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海內與海外》
抗日僑領蔡由成和振成樓
2024年11月12日16:52  來源:中國僑聯

振成樓全貌.jpg

振成樓全貌

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鳳裡街道大侖社區,古稱“侖山”,雅稱“侖峰”,山水鐘靈,系石獅市著名僑鄉,有“石獅大侖,晉江石圳”之美譽,現有人口6400多人,旅居海外及港澳台達10000多人,原住民絕大多數姓蔡。振成樓是旅菲愛國華僑、抗日英雄蔡由成(1893-1978)建造的飽經滄桑的番客樓。樓主長孫蔡良典,乘清明節回鄉之際,祭掃祖墓,祭拜祖先,並代表全家族簽名,將堪稱“無價之寶”的振成樓無償捐給石獅市政府,再譜愛國愛鄉華章。

中西合璧,美輪美奐

振成樓位於侖峰對山角落的育賢路122號,佔地1.4畝,高兩層,單層寬18米,進深22米,兩層面積共776平方米,是菲律賓殖民地外廊式建筑與閩南傳統建筑取長補短的混搭綜合體,也是僑鄉華僑歷史建筑的最佳代表作之一,其空間、形制、寸白、色彩、裝飾、雕藝皆臻精妙,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和研學價值。

前面兩層外廊共由16根白石圓柱擎起來“借柱造廊”。樓頂以巴洛克風格的三段式山花壓檐,中段最上端裝飾“雄鷹振翅”拱衛“雙獅環球”彩瓷雕塑,正中橫匾用白瓷堆剪樓號“振成樓”,兩翼的八角樓山花裝飾“和平飛鴿”“齒穗徽章”雕塑,橫匾剪貼“紫氣”“祥光”四個紅色彩瓷大字,意指和平在握、紫氣東來、祥光萬丈。

一層大門主入口是4根圓柱圍成“外圓凸、內方凹”門廊,因兩翼對稱凸出“八角樓”,夾筑中間半凸半凹敞開式外廊。二層屋檐有多種幾何形狀拱券排列組合,下有三面出拱陽台環繞,四周外立面均由寓意生活紅紅火火的紅磚砌成,與白色花崗岩牆面形成色彩與質感上的強烈對比。二層正面由12根圓柱擎起的全開放式外廊,可愜意地在此遮陽品茗觀山望月。橫梁彎拱皆用彩瓷剪粘花草珍禽瑞獸。一幢洋氣、大氣的番客樓醒目呈現在世人面前。

樓主極其注重門前堂設計雕飾,還特地恭請清末民初泉州最知名的詩詞書畫大師曾遒(泉州歷史上最后一名舉人)為大樓撰聯題書。青石門匾正中陽刻“忠惠傳芳”四個大字,開門見山亮明祖源,左豎刻“曾遒書”,右豎刻“己丑春月”。門匾兩邊透雕“八仙過海”,氣韻生動。大門門柱陰刻嵌入樓主名字“由成”的藏頭聯:“由來孝道能傳世,成就今名在慎修”,橫批“由德成家”。

歐式白石窗框搭配青石窗櫺,上方嵌有曲線山形窗楣,內飾《三國演義》戲劇場景青石浮雕,拱衛“雙獅戲球”或“麒麟獻瑞”,點綴中式“福祿雙星”或西方基督教“雙翼天使”等圓雕,白漆畫線、金漆點睛,雕藝堪稱一絕。

水車堵彩繪.jpg

水車堵彩繪

屋檐下的水車堵是一幅幅色彩斑斕的連環壁畫,彩繪著“岳飛會戰楊再興”“穆桂英與楊宗保”“狄元帥誤進單單國”“曹操潼關遇馬超”“劉關張三兄弟解圍”等古裝戈甲戲畫卷,隱含著樓主乃文乃武、抗擊日寇的英雄情結。天花板堆塑的連環燈圈,寓意團團圓圓,圈內既有五彩立體灰塑“虎豹獅象”瑞獸或“梅花菊花茶花蓮花”名花,也有平面彩繪“蝙蝠八卦”“蕉林猛虎”“天官賜福”“天賜麟兒”“南極仙翁”“麻姑祝壽”等吉祥圖案,祈求闔家安康富貴吉祥如意。

進入大門,回首一望,卻是閩南古厝“兩進五開間二櫸頭帶回向”的格局,共有26間房,以廳堂為中心,中軸對稱,這是一種集居室、書房、祖廳、佛堂四位一體的建筑樣式。廳堂是敬神祭祖、婚喪禮儀之所,門楣彩繪“八仙”,營造尊祖敬宗的肅穆氛圍。一層廳堂挂滿蔡家祖先遺像,二層供奉神明。內部鋼筋水泥框架結構,置雙十走廊,架左右雙梯,設透天深井,天圓地方,通天達地,採光通風,體現中國“天地人合一”傳統理念。

楹聯增光,家教添彩

振成樓22副講究對偶平仄的楹聯,彰顯樓主對家風族訓的珍視和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的推崇。僅一層就有14對楹聯,其中有分別以村名“侖峰”、族源“青陽”、房祧“霞澤”、人名“由成”為冠頭的原創佳作: “侖聯山脈青排闥,峰聳雲端翠映堂”“青年立品敦誠朴,陽宅安居固棟梁”“霞蔚彩連關鎖塔,澤綿績著萬安橋”,上聯的“關鎖塔”即宋代海絲航標“萬壽塔”,下聯的世界第一座海港梁式宋代石橋“萬安橋”為樓主的人文始祖蔡襄倡建。

振成樓一層廳堂.jpg

振成樓一層廳堂

“八角樓”一層房間作為書房,前辟三窗,三個方向的歐式窗戶能把三個方向的習習和風導入室內,易於形成涼爽多向的穿堂風,房內讀書更覺心曠神怡,誠謂“窗對青山門對柳,胸藏遠志壁藏書”。每個牆面分別鐫刻聯語,更顯書香味:如“碧水魚龍躍,青山杏柏香”短短十字,濃縮了樓主對家鄉杏壇“青山學校”學子“鯉躍龍門”的深情厚誼。“千峰環杰閣,萬壑遍疏林”“飛閣凌芳樹,高窗度白雲”“傳經起鳳毛,積德培麟趾”“燕喜華三祝,鴻禧集九如”“處事能和情所感,守身貴約分當安”“道積於身得錄乃貴,德修自下習禮斯崇”“忍而和治家上策,勤與儉創業良圖”等7對楹聯都是名家名作,直抒胸臆,朗朗上口。門葉偶語“種德修福”,門匾題字“瑞繞華堂”“蘭桂齊芳”“進德修身”“寶善親仁”以及廳口花枳隔窗鏤刻篆字“共相努力”“建設祖國”“反對侵略”“世界和平”等,既體現了工匠的巧奪天工,也表達了樓主胸懷家國、兼善天下的崇高情操。嵌入樓主名字“由成”的堂聯“由義居仁德欽梓裡,成家立業福蔭兒孫”和廳堂將軍柱聯“志欲光前惟是詩書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儉持家”(意即:想為祖宗增光,必須教子讀書﹔要造福后代,最好的辦法是勤儉持家),均展示主人尊崇仁義禮智信、熱愛和平、熱愛桑梓、熱愛祖國、放眼全球的品格,警示后代要傳承好家風。

為了追求詩意棲息,樓主還在二層鐫刻8對楹聯:其一其二“振作經營孚信義,成全交易貴公平”“振作鄉邦興駿業,成全輪奐慶新居”,把自家商號“振成”冠首,把“信義公平”作為家訓,教育后代經商要講誠信,為人處事秉持公正,並把“振興家鄉振興祖國”作為要務,鞭策子孫要愛家愛鄉愛國。其三其四兩副以“宗修”(蔡祥墩自取的號)藏頭的聯對“宗仰京華瞻北斗,修營堂構挹東風”“宗盟克篤和為貴,修德成名善力行”,意在表達愛國(京華)愛黨(北斗)情懷與懷念慈父“和善”品德。其五“由來富裕從勤儉,成就聲名賴朴誠”再冠首“由成”,並把“勤儉朴誠”奉為家訓。其六“公正嚴明治家有法,安詳恭敬處世攸宜”,典出朱熹《小說嘉言》,下聯意即教育先要安靜、細心、謙恭、敬重。其七“作德日休為善最樂,群居守口獨坐防心”摘自《格言聯璧·惠吉類》。其八“儒宗一脈稽蒙引,惠政千秋著洛陽”,頌揚蔡氏祖德宗功,上聯的“蒙引”即泉州籍明代著名理學家蔡清著作《易經蒙引》,下聯的“洛陽”就是泉州郡守蔡襄建造的洛陽江“萬安橋”。

錚錚家訓飽含著蔡家對后人的警醒示訓。蔡由成崇德尚藝,重視子女讀書,通過鼓勵背誦名言、品讀對聯等方式教誨子女不忘祖訓、培根鑄魂、詩禮傳家。10位子女屢獲菲律賓濟陽柯蔡宗親總會一等獎學金。蔡由成尤其珍惜這些榮譽,把榮譽証書裝框挂滿廳堂,祈盼書香門第代代相傳。

抗日救國,熱心公益

為什麼振成樓的門匾、門葉、楹聯一再提到“青陽”呢?這是因為大侖蔡氏始祖蔡仲全(晉江市青陽蔡厝蔡氏九世)於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從“青陽”遷居“侖山”,設帳訓蒙,傳授仁義,至今850年,傳38代。據《晉邑侖峰蔡氏族譜》載,侖峰蔡氏昭穆字輩(從26世起)為“發祥由孝友,經世在文章,敦穆功斯遠,殷榮祚孔長”,因此蔡由成屬第28世“霞澤房、由字輩”。如今,蔡家在菲島已傳至第32代(“世”字輩)。

清末,樓主的父輩由於生活所迫,相繼遠渡菲律賓謀生,但拼搏多年,積蓄不多,仍為貧僑貧農。養父蔡祥諒(1866-1891,號宗宋)離菲返鄉娶妻陳嫌娘(1873-1959)。不久后再赴菲謀生,但一場大病過后蔡祥諒就英年早逝,年僅26歲。忠貞的陳嫌娘(當時年僅18歲)發誓不改嫁終生守寡。蔡祥諒的二弟祥墩(1871-1950,號宗修)就把長子蔡由成過繼給大哥大嫂。蔡由成視伯母如親娘,極盡孝道。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年僅15歲的蔡由成赴菲投奔四叔蔡祥昭,早早挑起生活的重擔。

據居住在樓裡的蔡惟善介紹,抗戰勝利給予大伯蔡由成巨大鼓舞。他決定返鄉建樓,以光宗耀祖,建設祖國。1947年他委托親友購地規劃設計。1948年奠基動工,翌年建好一層。振成樓的命名源自蔡由成在菲律賓振成百貨公司商號。1949年9月2日石獅解放,不良包工頭卷款逃跑,工程半途而廢。1953年,他再次寄錢回家,繼續一層室內精裝。1964年愛國華僑蔡由成應國務院僑辦、省僑聯邀請回國觀光,親睹祖國發展日新月異,倍感欣慰,續建第二層,並完成室內外裝飾。除自用外,振成樓還曾作為村民兵部、駐軍和省工作隊辦公場所,發揮公益作用。

蔡由成(前排左四)和菲律賓巴西市華僑抗敵學會領袖張旭高(前排左三)等合影.jpg

蔡由成(前排左四)和菲律賓巴西市華僑抗敵協會領袖張旭高(前排左三)等合影

據曾任第三、四、五屆福建省僑聯副主席的鄭惠英介紹,1932年,她丈夫張旭高(1903-1944)與她應邀在菲律賓巴西市創辦中華學校,並分別任校長、副校長。張旭高是菲律賓華僑文化界抗日救國會主要領導人,也是菲律賓巴西市華僑抗敵協會的領袖。蔡由成是他們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九一八事變后,他們眼看東三省已為日寇所吞並,對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仰天長嘆,飲淚泣血地說:“國之不存,民生安在!” 七七盧溝橋事變,宣布民族危難到了生死關頭。蔡由成振臂高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毅然把店務托付夫人,自己與張旭高夫婦及許萬嵩(1905-1998)等戰友們,組建菲律賓巴西市華僑抗敵協會,帶領同志們跑街頭、上茶樓、進社區,發表演說、散發傳單、宣傳抗日、發動捐款,支援祖籍國和僑居國的抗敵前線。1943年,蔡由成被推選為抗敵會第二屆主席,更是冒死全力投身抗日。他還擔任多屆旅菲侖峰同鄉會副理事長和菲律賓柯蔡宗親會要職,始終關心家鄉和僑居地的公益事業。

1913年,蔡由成奉父母之命,返回石獅娶妻,育有六子四女。其中,四個兒子仍旅居菲律賓,四子孝生、五子孝人移居美國,開枝散葉,瓜瓞綿綿,感恩思源代代傳。1982年,蔡家參與捐建大侖青山小學,多次為大侖村老年協會購置桌椅等。其兒女也非常關心家鄉建設,常常返鄉探親,舉辦敬老宴,關心慰問族人。長子孝財曾是庄園主﹔次子孝山曾任菲律賓建南銀行廈門分行行長﹔六子孝樹繼承父業,續辦菲律賓振成糖果廠,也繼承父親樂善好施的品質,《大侖會刊》曾記載他早年捐贈家鄉公益15.5萬元的事跡。長江后浪推前浪。譬如,蔡良典長子蔡蕙光16歲獲菲律賓十大杰出童子軍,年僅23歲就提任跨國公司寶潔集團亞洲分公司會計部經理,初露鋒芒。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古厝〉序》中寫道:“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振成樓這幢與共和國同齡的古厝,凝聚著愛國華僑蔡由成一生和眾多頂級大師能工巧匠的心血。海外游子漂泊久了,更要有一幢幢像振成樓這樣溫馨的古厝來安放一下思鄉念祖、慎終追遠的心靈。振成樓將規劃建成為國學館、僑史館、研學基地、人文會客廳,讓華僑僑眷熱心家鄉公益事業的感人事跡和博大精深的古厝文化遺產永遠展示給下一代。

(責編:韓嘯、張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