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
李桓英,女,漢族,1921年8月生於北京,中共黨員,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醫生,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她曾在世界衛生組織工作7年,為了新中國的衛生健康事業,舍棄國外優厚條件,回國投身麻風病防治工作,長期面對面接觸麻風病人,嚴謹細致開展臨床試驗,科學穩妥進行治療研究。她推廣的“短程聯合化療”方法救治了無數的麻風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為麻風病“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為我國乃至世界麻風病防治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2019年榮獲“最美奮斗者”稱號,2021年入選“3個100杰出人物”。
百歲歸僑李桓英是黨領導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見証者、親歷者和參與者。她對黨忠誠、熱愛祖國,始終心系人民健康福祉,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衛生健康事業﹔她視病人如親人,精心醫治、破除歧視,為數以萬計的病患解除了疾苦﹔她尊重科學規律、堅守科學認知、勇於探索創新,致力於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為破解麻風病防治的世界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鮮明體現了心有大我、赤誠報國的愛國情懷,生命至上、護佑蒼生的醫者仁心,求真務實、勇於攀登的科學精神。為宣傳褒揚她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李桓英同志“時代楷模”稱號,號召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科技工作者、醫務工作者,以英雄模范為榜樣,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從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剛剛過100歲生日的她,並不為我們熟悉,但她做出的努力,在中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筆,她為國家、為人民所做出的貢獻,更值得我們感謝和銘記!
新中國剛成立時,全國有數以萬計同胞遭受著一種古老傳染病折磨,患病的人若得不到及時診斷和治療,便極易發生畸形和殘疾。看起來極為恐怖,在舊中國,患了這種病的人都會受到嚴重的歧視,這就是麻風病。
1958年,37歲的她瞞著同在美國生活的父母家人,舍棄國外優厚條件,隻身一人回到祖國。在這之后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歲月中,她每一天都在忘我地工作,硬生生把一個個與世隔絕的麻風寨變成了幸福村。
她,就是李桓英!
從37歲到100歲,為了實現“沒有麻風病的世界”的目標,幾十年沒能在父母身邊盡孝。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李桓英說的最多的還是那句話:我從未后悔過自己的選擇……
“我要把最好的年華獻給祖國”
1921年,李桓英出生於北京一個官宦家庭。她的祖父李慶芳是清廷最后一批公派赴日留學生﹔他的父親是第一批被選派到德國的留學生,八、九歲時李桓英跟隨父親在柏林生活。
1939年,李桓英聽從祖父建議,考入了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選擇了以治病救人作為終身職業﹔然而就在第二年,祖父李慶芳為了解救30余名八路軍戰士,被日軍囚禁四十多天,悲憤而終。
隻有18歲的李桓英,跟隨著上海同濟大學一路躲避著日軍轟炸的炮火,顛沛流離數千裡,先后輾轉多地,才終於在四川宜賓李庄繼續學習。
在西南崇山峻嶺之間,拳拳報國的種子早已經蘊藏於她的心底。
1946年,從上海同濟大學畢業的李桓英,前往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研究院,攻讀細菌與公共衛生碩士。1950年7月,憑借著優異的成績,年僅29歲的李桓英成為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首批官員。
在世衛組織工作的7年時間裡,李桓英先后深入到印度尼西亞、緬甸等國,為防治性病和雅司病等疾病的蔓延付出了無數辛勞。可李桓英的內心卻始終有著一個解不開的結:那就是一個人的歸屬問題。
1955年10月,錢學森沖破美國重重阻撓回國的新聞給了李桓英很大的觸動。一個願望在她心裡愈發強烈:我出生在北京,我是中國人,我的歸屬就是我的國家,我必須把最好的年華獻給祖國!
1958年,37歲的李桓英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選擇——回國。她瞞著在美國定居的父母家人,拒絕了世衛組織的高薪續約,隻身一人從緬甸飛往英國,又輾轉幾個國家抵達蘇聯,最終從莫斯科回到了她日思夜想的中國。
這個從北京來的女醫生很親切
剛回國后的李桓英被分配到中央皮研所,主要開展性病防治工作。短短幾年之后,在李桓英以及眾多醫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1964年,中國正式宣布:基本實現了對性病的控制和消滅,這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而在此時,另一種可怕的傳染疾病仍在肆虐,那就是人人聞之色變的麻風病……
在雲南省勐臘縣羅索河的對岸聚集著大大小小數十個村庄,它們長期與世隔絕,隻有乘船橫渡才能夠到達這裡。這些村落不是世外桃源,而是當地人聞之色變、避之不及的地方,因為在這裡生活的有患了麻風病的人。
1979年的3月,在一條泥濘的小路上,李桓英第一次走進了這座孤獨而神秘的村庄。
村民們自覺地與她保持著距離,李桓英卻主動握住了他們被麻風病折磨變形的雙手,她掀開他們的衣服仔細查看著皮膚潰爛流膿的地方,她給村民們脫鞋檢查直接把自己的手伸進村民的鞋子裡,檢查鞋底皺不皺、硌不硌腳……
李桓英這次麻風村之行,就此開啟了她人生中另一個選擇:傾盡自己的一切付出所有的年華和精力,為麻風患者驅逐病魔!
“如果治不好我還會給你找新藥”
1983年的春天,李桓英再次從北京出發,來到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的麻風村。這一次,她帶著“利刃”而來,為期2年的“聯合化療”方案試點將在這裡展開。
李桓英把實驗室搬到了麻風村,每天把藥送到患者手上,親眼看著他們服下。可意外卻發生了,患者皮損加重,皮膚著色、小便顏色也紅了……
村民們慌了,免費的藥物被扔進了水裡。李桓英急了,她知道這是藥物治療的正常現象。她開始挨家挨戶做工作,甚至拍著胸脯向所有村民保証,如果治不好我還會給你們找新藥,我每年都來,治不好我就再找新藥。
這一句簡單的許諾背后,是李桓英待上一輩子都要治好村民們病的准備和決心。日子一天天過去,按時服藥的村民們麻風病的症狀開始逐漸消退。1985年,當李桓英重返麻風村,眼前的景象讓她至今難以忘懷。村裡的患者全部治愈,“短程聯合化療”完全達到預期效果。 1990年4月13日,在這一年的潑水節,摘帽的麻風村有了新的名字,“曼喃醒村”,在傣語中是新生的意思。
四十年來,李桓英跑遍了雲、貴、川,幾乎每一個麻風村都有她的匆匆步履﹔也有在偏僻難行的深山裡,遇到過兩次車禍,兩次翻船,也沒有停下奔波的堅定身影。
很多麻風村和外界幾乎沒有路可走,隻能身體倒懸在河面上坐索道過去,很多人看照片都害怕,李桓英卻很樂意坐。
誰敢相信,這些都是李桓英在60歲、70歲、80歲時干的事,一直到94歲,她仍在雲南一線奔走。
37歲隻身一人回國,回憶起當初的選擇,李桓英說:聯合國待遇再高,美國的生活再好,人,不是靠金錢活著的。
57歲投身麻風病防治,為麻風患者堅守和奉獻了40余載,李桓英說:這是我選擇的生活,我很滿意,我不后悔!
“我回國不后悔,麻風干一輩子不后悔,但是如果不入黨,我可能會后悔!”
2016年9月,北京友誼醫院黨委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入黨申請書。申請人正是剛剛獲得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已經95歲高齡的李桓英。
她說:“在多年的社會生活和醫療工作中,我深刻領悟到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我雖已進入耄耋之年,但願意以黨員的身份為麻風事業奮斗終生!”
2016年12月27日,滿頭銀發的李桓英高舉著右手,站在一群年輕的新黨員中間,面對著黨旗庄嚴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
李桓英摸著胸前的黨徽微笑著說,“如果我能活到100歲,還有5%的人生可以跟黨走,我會為醫學事業繼續奮斗。等到舉行葬禮的那一天,希望我的身上能蓋上鮮紅的黨旗……”
李桓英的家中擺著一張照片,1964年,在李桓英回國的第六年,父母千裡迢迢趕來看她。她與父母留下了這張合影,卻拒絕了與他們一起飛回美國,沒想到這是他們此生最后的見面!
還有一張是2015年,她94歲最后一次去曼喃醒村時,被村民們熱情地包圍在一起的合影。那一天,每一個人臉上都挂著最幸福、最燦爛的笑。再去一次雲南,再去看看曼喃醒村的村民,一直是李桓英最大的心願。
當村民們看到李桓英在視頻中親切地對他們說:“有機會我來曼喃醒來看望你們時”,很多人雙手合十,滿眼含著淚水喊著:李醫生、李媽媽……
40年了,曼喃醒村村民們那一聲聲飽含著感激和想念的呼喚,那一雙雙帶著虔誠祝福的合十的雙手,讓我們特別動容,讓我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她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永遠把她記在心裡!
就在8月17日,李桓英迎來了她100歲的生日,整整一個世紀的歲月對她來說,從來不是漫長的,因為她從來沒有后悔過回到祖國的人生抉擇,她把自己的每一年、每一天都獻給了祖國的麻風病防治事業,更把她所有的溫柔與堅強都留給了這片土地上她摯愛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