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海內與海外》
一枝一葉桑梓情——美國 “四院”院士錢煦與浙江省僑聯二三往事
2024年11月01日22:07  來源:中國僑聯

有這樣一位旅居海外的僑界耄耋長者,6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生物醫學工程研究,在全球學術界,但凡認識他的人,都將他譽為“謙沖的醫學泰斗、和藹的學術領袖”。他就是國際著名華裔科學家,美國科學院、工程院、醫學院、藝術與自然科學院“四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錢煦。因在血液流變、血液循環系統的生物力學和分子生物學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2011年10月,他被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授予美國國家科學獎。先生因尋根祭祖與浙江省僑聯結緣,因敦請聯誼與浙江省僑聯交厚,成為浙江省僑聯的良師益友,成就了浙江僑界的一段珍貴往事。

1.jpg

2011年5月,錢家三兄弟(錢純、錢煦、錢復),一門三杰,外界習慣上稱“台灣三錢”。圖為“台灣三錢”出席杭州認祖歸宗系列活動

認祖歸宗   與僑結緣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歷史的坐標撥回到2011年初,據浙江省政協副主席、中國僑聯兼職副主席,時任浙江省僑聯主席吳晶回憶道,當時身在美國的“生物醫學學術傳奇”、加州大學總校教授、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生物醫學工程研究院院長錢煦,通過浙江大學的一名在美訪問學者與浙江省僑聯取得聯系,表達返鄉尋根謁祖的迫切願望。

國人皆知錢學森,他是錢镠第33世孫,而對錢煦知之甚少。錢煦是吳越王錢镠的第36世孫,祖籍杭州,所以,他經常說“我的根在杭州”。錢煦的祖父錢鴻業為法界耆宿,曾任上海第一特區地方法庭庭長,抗戰時為日寇所害。父親錢思亮,系我國化學名家、教育大家。1934年6月,27歲的錢思亮獲美國伊利諾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學成回國,受聘於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抗戰時遷往昆明,改稱為西南聯大),是西南聯大講課“最受學生歡迎的七教授”之一。后任北京大學化學系主任。1949年2月,錢思亮任台灣大學教授兼教務長﹔1951年3月,出任台灣大學校長一職,長達19年,系建校以來任期最長的校長。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錢思亮樹立了“聘任資格審查委員會”的權威。他溫和、誠懇、儒雅的氣質,也為台灣大學營造了雍容大度的校園文化。

錢煦有一兄一弟,長兄錢純曾任台灣“財政部長”,次弟錢復則是馬英九的老師,美國耶魯大學國際關系哲學博士,曾擔任台灣“外交部長”“監察院”院長。錢家三兄弟,一門三杰,堪稱台灣書香門第之典范,外界習慣上稱為“台灣三錢”。

聽聞境外英才認祖歸宗一事,浙江省僑聯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向上匯報。中央有關領導和國家有關部委表示深切關注,浙江省各級則是一路綠燈,全力支持。

2.jpg

3.jpg

2011年10月,錢煦院士全家在白宮紅室合影

2011年5月9-12日,西子湖畔春意盎然,鶯歌燕舞。在中國僑聯、國台辦、國僑辦的高度重視下,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浙江省僑聯聯合浙江省海聯會、浙江省台辦等單位分別在杭州、臨安舉行“台灣三錢”認祖歸宗系列活動,包含 “辛卯立夏錢純、錢煦、錢復杭州祭錢王儀式”、“辛卯錢純、錢煦、錢復認祖歸宗儀式”、錢氏名人錢思亮揭碑儀式、錢氏宗親文化研討會,以及錢镠歷史文化景點考察等。期間,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洪祝,時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黃坤明,時任浙江省副省長龔正等專程會見台灣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錢純,美國 “四院”院士錢煦,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錢復,即“台灣三錢”領銜的台灣、美國錢氏宗親大陸訪問團一行。時任中國僑聯主席林軍、副主席王永樂,時任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湯黎路,以及浙江、江蘇和上海的錢氏宗親、專家學者,台灣地區、美國地區有關來賓近二百人出席活動。

現場氣氛熱烈,情誼深厚,“認祖歸宗”成為高頻詞。面對此情此景,錢煦哽咽道:“今天,是我人生中最興奮的一天。看到這麼多的宗親匯聚而來,讓我感受很深。”“直至今日,我們仍沐浴著先祖的恩澤。”

 一個個難忘的瞬間閃過,把每一個見証者拉回與這場活動有關的記憶中。期間發生一個小插曲,至今讓先生難以忘懷。他的次女、美籍華人錢美恩因忘記簽証而滯留香港無法及時入境,全家人急得團團轉。得知情況后,浙江省僑聯、中國僑聯連夜四處奔波聯系,后經中央駐港聯絡辦、外交部駐港公署鼎力相助,錢美恩順利通關並於翌日如期參加活動。為此,錢煦感激地說:“我們家人能有機會尋祖歸宗,全靠浙江省尤其是省僑聯費心安排,周詳籌劃,使一切順利圓滿進行。謹向浙江省各級部門致最誠摯的謝意!”他反復強調說,身為華夏兒女,我們的根在大陸,對祖先的敬愛是傳統美德,是非常自然的感情,所以自然要回來認祖歸宗。中華兒女語同聲、枝連理、文共宗、血同緣。今后,我們要積極開展兩地宗親文化交流,增進“血脈親,中華情”。

浙江省僑聯由此與錢煦結緣相識,接洽交集,至此不斷。先生和藹親切,謙謙君子的品性讓接觸過先生的人如沐春風。浙江省僑聯的一名部長回憶道,他在10年時間裡共向錢煦發了一百二十多封郵件,先生都是24小時之內回復,而且經常秒回。這看似小事,實則是高尚的人格所致。2015年,錢煦被聘為浙江僑聯智庫榮譽理事長,時任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浙江省僑聯主席吳晶向先生頒發了聘書。

4.jpg

2021年3月,浙江省僑聯聯合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在溫州大學舉辦了錢煦院士學術成就展

學界泰斗   心系桑梓

煦者,溫暖也。錢煦戴一副眼鏡,淵博的知識,深邃的思想,總是以最謙遜的態度、最溫和的語言表達,這是先生的一貫風格。

1931年8月6日,錢煦生於北京。他自幼聰穎,1947年考取北京大學醫學院的醫學預科。1954年赴美深造,1957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生理學博士學位。1969年,擔任哥倫比亞大學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教授﹔1988年,加入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錢煦是科學巨擘,囊括美國最負聲望的“四院”(美國科學院、工程學院、醫學院、藝術與自然科學院)院士頭銜,他的學術生涯將生物學、工程學和醫學完美融合,被譽為 “國際生物醫學泰斗”。先后在《自然》《科學》等國際頂尖學術刊物發表635篇原創性論文,出版16本經典論著。穿越將近90年的時光,先生一直在創新路上“加速度”。直到2019年10月,他才放慢了腳步,決定正式退休。縱觀錢煦60多年的學術生涯,可謂“但行正事,莫問前程”。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生理學博士期間,為了解釋血液的生物物理現象,他特地“上夜校”,惡補數學和工程學的知識﹔初建實驗室之際,恰逢DNA雙螺旋結構的發表,他意識到分子生物學的重要性,當即和學生們一道“重新接受教育”﹔當選美國生理學會理事后,他進而推廣分子生物學的應用,讓生理學跟上了這個時代。這些歷程如“輕舟已過萬重山”一般,錢煦描述起來十分雲淡風輕。

5.jpg

2008年,華中科技大學開設以錢煦院士名字命名的班級——“錢煦班”

機遇總是垂青有准備的人。難能可貴的跨界學習與合作,讓錢煦成為血液流變學、分子、細胞、組織生物工程學,以及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的一位“通才”。他領導的UCSD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為全美排名頂尖的學科,2010年被美國最權威的國家研究咨議會每十年一次的評鑒,評選為全美生物工程學第一名。他先后當選美國生理學會主席、美國實驗生物學聯盟(FASEB)主席。2011年10月,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親自向他頒發美國國家科學獎章,這是美國政府向科學家和工程師頒發的最高榮譽。回憶當時場景,他最大的感觸是:“自己所學為人類健康做了點事,這是屬於全球華人科學家的榮譽。”

雖然在美工作生活六十多年,但他卻始終桑梓情深。多年來,先生依然經常用中文演講、寫稿,甚至作詩,雖然獲得了美國的極高榮譽,但在他內心深處,依然牽挂著中國的發展。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之際,先生有機會自1949年離開上海后首次回到大陸訪問。此后,他每年多次往返兩岸三地開展學術交流和訪問,先后受聘擔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多家高校的名譽教授,促成“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血液流變學研究中心——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分子生物工程實驗室聯合研究中心”的組建,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留美青年科學家,對於擴大中國生理學、血液流變學及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在國際上的影響,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華中科技大學、重慶科技學院有以他名字命名的班級——“錢煦班”和“錢煦實驗班”,旨在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國際化高級工程人才。對此,先生竭盡心力、不遺余力,成了心中縈繞不去的牽挂。

敦情聯誼  躬先表率

《錢氏家訓》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精神文化財富,在海內外影響甚大。錢煦的三弟錢復介紹說,2009年4月,他以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的身份赴海南參加博鰲論壇。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見到就說,錢先生,你們的《錢氏家訓》了不起,並當場背了其中兩句:“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而這正是錢煦一家人的座右銘。錢煦曾專門“用古文寫作講究的起轉承合”將《錢氏家訓》翻成英文,逐一寄給中文程度不高的6個外孫女。現如今,這些美國、英國等地生活的晚輩也能琅琅上口地背誦《錢氏家訓》。

6.jpg

2016年5月,錢煦向浙江省僑聯等單位贈送他最新出版的自傳《學習、奉獻、創造——錢煦回憶錄》

對於浙江省僑聯舉辦的系列活動,錢煦尤為贊許並鼎力支持。時光回到2016年5月,經與“台灣三錢”特別是錢煦的溝通策劃,浙江省僑聯聯合有關單位共同舉辦錢思亮先生學術活動。5月1日,錢思亮先生學術成就展大陸首展亮相杭州西子湖畔的錢王祠。展覽共分三大板塊,展期20天,所有的圖片均是首次在大陸公開。當時已85高齡的錢煦和81歲的三弟錢復等,不辭旅途辛勞,分別從美國和台灣蒞臨指導,他們精神奕奕,步履穩健,絲毫看不出長途奔波的疲態,共同見証了兩岸心之相系、情之相融的深厚情誼。次日,錢煦在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學術報告廳作了《生物醫學科技與健康之關聯和前瞻》學術講座。他儒雅的氣質,淵博的知識,獨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著大家。會場不時響起陣陣掌聲和笑聲,先生笑容和藹地頻頻點頭回禮。錢煦的講座內容隨后在《光明日報》光明講壇學術專版上全文刊登。臨別之際,錢煦還分別向浙江省僑聯、民革浙江省委會、浙江大學等單位贈送了他最新出版的自傳《學習、奉獻、創造——錢煦回憶錄》。

在與錢煦交往中,他臉上總挂著和藹的笑容,精神矍鑠,樂觀豁達,我們也深深感受到先生不僅是一位科學巨匠,更是一位良師益友、愛鄉典范。

作為僑界學術翹楚,他熱心參與籌建聖地亞哥中華歷史博物館,並一度親任理事長﹔頻頻奔走國內,共謀中美教育醫學事業合作大計﹔積極參與當地北京大學校友會和僑團組織的重大活動,可謂愛心滿滿、貢獻良多。

時間見証前行。2018年11月,浙江省僑聯經過運籌謀劃,在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舉辦了一場錢煦院士學術成就展。展覽現場群賢畢至,盛況空前,大家充分感受到先生的人文品格和創新精神。正如浙江省僑聯主席連小敏在錢煦先生學術成就展開幕式上所說,“錢煦院士87歲高齡,仍然矍鑠地工作在第一線,孜孜不倦地奉獻社會,他是所有海外僑胞的楷模,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集中展現”。錢煦大半個世紀生活在海外,但並沒有沖淡他作為炎黃子孫的桑梓情懷,“一朝是中國人,永為中國人”。

2021年3月,浙江省僑聯聯合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在溫州大學舉辦了錢煦院士學術成就展。已是90高齡的錢煦聞訊親自發電致謝道:“值此世界百年風雲際會之際,浙江省僑聯登高望遠,慧眼獨具,不吝以其成長歷程為引,以錢氏先賢榮耀為姻,精心擘畫,點石成金,賜予橋梁紐帶,致力敦情聯誼,並將有助於中美文化交流、兩岸民間友好,至為欣慰感激。”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韓啟德不禁感慨連連,先生身上不僅融匯著跨學科前沿的學術思想,崇尚科學、追求學術的精神,更有一種中華民族先賢遺留下來的“和合”的包容氣質。

洗盡鉛華始見真。錢煦是一位可敬的長者,睿智的學者,更是一位桑梓情深的愛鄉楷模。眼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先生說,由於職業習慣,他非常關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事。疫情之下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當務之急是,國際社會應當同舟共濟,攜手抗疫,至於病毒溯源,理應尊重科學,遵循專業,不可政治化,這對全球抗擊新冠疫情毫無幫助。說到中國抗疫,先生的眼神篤定而自豪,“實事求是地講,中國對控制疫情亟為成功,可為世界表率。在當今國際社會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就是踐行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一個具體范例,應當以科學求真的態度予以充分肯定。”作為全球抗疫的見証者、參與者,先生娓娓道來,言辭鑿鑿,詮釋了追求真理、臨難不避的科學精神,折射出胸懷世界、兼濟天下的中華情懷。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更應繼承和弘揚先生身上所蘊含的寶貴精神,進一步凝聚起海內外華夏兒女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續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助推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絢麗篇章。

(責編:韓嘯、張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