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程學源表示,僑聯是中國共產黨創立和領導的群團組織,肩負著團結凝聚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斗的光榮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夢想。我們要牢記僑聯組織的初心和使命,當好橋梁紐帶,更好團結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程學源說。針對關愛僑界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問題,程學源建議,加強調查研究,做好摸底建檔,結合僑界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的需求做好服務工作,充分發揮學校、社區、志願者等作用,形成社會幫扶合力。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僑聯原副主席、黨組成員隋軍表示,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成就和光明前景極大增強了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極大振奮了僑界團結奮斗的精氣神。廣大僑胞必將繼續秉持愛國愛鄉愛家人的優良傳統,弘揚嘉庚精神,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一是發揮情感和文化優勢,做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定支持者。二是發揮人才和人脈優勢,做中國式現代化的積極參與者。三是發揮資金和產業優勢,做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推進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兼職副主席,山東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李興鈺說,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僑務,顯示了僑務工作的重要性,也表明中國的僑務政策是明確的、一貫的。“作為僑務工作者,需要從僑胞的所思所想出發,貼近僑胞訴求,務實為僑服務,讓僑胞體會到實實在在的安全感、獲得感和歸屬感。”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僑聯主席榮洋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涉僑表述,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僑務工作的重視和對海外僑胞以及歸僑僑眷的關懷。作為僑務工作者,我們要進一步創新為僑服務方式,拓展為僑服務途徑,廣交新朋友,深交老朋友,把僑界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打造便利僑商投資和合作的平台,為僑胞回鄉創業提供更便利的服務﹔團結凝聚僑界力量,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劉以勤表示,期待進一步優化涉僑服務事項,為華僑回國創業、落戶、醫療等提供便捷服務。劉以勤說,“當前海外僑情呈現出新特點新趨勢,針對不同地區僑胞的不同需求,僑務部門可以提供精准化服務﹔進一步簡化涉僑事項辦理程序,為僑胞在國內創業、落戶、醫療等提供便捷服務﹔為僑胞提供交流和聯誼的平台,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僑界杰出人物、聖湘生物董事長戴立忠長期關注生命健康和醫藥領域的發展。“解決看病扎堆問題、降低交叉感染風險,需要進一步引導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激活基層醫療機構,做好患者分流。在調研中,我了解到一些好的做法和案例。”戴立忠說。“我建議充分發揮‘互聯網+醫療’模式,擴容下沉優質醫療資源,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精准診療能力。”
書法/郭寶慶(北京市東城區第十三、十四、十五屆政協委員)
全國政協委員,德邁國際產業集團董事長施乾平表示,3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時,強調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我深刻感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既是對人民政協工作的殷切期望,也是對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指引,更是對廣大政協委員的親切關懷和巨大鼓舞。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極大地振奮和鼓舞了大家團結奮進、砥礪前行的信心決心。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審議時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是做好發展新質生產力這篇大文章的根本遵循。江蘇應充分利用科技資源豐富、特別是擁有30多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的優勢,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以及未來產業布局等方面重點發力,通過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僑聯兼職副主席,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表示,作為從事醫藥創新的企業,我們深刻地感受到政府工作報告對科技創新、民生工程、民營企業及營商環境的重視。要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及配套舉措,進一步解決市場准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支持企業家專注創新發展、敢干敢闖敢投、踏踏實實把企業辦好。
全國政協會議列席人員,浙江省僑聯兼職副主席,歐洲華商會會長傅旭敏表示,要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助力新質生產力培育,鼓勵僑胞和僑企在科技創新領域發揮獨特優勢,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為新質生產力提供源頭活水。支持僑胞和僑企在華設立研發機構、創辦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強與僑胞和僑企的科技合作,共享科技資源,共同推動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全國政協委員,金澳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舒心說,政府工作報告內容務實、提振信心,用一系列數字勾勒出今年中國發展預期目標,相信隨著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今年中國經濟將進一步釋放潛力。“僑商也將繼續發揮利用國內和國際資源及市場的能力,將自身優勢轉化為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和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長黃楚基關注報告中有關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容,他說:“去年,隨著‘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政策相繼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試點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極大地便利了內地與港澳間的人員往來。期待未來有更多舉措推出,使大灣區人才交流交往更加高效。”
篆刻/彭海忠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僑聯兼職副主席,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立表示,有別於傳統生產力,新質生產力與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等新興產業相關聯,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依靠創新驅動是其中關鍵。建議完善國際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制度體系,為在華工作的國際人才提供定居、出入境管理、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時實施進一步的開放政策,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岳陽市僑聯副主席柳玲玲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回應了僑界民眾的關切。“這些年,多地先后制定出台了華僑權益保護條例,為推進相關立法進行了有益探索,期待未來有國家層面的立法保障華僑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