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組織活動遺址
曾經看護照顧受傷游擊隊的老革命媽媽黃烏妹的孫子姚實現,是現任閩浙贛人民游擊縱隊閩中支隊泉州團隊部舊址紀念室負責人,他飽含熱情地帶我們參觀並介紹了那段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重溫僑鄉閩浙贛人民游擊縱隊閩中支隊泉州團隊的革命歷程,追尋閩縱游擊隊為閩南地區解放事業作出貢獻的英雄足跡——
1948年10月,官田支部陳文歐在宅內村王川家后房召開第一次群眾會議,地下群眾庄金串、庄銘呆、庄炳冊、庄永豐、庄文遠、庄安海、柯文呆、柯文爽、王金山、陳家祝、陳文筆、庄查某參加,會議主要是宣傳黨的主張,告訴大家隻有跟著共產黨起來鬧革命,窮人才能翻身得解放。會后,到官前、徹田、錦美等村張貼標語,擴大地下群眾人數,組織他們參加革命斗爭。
為幫助游擊隊員掌握軍事知識、提高殺敵本領,團隊部編印了《隊員課本》《地雷陣》《帶班歌》《步哨歌》等書刊、歌曲作為教材發給游擊隊和民兵。
5月下旬,中共泉州中心縣委在五星區后溪村召開第六次干部會議,會議學習黨中央的指示,並作出“開展武裝斗爭,全面摧毀國民黨鄉鎮政權,打糧倉”等重大決策。
1949年6-7月,中共泉州中心縣委進駐南倉村期間,領導了此間中共晉江縣工委、中共城市工委、中共晉南同工委、中共廈門工委、中共晉南永工委、中共安南邊區工委、中共同安工作團、中共漳州工委,為迎接泉州地區解放做了大量工作。
成立於1949年夏的閩浙贛人民游擊縱隊閩中支隊泉州團隊(下稱泉州團隊)下轄晉江游擊大隊、晉南同游擊大隊、晉南永游擊大隊、同安游擊大隊、直屬隊。在南倉,泉州團隊指揮各大隊發動群眾開展武裝游擊斗爭,粉碎了國民黨的“清鄉”,摧毀了國民黨地方的許多鄉鎮基層政權。
泉州武工隊主要駐地內坑后山朱金源家
隨著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向福建進軍,泉州地區國民黨軍惶惶不可終日。1949年7月8日,敵泉州戒嚴司令部為確保從海上逃跑的退路,由海軍派遣軍艦兩艘封鎖晉東南海面,糾集駐晉江殘部一千余人,從石獅、安海兩路向我塔頭、龍園、英林、伍堡、金井、深滬等沿海游擊區發動“清鄉”,企圖消滅我武裝力量。在泉州團隊和中心縣委領導下,晉江游擊大隊大隊長劉基固、教導員許東漢組織指揮晉江縣游擊大隊及各村農民自衛隊在鸚哥山、虎頭山、苦蘆草山、仙山等高地英勇痛擊來犯之敵,戰斗持續十多天,終於粉碎了敵人的陰謀,牽制了“清鄉”之敵。此間,晉江各地武工隊攻打了大沙塘、親民(內坑)鄉公所和永寧、東石鎮公所,燒毀偽公文、戶口冊、繳獲敵人武器。在鸚哥山南面,各路游擊隊和各鄉農民自衛隊1萬多人與據守龍園村南的敵人展開激烈戰斗。
1949年6月,晉南永游擊隊攻打馬甲上尾樓“晉北剿共聯防處”,清算地主惡霸,繳獲長短槍15支,谷子18擔,耕牛1頭及其他物資。下旬,又攻打大羅溪鄉公所,攻取后溪村坂上洋敵軍火倉庫1個,繳獲步槍約100支,火藥數百斤。接著又粉碎了國民黨晉江縣自衛大隊和羅溪土劣黃則火突擊隊共400多人對大羅溪的“圍剿”。同月,晉北區工委組織洋坑、梅山、下尾樓、馬甲等村武裝力量,擊潰國民黨晉江縣自衛大隊一個中隊和河市保警處組長劉士杰的“晉北剿共聯防處”便衣100多人對馬甲下馬樓的“圍剿”。
1949年7月,泉州團隊直屬隊隊長黃鋒奉命率領游擊隊員和民兵80多人,攻打南安大盈鄉公所,繳獲步槍、駁殼槍,燒毀戶口冊等。
1949年7月底,中心縣委決定將機關駐地立即遷至南安嶺兜,號召所屬各地黨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緊急行動起來,配合解放軍迅速解放泉州,迎接新的勝利。8月初,隸屬於閩浙贛省委的泉州團隊在南安嶺兜進行整編,晉江縣各游擊大隊和各區武裝參加了整編,晉江縣黨的組織和游擊武裝空前發展。
1949年8月,得知殘敵陳維金將移防東石鎮,泉州團隊部立即派游擊隊在石刀山東麓一帶泉安公路伏擊。20日下午,黃鋒奉命率部140多人,至林口村路段的制高點白沙仔小山頭埋伏。為支援游擊隊打勝仗,宅內、南倉、后洋、樟厝等附近村數百名農民武裝和革命群眾也組織起來,奔赴石刀山麓,與游擊隊並肩作戰。連續三天,轉戰林口村路段的白沙仔小高地、社店路段等地,擊毀軍車多輛、俘敵多人並繳獲許多彈藥、軍用物資。至第三天,獨立大隊奉命撤退,宅內農民武裝在大坪山與敵激戰近一天。
泉州團隊獨立大隊與進城的解放軍第十兵團指戰員勝利會師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重大勝利的威懾和各游擊武裝的攻打襲擊下,晉江縣大部分國民黨鄉鎮保政權如摧枯拉朽,反動的敵、特、軍、警望風而逃,大部分鄉、鎮、保政權已土崩瓦解,基本癱瘓。8月中旬,游擊隊先后解放了河市、馬甲、新民等鄉鎮。8月19日,經策反工作,國民黨駐泉州325師1000多名官兵在安海起義。8月31日上午,游擊隊解放了晉江縣城泉州。同日下午,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城與游擊隊勝利會師。之后,游擊隊與人民解放軍並肩作戰,於9月1日,解放了青陽、安海﹔2日,解放了東石、石獅﹔3日,解放永寧、金井﹔4日,解放了圍頭、深滬。至此,晉江縣全境解放。
1949年9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領導葉飛、劉培善親自主持召開有福建省第五地委南下干部和閩浙贛、閩粵贛兩個系統的中共泉州黨組織負責人參加的會師會議。9月9日,福建省第五地委第一次擴大會議在泉州召開,會上任命了中共晉江縣委書記和晉江縣人民政府縣長,成立了中共晉江縣委員會和晉江縣人民政府。
磁灶鎮蘇垵村也是個非常有名的紅色文化村,是具有革命優良傳統的老區。
抗日戰爭后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上級黨組織先后派顏嘉祥、張尚楚、傅維葵等同志在紫帽區一帶發展地下黨組織。1947年春,蘇垵村貧苦農民陳錦皂、陳培炭、陳培保、陳清芋等四位同志由吳聲良、呂清河同志介紹參加革命活動並舉行宣誓加入“閩浙贛游擊隊閩中支隊”,其后又介紹了陳錦統、陳培冰等七位同志。在1949年4月又吸收陳錦錦、陳錦海、陳清杭等同志加入,此時本村地下組織已由原來的11人發展到50多人。整個游擊隊擁有長短槍10多支,鳥槍20多支,標槍20多支,大刀6把,是一支具有較強戰斗力的武裝隊伍。
1948年春,蘇垵村武工隊陳錦皂,陳培炭配合當地游擊隊,擊斃敵人13人。1948年5月,蘇垵村游擊隊50多人出動,包抄偽軍醫蘇榮春並繳獲手槍2支,子彈數十發。1949年7月21日,武工隊陳錦皂、陳培冰、陳錦統、陳培炭、陳清芋、陳錦根、陳培保等配合數十位游擊隊員把偽晉江縣偵查大隊長吳某擊斃於青陽竹樹下村,把偽偵查隊員陳某擊斃於磁灶。
1949年農歷四月初七晚,由朱義斌、傅維葵等同志發動了轟動“晉南同”一帶的攻打偽梅溪蘇垵糧倉的革命暴動,四月初八日乘勝攻打梅溪鄉偽政府,四月初九攻打青陽王厝村偽糧倉。
反“清鄉”,反“圍剿”,鞏固革命根據地。1949年7月初,國民黨前325師企圖對我革命根據地嶺兜村進行清鄉、圍剿,武工隊陳錦皂、陳培炭、陳錦統、陳錦芋、陳培杏、陳培保、陳錦根、陳培冰、陳培繼、陳清接、陳就、陳清奄等同志參加反“圍剿”戰斗,打死打傷敵人多人。為徹底粉碎敵人清鄉、圍剿我游擊區的陰謀,蘇垵地下游擊隊先后三次切斷敵人電話線,燒毀公路木橋5座。
發動群眾,積極籌款籌糧,配合大軍南下。1949年農歷閏七月初七,蘇垵村游擊隊50多人全部出動,全副武裝配合泉州團隊游擊中隊,在張尚楚、呂清河同志帶領下參加解放晉江縣城——泉州。
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機關舊址位於南安市官橋鎮嶺兜村,該村是晉南縣委的誕生地、中共閩南特委領導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基地和中共泉州中心縣委駐地,也是閩浙贛人民游擊縱隊閩中支隊泉州團隊解放泉州城的集結出發地。自1933年以來,先后有中共晉南縣委、中共泉州中心縣委等黨組織在這裡,開展持續不斷、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三個時期,紅色嶺兜一次次經受了革命的洗禮,堅持時間之長為泉州各地罕見,被譽為“紅旗不倒”陣地。
1930年夏,嶺兜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嶺兜支部誕生,揭開星火燎原的歷史新篇章。1933年晉南縣委廣泛發動群眾成立農會、抗捐會、赤衛隊等,反抗國民黨黑暗統治,建立一支威震敵膽的晉南武裝隊。在艱苦曲折的斗爭中,嶺兜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代價,1935年9月至10月,國民黨反動派先后2次“圍剿”嶺兜村,共有10多名同志犧牲,106名干部群眾被捕入獄,3個自然村被燒毀。
1938年8月中共晉南工委改為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李剛任第一任書記。他充分利用統一戰線聯合各黨派、各階層人士和海外華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反頑與抗日,如“搶米斗爭”、閩南文化抗戰等,成為泉州人民抗日的中堅力量。
中共泉州中心縣委不斷加大革命斗爭力度、革命力量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至1949年泉州會師時、泉州中心縣委已下轄11個縣工委、19個區工委、黨員2000多人,武裝力量極大增強。當時廈門、漳州等工委及香港支部也隸屬中共泉州中心縣委。1949年8月31日凌晨,閩浙贛人民游擊隊閩中支隊泉州團隊從嶺兜出發,直搗泉州,解放泉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