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第十一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學習貫徹
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僑聯以僑為橋 架起海內外文化交流的橋梁
2024年09月09日11:01  

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傳播和交流是僑聯組織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僑聯組織對外工作的一個重要窗口。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僑聯深入實施“文化潤僑”工程,創新打造“連心僑”工作品牌,以“連心筑橋梁 同心謀發展”理念,加強對僑界群眾的思想政治引領,大力弘揚和保護華僑文化,豐富僑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積極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探僑情、聽僑聲、凝僑心、聚僑力,切實把僑的優勢轉化為推動文化交流的強大動力,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畫好僑界最大同心圓,為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的世界青田提供有力思想保証、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

青田縣僑聯“連心僑”品牌獲麗水市機關黨建十大優秀案例,是全縣唯一。縣僑聯機關先后榮獲“全國僑聯系統先進組織”“浙江省人民滿意公務員集體”、省級清廉機關建設示范單位等﹔多項工作獲中央、省市縣領導的批示肯定。

堅持文化潤僑,暢內外文化交流之四通八達。

一是強化政治引領。堅持政治立僑,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中之重,發揮海外僑團、華文學校、華文媒體的作用,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傳播中國好聲音,講好青田好故事﹔先后開展“二十大精神”“第十一次全國僑代會精神”“乘農遺之風 揚共富之帆”等跨洋宣講活動,不斷引領僑界跟黨走。縣僑聯主講的全省首部華僑黨課視頻《百年同心僑·同筑共富夢》獲全省精品黨課二等獎,在中國經濟網、學習強國、新華社、央視頻、人民網等11個平台發布;並在浙江衛視之江記錄頻道黃金時段首播,總播放量20萬+。

二是加強頂層設計。不斷拓寬內外文化交流傳播陣地和渠道,形成僑聯微信公眾號、微信工作E矩陣、“僑胞之家”等相結合的文化交流路徑。豐富“僑胞之家”等涉僑陣地的文化內涵,促進其在基礎建設、活動開展、宣傳服務、融合發展等方面提質增效,以文化慰藉鄉愁暖僑心,共建成國家級僑胞之家選樹單位3家、省三星級以上僑胞之家21個。依托“僑胞之家”,縣鄉村三級僑聯聯動開展“龍騰四海 情暖僑心”“芝田粽香 故裡情濃”“僑聚中秋謀共富 喜迎國慶話僑情”等文化交流互動,弘揚傳統節日文化,增進了僑界情誼和凝聚力。發揮海外倉等平台作用,推動中國品牌(制造)、文創產品出海,搭建起聯系海外華僑華人的橋梁和紐帶,用中華文化熏陶僑胞、凝聚僑胞,使海外僑胞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使者。

6月30日,2024浙江·青田華僑華人龍舟邀請賽在僑鄉青田太鶴湖上舉行

三是增進文化交流。積極承辦中國僑聯“親情中華·之江同心”僑聯文藝輕騎兵走進僑鄉活動,讓僑界群眾在家門口、在田間地頭享受“文化大餐”。舉辦2024浙江·青田華僑華人龍舟邀請賽,吸引來自14個國家24個海外僑團和龍舟俱樂部參賽,通過比賽和交流,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展示了新時代華僑華人勇立潮頭、奮楫爭先的精神風貌。借助“書香咖啡 與書同行”平台,邀請央視制片人呂濤一起拍攝“《阡陌青田》書僑史”短片,解讀青田華僑出海奮斗和萬裡歸鄉的“雙向奔赴”。創新打造了我國首部反映華僑回歸發展地瓜經濟的廣播劇《地瓜僑歸曲》,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語環球廣播向全球聽眾播出,生動詮釋了青田人特有的“地瓜精神”的內涵實質,引發了海內外僑界的熱烈反響。

2023年2月11日,2023“親情中華 · 之江同心”僑聯文藝輕騎兵進僑鄉演出首站活動在青田縣仁庄鎮新彭文化禮堂舉行,藝術家們深入田間地頭,讓僑鄉人民在家門口享受“文化大餐”

2023年11月12日,青田縣阜山華僑歷史陳列館開館

由12個旅法青田籍僑團聯合舉辦的魚燈“出海”活動,展出地點為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巴黎共和國廣場和巴黎豫園燈會。圖為 2024年2月4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田魚燈舞在香榭麗舍大街演出

2024年2月10日,由西班牙華僑華人商業聯合會舉辦的第一屆馬尼塞斯歡樂春節廟會在瓦倫西亞市Manises中心廣場舉辦

堅持披沙揀金,立僑鄉文化保護之四梁八柱。

一是“繡花功夫”征集研究僑史。十幾年如一日持續開展華僑史料征集與研究工作,共收集涉僑數據庫信息26萬條、華僑史料5萬余份,為500多位老僑建立了個人僑史檔案。積極與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廈門大學、浙江外國語學院等高校院所合作交流,《德拉址集中營難僑探秘》《木匾探秘》等10多篇僑史研究文章在國家級刊物發表。並與麗水學院合作申報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系列研究項目——青田華僑華人文獻整理與研究,建設青田華僑華人文獻數據平台。指導出版了《仁庄·僑》《紅色華僑楊勉家族圖志》等僑史書籍,使青田華僑文化傳承和保護成為每位青田僑胞的自覺。

二是“百花齊放”建設僑史展館。2021年6月,青田華僑歷史陳列館重新開館,以陳列館為中心,在重點華僑鄉鎮和涉僑部門建成了“1+7”系列華僑文化展館。如,在“浙江省最美僑鄉”仁庄鎮,建成了全省首個鄉鎮級華僑歷史陳列館——仁庄華僑歷史陳列館﹔在重點僑鄉方山鄉,建成“華僑與石雕”主題展館﹔支持檢察院僑聯建成“檢僑之家”展館等。特別是剛建成的阜山鄉華僑歷史陳列館,成為鄉鎮級華僑歷史陳列館的新標杆。累計建成國家級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1個、省級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6個。

三是“以史搭橋”幫助僑胞尋親。運用豐富的華僑史料優勢和縝密的僑史研究思維,幫助海外僑胞尋親謁祖。如,幫助法國國家研究中心國際移民研究所馬夢教授找到其祖籍章旦鄉羅坑村﹔完成了青田僑史上有名的法國馬賽客棧老板陳體志混血后代的尋親工作﹔幫助7位意大利僑二代尋找到家鄉和祖輩信息,並幫助他們“組團”回青田省親謁祖﹔幫助吳成彬流落在荷蘭的混血兒子杰克找到家鄉仁庄鎮雅林村三溪口自然村,促成他們兄妹團聚,荷蘭電視台專業尋親節目“Long Lost Family”全程跟蹤拍攝報道,在僑界反響巨大,有力地凝聚了僑心,提升了華僑文化影響力。

堅持培根育僑,植青僑根親意識之四面八方。

一是厚植“根親意識”。連續16年舉辦“親情中華”“尋根之旅”等夏令營活動。特別是近兩年,高規格舉辦了全省最大的“中國尋根之旅”“情系家鄉”華裔新生代夏令營,每期超500名華僑新生代齊聚僑鄉青田,通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青田地域特色文化,聯歡交友等活動,增進華裔新生代對祖國、故鄉的了解,在僑界新生代心中種下中華文化的種子。聘請華裔新生代為文化交流“海外小大使”,培育海外中華文化傳承的新生力量,把青田的故事帶到國外、講給世界。創新開展“華裔新生代與青田青年足球賽”,增強了新生代“根親”文化意識,該活動被人民日報、中新網、中國藍新聞頻道等多家主流媒體報道,點擊量達100+。

二是培育“青田青年”。推進僑界青年文化宣傳工作,指導海外僑社(團)建立青年委員會53個﹔成立青田縣僑界青年委員會,集聚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共325名優秀僑界新生代。持續開展千名新僑伙伴家鄉行、“老家青田我代言”“我的家鄉我來建”“華僑新生代元宇宙”等系列活動,邀請優秀僑界青年作為海內外推介官,圍繞中華文化、營商環境、美食美景等主題拍攝推介視頻,一起用鏡頭親身講述和推廣家鄉,吸引更多海內外人士認識青田、關注青田、投資青田,提升青田影響力、品牌力、美譽度,構筑文化交流新格局,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三是講好中國故事。發揮華僑華人融通中外的獨特優勢,鼓勵華僑華人在居住國以各種方式參加或組織文化交流活動,以傳統民俗表演、文體比賽等文化活動展示豐富、立體、直觀的中華傳統文化。以數千家海外中餐館為平台,以食為媒,講好舌尖上的中國,使中餐文化成為中國故事“活色生香”的窗口。組建海外經貿洽談團,加強經貿、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互動交流,持續深化同海外企業的聯系,促文明互鑒民心相通。特別是春節期間,指導海外僑團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從大洋彼岸的巴西到遠隔山海的西班牙,從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到意大利羅馬,海內海外共度中國年,讓外國友人更直觀地感受中國年味,推動了中西文化交流融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田魚燈舞借此契機邁出國門,游進了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羅馬尼亞等國家,華僑華人與當地民眾共同領略青田魚燈舞的美麗多姿,展示中國文化的多彩魅力。

下一步,青田縣僑聯將豐富文化交流載體,凸顯“連心僑”品牌效應。一是強化僑界思想引領,進一步增強僑胞的凝聚力和對故鄉的向心力。二是深挖華僑史料,進一步加強僑胞對家鄉青田的了解,弘揚華僑文化。三是架起文化交流橋梁,搭平台、聚僑心、促和諧、廣聯誼,進一步團結引領僑界向上向善力量,促進了文化交流工作大發展大繁榮。

來源:浙江僑聯

(責編:金一、張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