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海內與海外》
重生、共生與世界和聲——記黃曉楓博士世界巡演音樂會
2024年11月12日16:59  來源:中國僑聯

(著名中國女中音歌唱家郝苗領唱《格》第三樂章)放第一位置大圖Photo07.jpg

著名中國女中音歌唱家郝苗領唱《格》第三樂章

這裡是北美太平洋之濱。

日歷上,剛剛從朝氣向上的春天進入到蓬勃繁榮的夏天。遠方,雷尼爾雪山至高無上與西雅圖太空針互映著大自然與現代城市的顯赫地標。近處,海天一色的翡翠城,花樹爭香奪艷,盎然動人。這誕生眾多科技巨頭的一方土地,在崇尚以人名命為地名的西雅圖文化舞台,2023年6月25日這一天,賦予多元文化意義與刷新歷史記錄的名聞雅趣,《重生·共生》黃曉楓博士交響作品世界巡演音樂會首站在這裡隆重開場,時光銘刻精英,歷史記住了黃曉楓。

旅美近四十年的華人理工博士,著名作曲家黃曉楓,以在中國與美國生活歷練中濃縮了30多年的“心事”付諸在“重生·共生”的音樂故事,宏大的中國敘事交響樂第一次亮相在美國主流社會高雅藝術舞台。

音樂會首演在美國五大音樂廳之一的西雅圖貝納羅亞音樂廳拉開帷幕的時候,向1600多名觀眾和130多名演奏藝術家致辭的是曾任美國駐華大使、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先生。大家聽到了心坎裡分外有力度和高度的聲音是:“這場音樂會如此難以置信的重要。不僅是黃曉楓博士交響樂作品世界巡演首站,還有來自太平洋兩岸的藝術家、演奏家和音樂家,真正代表文化交流、人民對人民的關系,真正促進我們人性共有的互動。”

駱家輝先生如此評價,並非溢美之詞。

首先,黃曉楓是以華人作曲家、以經得起時間驗証的作品登上美國主流社會舞台的,刷新了華人在美國歷史上文化藝術類的記錄﹔第二,在當下中、青年作曲家當中,能以演奏作曲家本人原創作品的專場音樂會也是罕見的,創新的﹔更值得華人引以為傲的是,美國專業的、高端的交響樂團演奏中國歷史文化哲學題材的交響樂,打破了以往美國專業樂團的先例。歷史的席位留給了黃曉楓。

(黃曉楓和曾任Bellevue市華人市長李瑞麟(右二))第二位置Photo02.jpg

黃曉楓和曾任Bellevue市華人市長李瑞麟(右二)

當然,歷史席位的賦予應值得承載起歷史的責任。音樂會《秦腔穿越》的開場,重鼓響錘,驚艷四座。演奏家們技藝精湛,幾乎囊括了所有的西洋樂器,低音鼓,大鑼,鐃鈸等中西共用打擊樂器。其中,長笛、雙簧管、長號的應用表現了高亢激昂的秦腔韻味。因為演奏家們都是美國人,他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秦地風情是陌生的,所以,黃曉楓在排練期間,給他們講解其要義,用通俗易懂的中美文化相同相異的鑒賞,讓樂隊領略,使其在現場發揮得非常精彩。歷來以《秦腔》為題的藝術題材眾多,且不乏精品佳作,從藝術表現來說,黃曉楓拒絕片面的純現代技術主義創作邏輯,獨辟蹊徑,在現代音樂技術與古典音樂的統一下,以哲學的概括和諧集合,傳承、發展、創新。而從精神層面和思想高度來看,作曲家重在表現“穿越”:表現華夏文明音樂奇妙的淵博,以震撼的擴張力度將歷史的烽火戰鼓回放在當下。如同一位觀眾留言所述:“音樂傳遞的是躁動與不安,大地撕裂,無數的有形的、無形的肉體、靈魂,各種力量在掙扎、嘶喊。我已經快要無法坐在座位上,幾近失控,按捺不住,想沖到外面去,擺脫這種聲音的煎熬。”

是的,音樂有奇妙的魔法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作曲家似千軍萬馬的統帥,調音符為兵馬,布旋律以方陣,各種樂器的打擊,碰撞,調撥,爭相制約又互相協和,音樂掀起的浩蕩波濤似黃河,長江之滔天大浪﹔似風高塵揚的萬馬奔騰、呼嘯嘶咽﹔似無數的深壑坎坷的掙扎和跌倒后又奮起前進、前進、前進的旌旗昂揚。

(黃曉楓在演出前排練時給樂團講解作品)第三位置Photo10.jpg

黃曉楓在演出前排練時給樂團講解作品

這,就是黃曉楓“恭敬桑梓”的秦腔,一部一波三折的中華文明的史詩絕唱。

從演奏藝術家和觀眾在音樂會后發來的留言中得知,如此眾多的觀眾與音樂家有精神上的靈犀互動,彼此從音樂交流中獲取到的自尊、自信和真誠友誼是空前未有的。從黃曉楓的作品含金量可以看出,他對科學秩序遵守嚴謹,師從西方導師的作曲理論循規蹈矩。但是,他身上根深蒂固的東方文化血脈,對哲學,對佛學的深悟精研,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變通與創新標異,哲學與科學並舉於理性邏輯與感性參悟之中,作曲風格很透徹明晰地流露在小提琴協奏曲《尋夢》之琴弦。

《尋夢》是一部非常唯美、非常動情、非常有代入感的早已被眾人青睞的作品。在這場音樂會上,有幸遇知音,由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方元演奏,引起演奏樂團與觀眾的互賞、共鳴。方元“琴情互動”的代入可謂是如魚得水,花好月圓,張弛隨心,剛柔相濟,身心惠澤,贏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這樣一部《尋夢》,是黃曉楓自傳體的心路歷程,更是更大化了的中國改革開放后多個領域、多種人生的社會的、時代的縮影,有揪心的秩序嘩變、規律的打亂、困惑的彷徨,奮斗中的掙扎與希望。出生於東北黑土地的黃曉楓,經歷過“知青”生活的苦難,體驗鄉土民間文藝的原汁原味,在天賦的助力與自身的聰慧勤奮的合力下,成為了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公費赴美的留學生。當時在美國留學生的生活,無論是從經濟上的拮據,還是精神上的孤獨,讓他又經歷了一次“洋插隊”,在艱難的異域他鄉,又實踐了一次“尋夢”之旅。《尋夢》的作品從孕育到登台,前后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黃曉楓第一次找到了“科學交響樂”與中國古琴的代入:中國民族音樂與世界性音樂在哲學與文化的碰撞中聯姻。在思考以什麼打動人心、佔領音樂世界及標准的高點上,他以中國傳統的體現勞動節奏的伐木號子,引申到社會推進歷程的階梯式的“精神節奏號子”,也可以說,黃曉楓找到了、聽到了“時代車輪的號子”。為了使演奏家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魂”,演出前,黃曉楓給演奏家在排練時詮釋中國開放的時代精神,領略中國人的文化情感。

天道酬勤,與黃曉楓並肩相守四十年的賢妻田畦女士說:“黃曉楓四十年在美國的艱辛付出與取得成功是成正比的。”黃曉楓博士現為美國公認的岩土工程方面的權威專家、美國土木工程學會院士,美國土木工程學會的唯一岩土工程雜志2022年對他進行了專訪報道。黃曉楓身為美籍華人,十分重視海外華人與祖國的相通。祖國也十分關注著他,世界厚愛著他。2016年,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在北京音樂廳為他舉辦了個人作品音樂會,開創了海外留學生回鄉報國舉辦音樂會的先河。他還應邀在中國的清華大學、雲南大學、哈爾濱音樂學院等高校講課,以及應邀在紐約州立大學客座講課,並且任美國西華盛頓大學的音樂系名譽教授和中國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及雲南大學音樂系的客座教授。

音樂會第三個曲目的交響曲《格》,將全場觀眾與演奏家們帶入到了無疆界、無語言障礙的歡喜大同境地。本次音樂會指揮威廉·懷特(曾任辛辛那提交響樂團助理指揮)在音樂會上激動地稱贊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唱慣了西方聖歌的合唱團一致認為這是一部開創性的作品,開辟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聖歌的全新道路。著名女中音郝苗臻美無瑕的領唱與合唱團珠聯璧合的默契,與樂隊心領神會的互相光照,使得這一曲東方佛教音樂的贊歌,毫不遜色於久歷舞台光環的西方基督教的聖歌。正如西雅圖著名畫家鄧作列先生所說:“黃曉楓博士之作品,現代中有古典,西方見民族。不僅僅是一種自己的光耀,而是讓賞者在作品裡同樣感受這種光耀的普照。這是藝術之使命,這就是藝術最終價值的意義所在。”

優秀的音樂是心靈的甘露,是可以滋養療愈身心。一位年近九旬的華人長者在聽完音樂會回家上電梯時,竟然一改常態的不要家人攙扶,而且神氣清爽,慷慨陳言,說音樂會治好了他多年的病。他希望黃曉楓每年辦一場音樂會。每年能與這麼多華人鄉親共聚一堂,賞心悅目,聽喜歡的音樂,見想見的鄉鄰,其樂無窮啊。

當有記者向小提琴家方元問到黃曉楓作品中的“中西合璧”具體所指時,他說:“黃曉楓博士的作品結構嚴謹,學術性強,難度大。美學意義上的西洋調式與中國的宮商角徵羽調式互見,在中國風上的表現為秦腔風韻、陝西風情、地方曲調協調組合。”

來自中國音樂學院的郝苗教授在音樂會上以一曲《我愛你中國》暢抒了海外赤子之聲,她由衷感慨:“黃曉楓博士代表了中國人在海外的實力,將作曲在美國發揚光大,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真的,與心靈有共鳴的音樂相遇祖國的鄉情,當然有神助的力量。這,也是黃曉楓在二十年前成立“太平洋文化交流協會”的初心。他根深蒂固的愛音樂,愛祖國,愛世界的“根”。通過《格》,在彰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更是寄寓了中國人民的美好向往,偉大理想的“中國夢”。

黃曉楓面對西雅圖眾多媒體的採訪,回答了為什麼音樂會有如此轟動、其成功之處與美國其它音樂會的區別在什麼地方:

此次音樂會有來自紐約州立大學的,紐約當代音樂樂團指揮家愛德華多·萊安德羅的中國留學生涂東鈳在內的三位博士研究生加盟了樂團,來自太平洋兩岸中美兩國的音樂家至疫情以來的四年來第一次同台演出。

貝納羅亞音樂廳把這場音樂會列入了具有特色的音樂活動,安排在網站上醒目的地位。著名音樂學家,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音樂系朱迪斯·洛赫黑德教授認為“這是2023年西雅圖最受期待的音樂盛事之一”。

(黃曉楓(左二)和太太田畦(音樂會市場經理))第四位置Photo09.jpg

黃曉楓(左二)和太太田畦(音樂會市場經理)

音樂會的開場就喜悅和“標新立異”。致詞人與主持人曾經是夫妻,他們同台和諧地共同主持《重生·共生》音樂會,引來大家贊許的目光。而曾任美國駐華大使、曾任華盛頓州州長等要職的駱家輝先生在音樂會上致開幕詞,本身也標志著音樂會的高度與中美兩國友好。在北美影響大的北美崔哥亮相舞台,本身也是一大亮點。從觀眾席的陣勢來看,不僅有波音,微軟等科技前沿企業代表,也不乏從紐約、俄勒岡、溫哥華、洛杉磯等地飛來的音樂愛好者和大企業代表。從演出團隊來看,樂團是在著名的有著半個多世紀歷史悠久的西雅圖著名Harmonia交響樂團及合唱團。贊助方有著名的華人企業家李氏家族,孫中山的孫輩后人,及華人物流供應鏈服務商風雷集團,及好萊塢家庭電影獎聯席制作人裔博士等,及大批西雅圖本地華人。從媒體支持來看,中國央視海外頻道CGTN做了專題採訪報道,西雅圖的英文媒體NWAsianWeekly和中文報紙西雅圖新聞都對音樂會做了新聞發布和演出后報道。

他們都是知音啊!黃曉楓、田畦夫妻面對這麼多熱愛音樂,熱愛中國的同仁、朋友、鄉親,夫妻合掌鞠躬,說不盡的感謝。音樂會帶給世界的影響力,帶給中國人民與美國人民聯誼於音樂會的和諧共歡,讓他們無比欣慰和自豪。熬過了多少日月星辰的不眠之夜,付出再多艱辛也是值得的。《重生·共生》世界巡演音樂會西雅圖首演是中、美人民之間共同講述的新文化故事,其文化意義委婉、含蓄、巧合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思想。

余音悠悠,未來綿綿。文章的尾聲,引用音樂會主持人李蒙女士的介紹,圈點為中美文化藝術交流書寫華章的黃曉楓之共識印象——“黃曉楓對音樂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美國本土音樂家和指揮無不說演奏黃曉楓的作品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勞動,除了古典和現代音樂之外,他們更需要理解兩種不同文化的撞擊,他的中國風和西洋傳統的融合被多個交響樂團的同行公認為中西合璧的典范。當然,在歷史上的華人不乏諾獎級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但是,更需要在作曲這樣的人類靈魂工程領域有突破性的斬獲,以使華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責編:韓嘯、張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