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海內與海外》
抗美援朝時期的潮汕愛國華僑
2024年11月12日16:51  來源:中國僑聯

愛國僑領陳偉南和庄世平合影.jpg

愛國僑領陳偉南和庄世平合影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一個屹立於世界東方的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開始揚眉吐氣,當家作主!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侵略朝鮮,劍指中國,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自此開始。當年10月,雄壯的戰歌在中朝邊境響起——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

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時間雖然飛逝,往事不能忘卻!70年前發生在朝鮮戰場的那場驚天動地的立國之戰,打敗了二戰后不可一世的美國及所謂的“聯合國軍”。奠定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的大無畏精神,更奠定了中國長達70年來的持久和平和世界地位。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這場戰爭是新中國成立之初帝國主義侵略者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一場戰爭,是中國人民為了支援朝鮮人民反抗美國武裝侵略、保衛中國國家安全、維護東方與世界和平而進行的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在毛主席、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正確領導和中朝兩國軍隊的英勇奮戰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創造了以弱勝強的戰爭奇跡,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勝利,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戰爭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為奠定新中國的大國地位提供了堅實支撐,進而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重要裡程碑。它銘記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建立的豐功偉績,凝聚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敢於勝利的精神意志。在那一場場血流成河、尸骨如山的鏖戰中,無數志願軍英雄獻出年輕的寶貴生命,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詩。毛岸英、邱少雲、羅盛教等戰斗英雄為國捐軀。上甘嶺、長津湖等戰役成為史詩級戰斗經典故事。作家魏巍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激勵、感動和影響了一代代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

硝煙不再彌漫,英雄不能忘記。在那場偉大的戰爭中,除了英勇的志願軍戰士奮勇殺敵外,還有無數中國人民、華僑同胞在背后默默付出,同心合力打贏那場以弱勝強的人民戰爭。事實上當年為抗美援朝勝利在背后做出巨大貢獻者,除了霍英東外,其中還有很多潮汕商人,如愛國商人陳偉南、庄世平等。享年104歲高齡的愛國潮商陳偉南,就為抗美援朝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多次冒著生命危險突破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的層層封鎖,和霍英東等很多愛國香港商人共同參與到這場突破禁運的物資供應戰斗中。訂購橡膠、運送糧食、石油、五金,秘密輸送藥品等軍需支持朝鮮戰場或者通過內地輾轉輸送。當時陳偉南在澳門設立了南光公司,在香港採購大量物資后就通過香港,再到澳門,之后由南光公司轉運到內地和朝鮮戰場。事實上很多人並不知道的真相是,當年除了霍英東、陳偉南、庄世平外,香港的曹光彪、包玉剛等人也有巨大的貢獻。其實霍英東最大的貢獻是運送物資,因為霍英東當時是船老大,他手裡有大量的船隻,於是就由他負責把其他香港企業家購買的軍需物資秘密運輸到內地,輾轉運輸到朝鮮戰場。

抗美援朝期間,陳偉南訂購橡膠支持祖國建設和戰場,作出巨大貢獻.jpg

抗美援朝期間,陳偉南訂購橡膠支持祖國建設和戰場,作出巨大貢獻

陳偉南於1919年出生在潮州市潮安區沙溪鎮,1936年畢業於韓山師范學校,之后開始到香港謀生打拼。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商業頭腦敏銳、嗅覺靈敏的陳偉南意識到橡膠這一重要物資的巨大價值,開始著手經營橡膠生意,后來創辦了香港星洲膠業有限公司和澳門星洲橡膠代理分公司。50年代初,由於抗美援朝的影響,中國的貿易往來一度遭到美國的限制,尤其是以外貿往來發展的香港商業,更是一落千丈,很多企業家都連夜離開,尋求新的出路。然而,陳偉南卻堅持留下,他說:“戰時的祖國需要外來物資的援助,我必須承擔起這份責任,這是中國人應盡的義務。”為此,陳偉南讓表弟在澳門成立代理公司,利用他在香港、東南亞一帶的巨大人脈、商脈和影響力,購買了大量橡膠、藥品、五金等戰爭急需物資,輾轉秘密運到內地和朝鮮戰場,為抗美援朝的勝利作出幕后英雄的貢獻。然而,陳偉南一直將這件驚天動地的愛國事跡藏於心中,直到在香港潮州商會成立100周年拍攝紀念片的時候,才說出隱藏多年的英雄事跡,不愧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潮汕愛國華僑。

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陳偉南又開始投身飼料行業,並且創造了香港屏山飼料廠。80年代之后,陳偉南又積極在內地投資發展,一方面推動內地經濟發展,一方面也讓個人財富更上層樓。在個人財富進一步增長之后,他又更加積極投身慈善事業。改革開放后,在香港的陳偉南積極團結潮州老鄉,為老鄉們排憂解難,同時推動那些手持巨資的潮州商人回到內地投資建設,陳偉南自己也是率先垂范,單單是在畜牧業就在內地投資高達3億多了。鑒於陳偉南貢獻巨大,曾經被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把天上的一個小行星命名為陳偉南星。陳偉南也被潮州老鄉稱為“天頂有星”的人。

對抗美援朝勝利作出巨大貢獻的另一位潮汕商人就是庄世平。這位從潮汕普寧小村庄走出來的老人,一步步成長為舉國公認和愛戴的著名僑領、愛國巨商,以滿腔熱血一生愛國至死不渝,他被周總理譽為“潮汕為中國革命貢獻的經濟人才”。

庄世平於1911年出生於潮汕普寧一個僑商之家。他的父親、叔父在普寧和泰國經營“協裕批館”,專門為華僑提供僑批和匯款服務,這為庄世平后來在海外從事革命事業提供了極大便利。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后,庄世平經同鄉人、革命黨人黃聲介紹,前往泰國曼谷的華僑學校任教。在泰國數年間,庄世平始終心懷祖國,他通過當地報刊,發表了《中國得道多助,抗戰必勝!》等文章,向廣大海外華僑宣傳愛國救國的思想。他在海外發動愛國華僑捐錢捐物支援國內抗戰,為抗戰勝利做出巨大貢獻。解放戰爭時期,他立場堅定擁護共產黨,為新中國成立立下汗馬功勞。

新中國成立之初,他受中央委托,肩負起在香港聯系華僑、打破外國經濟封鎖的重任。憑著借貸來的1萬美金,庄世平帶來十余人,經過艱辛創業,成功創辦了南洋商業銀行。1949年12月14日,在香港新成立的南洋商業銀行樓頂,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就是當時轟動世界的愛國商人庄世平導演的好戲。彼此,香港仍處於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庄世平如此旗幟鮮明的愛國行為,實在是需要著莫大的勇氣與膽識。可以說,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數十年間,南洋商業銀行對於新中國而言,可不僅僅只是一家銀行,它是中國與國際之間進行資金劃轉的重要渠道,成為新中國購買外匯、進行國際結算的主要窗口。

愛國僑領庄世平.jpg

愛國僑領庄世平

1950年,庄世平趁熱打鐵,在澳門創辦了澳門南通銀行。他經營有方,很快將澳門南通銀行發展成為當地最大的資產銀行,金融業務量迅速佔到當地市場的四成,徹底打破外國銀行對中國外匯業務方面的封鎖壟斷。很多人不知道庄世平創辦的這兩家銀行對於新中國成立初期和抗美援朝取得勝利的意義,究竟有多大?可以說,如果沒有香港南洋商業銀行和澳門南通銀行通過外匯資金騰挪周轉購買大量軍用物資,抗美援朝勝利的時間或許會大大延長。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新中國的海外資金通道幾乎全被國際銀行凍結,唯有庄世平經營的南洋商業銀行可以將人民幣換成外匯,進行大量的海外物資購置,通過這樣特殊的“紅色管道”,我國從海外得到了大量物資,為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取得最后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庄世平一生都在為祖國強盛奔走呼吁出錢出力,改革開放后,他鼎力支持特區建設,為汕頭大學的建立奔走努力,為特區的創辦與發展搭橋牽線,引進大量資金和項目,組織華僑先后為國內的衛生醫療與教育事業捐資捐款超過30億。作為兩家銀行的董事長,他的生活卻比絕大多數普通人都要清貧。他沒有買過房,住的是超過50年樓齡的員工宿舍,一張床用了20多年。他沒有買過車,每天都是步行、搭電車上下班。出差時,他坐的是經濟艙,吃的是大排檔。他的衣櫃裡沒有一件名牌,身上最值錢的就是他的手表,價值不過百元錢。他的6個子女,都是普通市民。他的長子替人打零工、送貨、當小巴司機,不但沒有得到他的任何特權照顧,甚至曾因回港治病而遭到他的訓斥:“全國人民都活得下去,你嬌貴什麼?”1987年,他將付出無數心血、經營多年的澳門南通銀行無償交給國家,並更名為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澳門回歸之后,這家銀行成為發鈔行。

F7FA6866@BD369A54.82E79C64.jpg.jpg

庄世平被人們稱為“中國最窮的富人”,他手握巨額資金和使用決策權,但堅守愛國宗旨,寧願一生清貧,也不會浪費國家一分錢,他擲地有聲地說:“如果沒有國家和民族,再有錢也是買辦!”庄世平說過:“我這一生不為名不為利,就是受了洋人太多氣,我想爭口氣,讓中國人在國際舞台上,強盛,有地位,有尊嚴!”這一幕,直到1997年7月1日,當年的升旗人庄世平已經86歲高齡,他在香港回歸交接儀式上哽咽落淚:“47年來一直堅持升國旗,很多一起升旗的老伙伴們都走了,總算是等到了這一天!”2001年,庄世平又將資金在南洋商業銀行高達上百億的股份無償交給國家,並入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並協助中銀香港完成重組上市。

2007年6月2日,老人96歲高齡,因心率衰竭而與世長辭,臨終仍在念叨:“金甌尚缺,老驥未甘伏櫪,仍求一統神州!”從他將市值超過2000億的兩家銀行無償交給國家,以及一生對國家民族無怨無悔的奉獻可以看出,這就是潮汕赤子庄世平的真實人格寫照。在他的葬禮上,國旗覆棺,董建華、李嘉誠等人扶靈,國學大師饒宗頤為他題挽聯:“一老功勛邦國重,萬人追仰惠澤深。”一生為國奉獻,以國葬禮遇,庄世平無愧祖國,不負民族!

抗美援朝偉大勝利的背后,有著廣大愛國華僑的貢獻,是值得我們后人永遠銘記的。

(責編:韓嘯、張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