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海內與海外》
劉紹棠“立雪程門”
2024年11月14日14:50  來源:中國僑聯

微信圖片_20220418163226.jpg

1993年,葉少蘭(右一)到劉紹棠家中拜訪,劉紹棠夫人曾彩美攝影

作家劉紹棠曾任第五屆中國作協副主席和第二屆北京市作協副主席。他始終眷戀著故鄉,是位鄉土文學名家。13歲發表小說《這個小八路》,17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歲入中國作協。14歲創作的一篇《青枝綠葉》被列入高中語文教科書。

當年,我曾兩次陪紹棠看京戲,最近有幸再次採訪到他的夫人曾彩美和她的小女兒等人,從而獲得了大量鮮為人知的一手生動資料。對於京劇,紹棠兄也稱得上是一位“專家學者”了。

他在寫作書桌玻璃板下,一直放著一份“民國選四大明旦”的剪報,每天都要看上幾遍。這剪報對當時他而言就已有67年歷史了,對“四大名旦”評選得分圖表能夠一覽明了。評選共分六項,全優是600分,結果是梅蘭芳獲565分,當選為四大名旦之首,時值34歲剛過而立之年不久。劉兄痴迷的程硯秋年僅24歲妙齡為第二名﹔第三、第四名的荀慧生和尚小雲都正是28歲年華。劉紹棠一直評論認為,這次評選“准確無誤”,可謂“恆值”。他還多次著文評價和對我說:“如今京劇影視文學評獎的含金量嚴重不足!”他敢於直言批評是當今評論家少有的膽量。

他痴迷程派演出和學習研究,在當今作家隊伍中,我還未發現第二人,他自稱為“程腔死黨”。他指出程硯秋開始是梅蘭芳的第一名弟子,開始隻能給梅先生配演宮女、丫鬟。倒嗓后,嗓子變成了難聽的“鬼音”,已面臨旦角中的絕境了。但程先生下定決心,絕地反擊而從敗中取勝,不屈不撓地學習中外歌唱家的各種發聲方法。又根據自己獨有特色創造了“一唱三嘆”,使得優美無比的程腔余音裊裊引人入勝。程派唱腔藝術,反而在“四大名旦”評選中能夠一鳴驚人。在當年大選中竟然“柳暗花明又一腔”,得分緊追伶界大王梅蘭芳!且在單項得分上唱腔被高打出五分,而水袖、跑圓場得分均超過了頭名大家梅蘭芳了!

眾所周知,紹棠在1950年14歲時就被大家譽為“神童作家”,在北京的《新民報》上發表作品后把取得的寶貴稿費15萬元(舊幣),竟然幾乎全拿出買了張程先生在北京長安大劇場演出經典名劇《鎖麟囊》的票。少年郎在偏后的座位上看得如痴如醉,那時戲劇家馬彥祥指令京昆劇演出須打出字幕,所以使之字字腔腔,得以對正欣賞。散戲后,劉紹棠囊中已羞澀,因為囊中的錢僅夠買兩個燒餅充飢,還留得一張車票錢回家。但他后來對我說:“老弟,我呀不但不后悔,還自豪!因為我已被程先生的藝術勾魂攝魄,他的唱念做舞,唱得雅俗共賞。”舞台上程先生演出生活氣息很濃厚,顧盼生姿、美妙悅耳。平時練苦功有時竟能一口氣跑200個圓場,演出時幾個圓場自然駕輕就熟優美無比,這是其他(她)旦角無人可及!他自制的水袖長過梅先生一尺左右,竟有200種舞法,隨時能根據劇情人物所需所用,飄逸美如天仙。

紹棠對程的藝術唱念做舞及扮相服飾等佩服的五體投地。新中國建立時,程硯秋在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被熱愛程派藝術的周恩來總理和賀龍副總理發現后,竟親自當了他的入黨介紹人。粗中有細、熱愛文藝的賀龍元帥早就被程硯秋的風骨和民族氣節及程腔的奧妙所吸引,就想為黨爭取這位杰出的藝術家,還曾和程結拜為金蘭之好的兄弟!周恩來和任弼時在1949年3月剛從西柏坡進京時,從繁忙中抽身到程隱居的農舍造訪他,這是敬佩程的高尚品德而求賢若渴!

紹棠在文章中多次說過,自己的長、中、短篇都受過文學性強的京劇、昆曲和元雜劇藝術影響,從中汲取了大量的營養而增加了作品的含金量,各種優秀的藝術都能相互影響、交融,促進著共同發展。對於《玉堂春》,他能辨別總結出梅、程、荀、尚等各自根據自己的氣質、修養、稟賦演唱出其獨有唱法。他特別指出,演唱蘇三“玉堂春好比花中蕊,王公子好比那飛來飛去的採花蜂”時,梅先生對唱這種情人私房話時,神色很端庄,很沉穩,不讓觀眾往情色上想﹔而程先生在唱此劇時是神色和唱腔頗顯悲傷惆悵,能讓觀眾同情她的不幸遭遇而潸然淚下。他說:“對於苦命蘇三,每每聽到此處,我心裡覺得很不是滋味。”

劉紹棠從1945年到1957年,12年中看過144場名家京劇,每月能看一場,在當時幾乎所有在京演出的名角都看過。劉夫人對我說:“他不吃不喝不睡覺都可以,就是不讓寫作,不讓聽戲是絕對不行的。”1988年5月,他突然中風,致使左半身癱瘓,不得不閉門謝客,除了青燈下爬格子艱辛寫作,就是從錄音帶中細細品味京戲。程硯秋的名劇《竇娥冤》,一遍又一遍,一字又一句,竟聽過300多遍。更難得的是他絕不僅限於研究程派創始人程硯秋一人,更是對后來的此派藝術大家五大支派,趙榮琛、王吟秋、李世濟,還有江南的新艷秋,寶島上的章遏雲,都有不同時段上的研究分析和褒獎。

可貴的是,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久違的古典傳統京劇和新編歷史劇紛紛上演,真是枯木逢春,這就如上世紀60年代新中國經過戲改后,形成了中國京劇院的李(少春)袁(世海)葉(盛蘭)杜(近芳)和北京京劇院的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張(君秋)趙(燕俠)五大頭牌京劇表演大師們的旗鼓相當對陣。報紙上讀到兩大劇團的經典劇目,都讓紹棠興奮不已,為了求得一票,那隻能不吃不喝不睡覺,深夜去人民劇場和工人俱樂部排長隊買票。那時,他對兩大劇團演員和劇目花團錦簇、相映成輝,簡直也難分伯仲。

現如今,那些自詡或被別人吹捧為大師的青年優秀演員,用紹棠的話說隻能是“望其背項”,后學者也都是難以追趕上前輩的大師們,所以至今都未能真正形成任何新的流派。但紹棠對當今程派杰出的后起之秀,在京劇式微中票房仍能叫滿座的張火丁評價很高:“很年輕,天資好,悟性高,極有發展前途!”

上世紀90年代以后,張火丁知道紹棠酷愛痴迷程派,是位可敬的京劇前輩先生,就登門新“蟈籠齋”探望和討教,對火丁姑娘,他指出:“讓杜近芳演貧苦的白毛女並不合適﹔咱們程派最對路了,你要能演就好了。花臉大師袁世海演黃世仁大材小用了,所以整出戲隻有對路的李少春扮演楊白勞很合適,也僅此段和喜兒的唱腔‘人家的閨女有花兒戴……’流傳下來了,可見京劇中的優美唱腔是特別重要。”

他曾稱四大名旦為國粹藝術中的四座寶庫,他都很喜愛,尤其是稱自己為“立雪程門”,可見他對程派一往情深。

如今,北京的程派張火丁和上海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史依弘(史敏)仍是最受程派戲迷喜愛的兩位南北正旦大青衣!紹棠若在世,看到程派后繼有人,該是不無喜悅吧?

(責編:皮博、張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