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海內與海外》
華人眼裡的春節情愫
2024年11月09日09:36  來源:中國僑聯

中國過去的農歷的一年之首被稱作“元旦”,源自於殷商時期年頭年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而漢代張衡在《東京賦》中最早提到“於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將農歷的正月初一稱作元日。現如今我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鄉村城市與華人華僑都以“春節”來稱呼這所謂農歷中的“元日”,在春節來臨的時期慶祝這一薪火相傳一脈相承的中華傳統節日。

mmexport1672135162975.jpg

作者(左一)與家人過除夕

春節是海內外炎黃子孫期盼的一天,同清明、端午、中秋並稱為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的節日風俗大多是元日朝會、燃放爆竹、飲屠蘇酒、挂桃符、貼春聯、貼年畫、拜年等,而現如今,無論是國內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鄉村城市還是海外華僑華人都大多保留這些最早自漢朝便流傳下來的傳統風俗。

自初中起我便離開祖國,長久居於海外,在澳大利亞度過數個春節。“每逢佳節倍思親”,久居海外或外地的華人們自然而然會在這中華文化中最盛大的節日思念故鄉與家人,或若細雪在耳邊沙沙絮語,或似家裡一個又一個的微信或電話,過年時分若是能回國來陪伴父母親友的機會自然是最好的,哪一位游子不想家,不想除夕那晚的年夜飯、不想長輩給予晚輩的紅包呢?

不同於國內,澳大利亞過春節時正處於夏日,天氣不由得隨著季節更替而暴熱起來。即使是在那樣一個西方國家,到了時節春節相關的裝飾也各樣頻出,不僅是在唐人街,就連維多利亞女王大廈的正中央都會將聖誕樹匆匆撤掉,而換上相應的生肖屬相,在中央火車站的展台也會涂上標語,不斷滾動的廣告以示對華人春節的重視。各個店家門口要不是嘩啷嘩啷地挂片彩留下些聲響的痕跡,要不是在櫥窗上繪或貼一些有年味的東西,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觸。

在悉尼回不來時過春節,雖遺憾父母不在身旁,但爺爺奶奶與姑姑姑丈一家同樣給予了我家庭般的溫暖與團圓的氛圍,當我從住所來到爺爺奶奶的房子,門戶剛開,一桌帶著八閩地緣風情的熱騰騰香噴噴的年夜飯便鋪滿了餐桌,每一道菜不僅冒著熱氣映著團圓,同樣也各有寓意。綿糯絲滑香氣宜人的芋頭、豬骨雞肉的白鹵湯裡邊加上了珍稀的紅菇、金燦酥脆的炸豆腐、鮮香扑鼻的燜豆腐、焦香脆美的海蠣煎,與僑胞都信奉的媽祖太平面、風味飽滿的鱘蟹螯蝦等等。即使在異國他鄉,無論是父母所在的非洲,還是歐洲,都不用擔心買不到春聯、窗花或者是爆竹,北方人吃得到餃子,南方人吃得著海鮮。

mmexport1672135164952.jpg

作者與奶奶春節留影

mmexport1672135161031.jpg

豐盛的家庭春節宴

在家鄉過春節與海外相比,則更為熱鬧更為重要,顯露出不同於異國的光景,記憶中的春節大多在蕭寒未退春風盈盈扑面之時,家家戶戶都歡快的准備迎新年賀佳節。

豐收過年的時節路邊彩串張羅,花燈遍街﹔城市裡頭的年夜飯的晨時店市人頭攢動,而到午時便驟地人影稀疏,大家各回各家。雖見街道空曠,門可羅雀,家家戶戶裡的煙火氣自下午便彌漫開來,長輩談笑風生聊著家長裡短,晚輩聊著他們感興趣的新潮內容,長輩在自家張羅著貼春聯或窗花,希望快快把事情做完,就等著晚上伴著春晚電視的聲音,吃一桌難得的團圓飯了。母親擺上一大桌相比於海外更深度鄉土情結的菜肴,香氣裡蘊含著中華民族豐厚且深入人心的久遠文化內涵。

又是一年年關到頭,因疫情所限我已滯留於國內一段時間,但和以往不同,那根無形的線,那份牽挂便安安穩穩地落在心裡了。今年春節我在家鄉的父母身旁,會享受團圓美滿共享天倫之樂,這是個多麼溫馨、美好的時刻啊。

(責編:韓嘯、張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