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政府與民間團體、各行各業代表之間交流溝通的重要平台。“兩會”不僅關乎國家的發展,也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讀懂了“兩會”也就讀懂了中國,把握了中國未來發展的風向標。過去幾年,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國際形勢空前復雜,世界經濟遭遇重創,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增加。在遭遇逆流的大背景下,國家審時度勢,在“兩會”上作出了一系列穩發展、保民生的重要戰略調整,為疫情下中國的發展量體裁衣。這其中,當屬“十四五”規劃綱要的出台最讓人印象深刻,“五年規劃”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十四五”規劃綱要更是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關鍵節點上誕生的,其中有關共同富裕、民生保障等方面的舉措,提振了防控疫情大背景下廣大民眾對國家發展的信心,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在全球經濟低迷時期迎難而上的決心。
而與前兩年相比,今年的“兩會”則更為特殊。此次“兩會”是我國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迎來的首次“兩會”,更是全面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以來的首次“兩會”,國家迎來新發展,人民迎來新生活,在萬象更新的節點上,此次“兩會”的意義不言而喻。
雖遠隔重洋,但我始終牽挂著祖國,更時刻關注著祖國發展的點滴。2012年3月,我更是作為特邀海外僑胞列席代表和海外列席組召集人,列席了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並旁聽了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式。每逢“兩會”期間,我都會關注我們官方媒體的實況轉播,也會及時跟蹤新華網、人民網等權威媒體的深度報道及解讀。此外,“兩會”作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每年也會聚焦大量國際媒體的目光,這也為我們海外華僑華人實時了解“兩會”動態提供了更豐富的渠道。特別是看到越來越多的國外媒體對“兩會”給予高度評價時,我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對於今年的“兩會”,我會主要關注以下方面的議題:
科教
科技和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沒有教育,科技便是無源之水﹔沒有科技,教育便是無本之木。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礎,而科技創新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作為一名教育、科技工作者,我深知科教事業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性,也深感肩頭責任重大。今年“兩會”,就科技創新的方向、政策、投入,就加強基礎教育、促進高等教育改革等議題,進行討論,我會關注相關政策的出台和推進,以及這些政策如何為科教事業的發展提供支持。
人才
說完科教,就不得不談人才。人才是科教實力的具象化體現,更是發展科教事業的重要載體。當前,我國“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已實施二十多年,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本土人才隊伍的建設不斷結出累累碩果。同時,我國的人才虹吸效應也愈發顯著,越來越多的海外領軍人才開始涌向中國,掀起了一場場“歸國潮”“來華潮”,助力新時代中國的發展。在我國改革進入深水區的大背景下,人才話題是今年“兩會”的熱門話題。
農業
作為一名食品科學、農業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我對今年“兩會”農業相關的議題格外關注。農業是國家發展的基礎產業之一,隨著我國技術產業的不斷升級,我國的農業現代化進程也正在加速推進,今年“兩會”就農業產業升級、農業現代化發展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保護是保障人民健康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得到重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建設理念愈發深入人心。隨著我國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追求也不斷增強。不難想象,有關生態環境的議題是今年“兩會”熱議的話題,具體就加強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議題進行討論。
對未來的期待
今年恰逢改革開放45周年。45年來,中國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世界發展史上書寫了中國式發展奇跡。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筑夢路上的一分子,我對我們的國家充滿了無限的期待。
國內氣象開新局
基於對國際國內形勢的精准研判,早在2020年10月,國家就對經濟發展作出了周密部署,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決策。時至今日,“新發展格局”所帶來的新發展機遇愈發顯現,我國經濟復蘇的動能愈發強勁。伴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我國經濟復蘇跡象明顯。春節期間,我國的旅游消費空前火爆,餐飲和娛樂消費強勢回歸,在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升,新業態獲得快速發展,又帶動了新一輪的消費升級,國內市場的局面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國家經濟發展整體在穩中求進的態勢下不斷回暖。
國際影響譜新篇
一直以來,中國的發展始終建立在平等、互利、共贏的基礎之上,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不忘帶動周邊國家共同發展。近年來,“一帶一路”的建設、亞投行的設立等促進全球和平穩定和共同發展的舉措,更是向世界宣示了中國“和平崛起”的決心。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和國際事務話語權的不斷提升,中國對國際發展新格局的構建產生了許多積極的影響:在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方面,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發展為全球提供了更多的市場機會和發展機遇,同時也促進了全球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及多邊化進程﹔在推動全球化進程方面,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建設和改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國際倡議,為全球化進程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方向﹔在促進地區和平穩定方面,中國倡導通過和平談判和政治協商的方式解決地區熱點問題,積極參與國際維和行動,為地區和平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推動全球科技創新方面,隨著對科技研發投入的不斷增加,中國的科技創新實力日益增強,特別是在人工智能、5G等領域具有全球領先的優勢,為全球的科技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祖國發展與我的事業
未來,期待中國社會能在科技創新和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在加強自主核心技術研發的同時,更加關注可持續發展和環保事業。民生福祉方面,期待國家能繼續加大對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投入,辦好人民滿意的公共事業。
作為一名食品科學、農業科學領域的科技工作者,我更期待中國在農業現代化的路上更上一層樓,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一份貢獻,進一步提升中國式農業科技創新的水平。同時,借力中國發展紅利,我將一如既往,在“食品智能檢測與控制”“先進冷凍冷鏈保鮮”和“新型食品物理加工”等方面持續深耕、不斷創新,為國民提供更加優質、健康、安全的食品。同時,我也將繼續加強“產、學、研、用”的有機結合,助力中國食品企業提升自主創新水平,努力攻克制約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