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晨明,華僑作家,中國作協會員,美國太平洋文化藝術交流協會藝術顧問,其《緬甸華裔王國達傳奇》曾在《海內與海外》雜志連載三年。
1990年端午節,本文作者在家鄉的碼頭重拾洗衣服的快樂
在美麗寧靜、山水環繞的湘中南地區,一條逶迤而下的扶夷河將群山、渡船和機動貨船的倒影,寫意畫似的鋪展在銀粼斑駁的河面上。一到端午節,平時溫順平靜的河流就變得喧鬧撒野起來。
扶夷河正好從距離我家不遠的碼頭穿流而過,碼頭由階梯式的青石板砌就,可容納百多人。由於近水樓台的緣故,我和這碼頭、這河流有了更加親近的交集,挑水、洗衣、洗菜成了年少時主要的家務勞動。每年,我最盼望的不是春節,而是端午節,因為我可以穿起漂亮的裙子,亮相一年一度看龍舟的流動舞台,以贏得鄰裡鄉親的贊揚。
當各路彩妝出陣的幾十條龍舟集合在碼頭待命時,沿河兩岸早已涌動起幾裡路長的觀光人流。賽龍舟讓壯實的漢子們興奮激情,他們在陽光下擊浪搏水、奮槳打拼,比帥比勇比力量比名次。看龍舟讓女子們笑容如花、行走如柳,說話聊天的聲音似乎都洒落了陽光、艾葉、菖蒲的味道——那是歡聲笑語的“晒麥子”(“晒麥子”指的是穿最新最美的衣服或裙子比美)。在當地,要想發現最酷最帥的男子,就去看龍舟上騰水駕霧的劃槳快手﹔要想發現最美最柔的女子,便到熙熙人流中去發現油紙傘下那一朵朵閉月羞花。
在緬甸仰光大金塔敬保護神佛像的留影
人流中,有一位十來歲的小姑娘正與家人們看龍舟賽。她顯得有點清瘦,面色也不紅潤,兩條小辮子系著兩朵粉色綢子花,有點亮眼。她撐的那把印花油紙傘倒也普通,只是那條淺藍湖水上開著荷花朵朵的棉綢連衣裙被清風吹拂,搖搖曳曳,有點詩意。特別搶眼的是她腳上那雙锃亮的帶有金屬扣的紅皮鞋,和她走路時一腳高一腳低的樣子——原來這雙皮鞋一隻長一碼、一隻短一碼,雖然她在長一碼的鞋內塞了一個布團,但走起路來仍免不了別別扭扭的。而那隻短一碼的鞋,硬邦邦的牛皮鞋面將腳趾頂得生疼,即使腳趾上貼了“傷濕膏”也不管用。
這長短不一的紅皮鞋是百貨商店所剩的唯一一雙鞋,是她觀察了十來天后、與母親撒嬌哭鬧才買下來的。雖然她隻穿著這雙紅皮鞋過了一個端午節,但給予她追求美的沖動、享受美的愉悅和那種在疼痛中裝得很得意、很風光的矯情,卻成了一樁仍可回味的童趣逸事。
家鄉在水一方,漸行漸遠,遠得隻有親情鄉情的回憶。有一次端午節,女兒摸了摸外婆的臉,摸了摸我的臉,又摸了摸包粽子的粽葉,說了一句至今讓我笑出聲的話:“外婆你的臉為什麼像燈芯絨布一樣,一條紋一條紋的,為什麼我媽媽的臉像綢子布一樣呢?”外婆笑著說:“等你長大以后,你媽媽的臉也會變得像我一樣。”女兒一聽外婆的話,哭著說:“我媽媽的臉不要變成外婆的臉,我長大了,我媽媽的臉要變得像粽葉一樣光滑滑的。”當時,我好感動,也覺得好可笑,感動的是女兒小小年紀就在維護自己母親美的尊嚴,原來媽媽是她心中的神和寶。
歲月如梭,時針指向了2013年的端午節。這一年的端午節,我在仰光。按照緬甸禮佛登塔的習俗,必須赤腳前行,女子大多穿著花色鮮艷的隆基(長至腳踝的筒裙)。從入口到大金塔大約要登兩百多米的台階,台階兩側是大小不一的商鋪,鮮花、隆基、手工藝品等琳琅滿目,讓第一次走出國門的我頓覺眼前一亮。緬甸老首都仰光的大金塔已有2500多年歷史,所用黃金達7噸多,周邊圍繞著60多座形狀各異的小塔。緬甸約有80%的人信仰佛教,有村落、有人煙的地方就有塔。大金塔的門票不是票據,而是圓形的大象圖騰的貼紙,將貼紙貼在衣服的顯眼位置,就可以走進大金塔。我看見席地而坐的人有低頭合掌禱告的、有雙跪磕頭的、有盤腿讀經念佛的,每個人都神情肅穆,心中裝著美好的祝願和心事的叮嚀。
2019年端午節前夕拍攝的美國波特蘭的龍舟練習場景
緬甸宗教的守護神有七座,按星期幾出生的來“對號入座”朝奉。這些玉雕彩塑的神像,面相多慈悲,雙眼若水清。守護神身上早已挂了好幾串白玉蘭,座身側端有一水缸、一水瓢。敬佛的人將水瓢乘滿水,朝佛像頭頂上澆,水順著循環的水道又流回水缸,這樣以水為人與神的溝通,大開方便、洞見心機。在我將水澆在佛像頭頂的時候,自覺有醍醐灌頂的清涼意洗滌身心,產生前所未有的清爽舒暢。上善若水,經過這番水的灌頂,竟有了通達人神的交流,頗有惠風和暢之意,也感到人與神之間可觸、可親、可贊。
回憶是美好的時光禮物。現在,我與女兒談起這段往事,已距離家鄉山遙水遠了。那個初夏的下午,我與女兒漫步在威拉米特河畔,欣賞霍桑大橋的風景,眺望穿越城市的河流。當我們看著橋上的車流、河上的帆船、河畔的花圃時,忽然發現來了兩艘“龍舟”。這“龍舟”在外觀上與中國的龍舟大同小異,劃龍舟的人都身著休閑服,不像是比賽的。難道他們是將劃龍舟當作休閑的體育項目嗎?晚上回到酒店,我查閱了網上的信息,“再過一周,這裡也要舉行龍舟比賽了!”這個消息讓我很興奮。國際龍舟賽繼1979年在美國波士頓首次舉辦之后,於1983年在加州的聖地亞哥再次舉辦。聰明的波特蘭人以“玫瑰節·龍舟賽”作為文化名片,吸引著世界各地愛美、愛運動的人。
經過兩年多的持續防疫,多地禁足條令陸續釋放,國際龍舟大賽、各地小型龍舟賽的消息不斷在網絡閃現。或許,我與端午龍舟賽之約的美夢,就要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