦還榮任旅菲永寧中學校友會咨詢委員、菲律賓永寧鎮永寧中學校董會董事、香港福建同鄉會永遠名譽會長、香港施氏宗親會永遠名譽會長、香港晉江同鄉會永遠名譽會長等眾多社團職務,為籌集石獅市永寧中學的新校園重建資金等公益事業而嘔心瀝血。

樂善好施 仁風澤世

上世紀五十年代,時任晉江縣僑聯委員的施鴛鴦便積極踐行兒時許下的諾言,帶頭捐資興辦公益事業。她有幾件事一直讓人銘記:1957年,施鴛鴦和施性城等11位僑眷,組成永寧華僑中學建校籌備組(1958年成立第一屆永中校董會,並出任校董),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出力輸財,創辦僑辦公助性質的永寧華僑中學,掀開了永寧地方史上中等教育的第一頁。

1959年,施鴛鴦和李淑瓊等一群愛國僑眷,通過辛勤勞動、省吃儉用,籌集巨款創辦洋沙聯合診所,結束了晉南一帶百姓缺醫少藥的歷史,使之成為閩南僑鄉頗具聲譽與影響的醫院。后為紀念新四軍高級將領抗日英雄李子芳烈士,該院更名為子英醫院。1994年,施鴛鴦再次聯合旅港沙美鄉賢盧章煌、邱棉棉伉儷共同捐資70萬元,興建子英醫院門診大樓“沙美樓”,讓子英醫院煥發新姿。

施鴛鴦捐建美江學校和設立家族教育基金,盧溫勝(左二)代慈母接受証書.jpg

施鴛鴦捐建美江學校和設立家族教育基金,盧溫勝(左二)代慈母接受証書

1980年,年屆花甲的施鴛鴦還鄉准備舉辦六十壽慶,當她看到家鄉人民仍然沒電可照明,便決定簡辦自己的生日,率先捐出1萬元,並發動盧遠輝、盧謀設等旅菲沙美鄉賢出資,為沙美村架設電杆電線,添置變壓器配電房等,改變了沙美村沒有電力設施的歷史,為家鄉帶來了光明。她還從菲律賓帶回一台電視機(這是沙美村歷史上的第一台彩色電視機),供村民觀看,豐富村民的文化娛樂生活,讓村民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外面世界,開闊了村民的視野。

1985年,施鴛鴦女士等僑領發動旅菲沙美同鄉會和旅港沙美聯絡會的僑親,捐建一座3層高的美江小學第二校舍教學樓,使美江小學成為當時晉江地區幾所教學環境優美的校園之一。1991年,施鴛鴦和盧文端、盧世傳、盧章煌等四位鄉賢捐資100萬元,鋪筑沙美村環村道路。

1999年,施鴛鴦還率先捐資設立美江學校施鴛鴦助學獎教育基金,為后來的石獅市美江教育促進會設立八大教育基金樹立了好榜樣。基金會成立20年來,共助學100人次、獎勵三好學生600多人次、獎勵大學生130人次(其中碩士生8人、博士生4人)。

汶川地震后,美江小學第二校舍(石構)被認定為危房。石獅市美江教育促進會發動重建后,施鴛鴦於2012年再次第一個響應,捐資30萬元助建美江學校五層高的綜合大樓“校安工程”,讓美江學校軟硬件設施再上新台階,為家鄉培養更多的棟梁之材再立新功。

施鴛鴦雖在異國他鄉,卻時刻關注家鄉公益事業,她還為沙美村自來水設施、橋梁、功德堂、文體中心的建設,美江宗祠、劇台的重建,東西兩條溪流整治和石獅市體育中心等多項公益事業出錢出力。據不完全統計,施鴛鴦家族累計為家鄉捐資500多萬元。如今,在所有海外僑親的關心下,沙美村已從“風頭水尾漏沙地”變成美麗的僑鄉,村民安居樂業,更是贊賞施鴛鴦以及所有海外僑胞的仁風善舉。

家族成員為施鴛鴦(前排中)慶祝九秩大壽.jpg

家族成員為施鴛鴦(前排中)慶祝九秩大壽

教子有方 婉謝榮譽

施鴛鴦女士不僅具有閩南人敢於拼搏的毅力和大海般的寬闊胸襟,更擁有閩南女性仁善質朴、秀外慧中的優良特征。積善之家, 必有余慶。施鴛鴦女士培養、教育出一位孝順的兒子,他就是已連任三屆(第十屆至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的香港著名社會活動家盧溫勝先生。2003年,旅港沙美同鄉會趁香港樓市因亞洲金融風暴影響而陷入低潮, 購置一處價值93萬元的場所作為同鄉會會所,盧溫勝先生捐資10萬元,適逢施鴛鴦由菲返港,得知消息后,把兒子叫到身邊,叮囑他至少捐資20萬元,以做好榜樣,帶動更多的人出錢出力,以便把會所建設得更具規模。她就是這樣以寬厚仁慈博大的胸懷,全心全意支持兒子的義舉善舉。在她的影響下,盧溫勝先生秉承了樂善好施的家風,不時慷慨解囊,不遺余力地為石獅、晉江、泉州,乃至福建省其他地方公益事業以及香港愛國社團的會務基金作貢獻。盧溫勝先生曾擔任中華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福建省港區政協委員聯誼會創會會長、香港福建同鄉會第二十屆會長、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顧問、世界晉江同鄉總會首屆秘書長、世界石獅同鄉聯誼總會榮譽會長等眾多社會職務,榮獲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頒發的社區服務獎狀、銅紫荊星章、銀紫荊星章。施鴛鴦、盧溫勝母子與庄炎林、林兆樞等數屆全國僑聯主席等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積極為全國僑聯出訪聯絡加拿大、菲律賓、香港等地愛國社團牽線搭橋。盧溫勝先生常說,他的每一點成功都得益於慈母的教誨。

2010年3月20日(農歷二月十五日)是施鴛鴦女士九秩壽慶的大喜日子。她的子孫本想隆重地慶賀一番,然而她再次堅決反對大操大辦,囑咐盧溫勝先生一定要簡辦壽慶,多節省一些錢,用在更有意義的公益事業上。盧溫勝遵循慈母的教導,除捐款給香港的慈善機構保良局外,還追加“永寧中學教育促進會施鴛鴦女士教育基金”至400萬元,捐資50萬元支持建設石獅市黨員互助基金大樓。

微信圖片_20240124145035.jpg

“五老功高愛國懷鄉留懿范,一生德厚好施樂善暖人間”“仁德仁心志存高遠,愛國愛港白首丹心”“百載不忘愛國志,一生追求平常心”“鴛鴦蓮池丹心在,沙美青山紅花開”等一副副挽聯,高度濃縮施鴛鴦女士的一生。在一個多世紀的歲月裡,不管她的身份如何轉變,她以純潔無瑕的情操,上善若水的胸懷,一顆摯愛祖國和家鄉的丹心都永不改變,走到哪,就在那閃閃發亮。她是閩南婦女傳統美德的典范,她的光輝事跡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

(責編:金一、張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