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青少年探訪燕趙大地——

領略秀美山川 體驗中華文化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4年08月14日16:40

華裔青少年在秦皇島山海關老龍頭景區合影。楊 寬攝

穿上戲服,感受中國戲曲的精妙﹔拿起剪刀,體驗傳統剪紙的魅力﹔登上長城,尋找中華文明的足跡……近日,2024“探訪燕趙大地·領略大美河北”美國華裔青少年夏令營活動在河北舉行,175名營員及領隊老師在河北共同開啟精彩旅程。此次活動由河北省僑聯主辦,營員分別在石家庄、秦皇島、保定、邯鄲四座城市開展夏令營活動。

“領略燕趙大地的壯美山川,汲取中華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精髓,體察當代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更深刻地了解生動立體的中國。夏令營期間,營員通過在河北的所見、所聞、所感,做中美文化交流的小使者,民心相通的橋梁紐帶。”河北省僑聯副主席任卓平說。

探尋古老歷史

“大家猜猜幾百年前,古人是如何在大海中修建長城,還讓長城這麼堅固的?”在秦皇島市老龍頭景區,導游提出的問題,讓這些孩子十分好奇。導游給出了答案:古人在方石上鑿出梯形石槽,兩石相連形成燕尾槽,再澆注鐵粉、鬆香、白礬制成的“凝固劑”,使入海石城成為堅不可摧的海上堡壘。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古代高超的水下建筑技藝讓營員贊嘆不已。

“我以前去過北京八達嶺長城,還是第一次來到建在海上的長城。真是太雄偉太奇妙了!”12歲的營員游奕臻說。

在保定市,營員參觀了當地兩座地標性建筑——保定市自然博物館與保定市博物館。在保定自然博物館,營員通過現代化、智能化的方式探索了地球的形成、生命的起源與演化。在保定市博物館,營員一起回望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發展歷程,感受了保定深厚悠遠的歷史文化和熱情淳朴的風土人情。

邯鄲市是一座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營員在廣府古城、鄴城遺址、武靈叢台、呂仙祠切身感受古城的底蘊。在石家庄,營員參觀了趙州橋、正定古城、河北博物院等歷史文化名勝古跡,體會了燕趙文化的源遠流長。

體驗傳統文化

河北是雜技之鄉,感受雜技文化是此次活動的一個亮點。在石家庄天緣劇場,營員觀看了河北省雜技團學員《地圈》《單杆》《軟鋼絲》《壇技》《空竹》《草帽》《獅子舞》等基礎節目的訓練展示,並紛紛上台和學員們互動,嘗試學習中國雜技技巧。

在欣賞魔術童話劇《木偶奇遇記》時,營員中不時發出熱烈的掌聲,孩子們的目光中充滿了對雜技藝術的好奇和喜愛。

“近距離欣賞雜技演員們精彩絕倫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不忘,這些都是我們值得永遠珍藏的美好記憶。”河北營領隊、美國《星島日報》記者曹麗莎說。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機會為身居海外的華裔青少年們呈現中國傳統文化,讓他們更深入了解河北的風土人情及不斷發展的中國,做好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河北省雜技團演藝有限公司黨總支副書記裴愛紅說。

活動中,各地僑聯為營員安排了一系列“沉浸體驗+互動交流”的課程與活動。在保定市,當地精心為營員安排了漢字書法、剪紙手工、民族音樂等課程,為大家打開了一扇中華文化之窗。在邯鄲,營員探訪了峰峰礦區,感受磁州窯的黑白之美﹔在南響堂山石窟,感受北齊佛造像精湛的雕刻技法﹔穿上太極服,學習太極扇,體驗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在秦皇島,營員在玻璃博物館內探索玻璃藝術的奧秘,體驗中國結、馬勺臉譜、冀東皮影、貝殼創作等中國民間藝術。

願做文化使者

10天的活動時間裡,營員置身於秀美山水之間,體驗中華文化,全面提升了對中華文化的認知與體會。

夏令營中的一些時刻,讓營員激動不已。“我在保定學習體驗了書法、民歌,制作了剪紙和中國結,練習了武術和乒乓球。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很熱愛中國文化。此刻,我很自豪我會說漢語。”營員吳繼揚說。

在保定,美國欣欣教育基金會和全美中文協會分別為保定市僑聯和河北大學國際交流與教育學院贈送錦旗,感謝保定市僑聯、河北大學國際交流與教育學院為夏令營提供的幫助。營員們用精心准備的中國歌曲《我的中國心》《龍的傳人》《茉莉花》,相聲《反義詞》《到底誰聰明》,舞蹈《清風徐來》,詩朗誦《今年夏天》等精彩的表演來為這段旅行畫上句號。

“非常榮幸能和大家一起踏上這次難忘的旅程,我們在這個夏令營收獲了美好的回憶。”在邯鄲市,領隊鄭老師說,孩子們非常享受這段美好的時光,這次的所見、所聞、所感,將成為他們成長中重要而珍貴的經歷。

營員們紛紛表示,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分享給身邊的朋友,講好中國故事,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小使者,讓更多的朋友有機會來河北、來中國轉一轉,體驗祖(籍)國的璀璨文明和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