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2024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廈門營暨第六屆“嘉庚風·中華情”香港集美校友后裔夏令營順利結營。7月24日-8月2日,為期十天的“尋根之旅”中,來自香港集美校友后裔近40名學生在萬千研學老師的帶領下,走訪廈門及周邊地區,親身領略家鄉風情,深刻感受“嘉庚風·中華情”。
開營破冰 旅程起航
7月24日上午,營員們背上行囊、滿懷期待,乘坐動車由香港西九龍前往鷺島廈門,“尋根之旅”正式起航。晚上,營員們到達廈門第一站——集美區少年宮,參加嘉庚故裡集結營活動。活動現場,《二十四節令鼓》等特色表演讓營員們大飽眼福,讓他們對集美文化、閩南文化有了初步認識。探尋家鄉文化的種子在他們心裡悄悄生根發芽。
7月25日上午,2024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廈門營暨第六屆“嘉庚風·中華情”香港集美校友后裔夏令營在福建省港澳青年(廈門)同心交流基地正式開營。儀式上,廈門市僑聯副主席杜瑞田、集美區僑聯主席陳群英、香港集美校友會會長李鳳翔、香港領隊老師陳芳萍先后上台發言,他們期望營員們能夠在此次夏令營中親身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悟“嘉庚精神”,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奮斗。隨后,福建省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林遵,廈門市僑聯副主席杜瑞田,集美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江彩蓉,集美區僑聯主席陳群英向夏令營授營旗,共同開啟“尋根之旅”。
開營式后,營員們在集美閩台研學總部萬千集美營地進行了團建,開展歡樂的游戲互動,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團隊配合的默契,收獲了友誼,增強了團隊凝聚力。
走訪嘉庚故裡 感悟嘉庚精神
“鰲園博物大觀百聞不如一見”,營員們步入由陳嘉庚先生花費十年時間親自設計、督建而成的“博物觀”——鰲園,認真瞻仰集美解放紀念碑的每一處石雕,在嘉庚墓前默哀敬禮、獻上鮮花,共同緬懷這位偉大的華僑領袖,歌頌他不朽的愛國情懷。
營員們走進陳嘉庚紀念館,了解陳嘉庚先生“經商南洋,情深鄉國”“傾資興學,百折不撓”的光輝事跡,深刻體會陳嘉庚先生愛國愛鄉、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大家紛紛表示,今后也將把“嘉庚精神”作為引領自己未來前行的旗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刻苦努力。
一座城,一段歷史。走進集美塔,營員們用心感受集美“一精神三文化”的人文特質。營員們認真聆聽講解員的專業介紹,更深入地了解了陳嘉庚先生愛國愛鄉、捐資助學、舍己為公的光輝事跡,領會了“忠公、誠毅、勤儉、創新”的“嘉庚精神”深刻內涵。
鼓浪嶼素有“萬國建筑博物館”之譽,擁有各式各樣中西結合的建筑。營員們帶上尋寶圖在鼓浪嶼上進行海島探秘尋寶,通過定向探尋,了解鼓浪嶼的人文歷史、美食風味、建筑風格、名人事跡等,穿梭在萬國建筑之間,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龍舟競渡不僅是一項傳統的水上運動,更是中華民族團結協作、勇於拼搏精神的生動體現。在集美,龍舟文化更是與地域特色緊密相連,成為了傳承和弘揚集美文化的重要載體。
營員們來到集美學村龍舟池,在老師的指導下,了解了龍舟的基本理論知識,進行了熱身活動,並開展了有趣刺激的劃龍舟比賽。營員們在一次次的劃槳中感受著競技精神和團隊力量,領悟到了龍舟文化的精髓和龍舟精神的內涵。
體驗非遺文化 浸潤閩南民俗
木偶戲被稱為“百戲之祖”,是中國古老珍稀的優秀藝術。營員們進入木偶戲知識講堂,聆聽老師講解木偶戲的發展歷史、不同角色的區別及演繹形式,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感受到木偶戲的神奇之處。在研學老師們的指導和幫助下,同學們親手制作布袋木偶、自創木偶臉譜、學習操作木偶的表演技巧,從中感受到非遺技藝之美,加深了對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提升文化自信與文化認同。
中國剪紙是一門古老悠遠的鏤空藝術。為了讓營員們對這項傳統非遺技藝有更深入的認識, 萬千極美營地的非遺老師帶領同學們共同鑒賞了不同類型的中國優秀剪紙作品。在初步了解非遺剪紙的基本刀法、紋樣及基礎折剪知識后,營員們開始動手實操。在這一過程中,營員們不僅提升了藝術素養和動手能力,也增強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與喜愛。
營員們來到惠和石文化園,對栩栩如生的精美石雕作品連連稱贊,深入了解到中華民族閩南文化和石雕文化的發展變化。看著精美的藝術作品,營員們也躍躍欲試。在老師的帶領下,體驗了非遺影雕制作。這不僅讓營員們體會到非遺影雕所蘊含的智慧和藝術魅力,也讓他們在親自動手中,進一步增強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營員們還品嘗了惠和石文化園中別出心裁的石頭飯。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美食,這份石頭飯巧妙地結合了閩南地區的特色美食與石頭器皿的獨特魅力,讓營員們感受著這份來自石頭與食材的奇妙碰撞,也認識到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性。
走進老院子,營員們共同欣賞了視聽盛宴《閩南傳奇秀》,了解閩南人的家國情懷,以及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中華民族精神。在老院子景區的水上樂園內大家快樂玩耍,在歡聲笑語中增進友誼。
博餅,俗稱“博狀元”,是源於廈門的特色閩南民俗活動。營員們在骰子與瓷碗相碰撞的清脆聲中,重溫一次古老意義的博“會餅”,體驗廈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感受家鄉民俗風情。
探尋海絲起點 領略泉港風情
泉州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營員們在泉州晉江五店市、泉州西街、開元寺等地,近距離感受閩南風情。
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是閩南地區最早成片開發的紅磚古厝建筑群,有“閩南建筑博物館”之稱,雨中漫步在紅磚古厝間,別有一番趣味。營員們認真參觀五店市傳統民居,聆聽五店市建筑背后的故事,深入了解閩南傳統建筑及營造技藝的深刻內涵,身臨其境地體會閩南特色建筑文化的智慧和獨特魅力。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海事博物館。營員們參觀了“泉州古船館”“泉州海交民俗文化陳列館”等區域,觀看獨特的海交文物,了解當時領先世界的造船技術,以及我國古代悠久輝煌的海洋文化,感受千年海絲韻味。
開元寺作為古泉州刺桐史跡,文化底蘊豐富。營員們認真觀摩享譽海內外的東西塔,在文廟中領略千年古寺的文化底蘊,還在開元寺的郵局中收獲了特別的文創紀念品,進一步認識了閩南古建筑文化。
觀賞土樓神韻 品嘗客家風味
漳州南靖縣自然環境秀美,歷史文化遺產眾多,南靖土樓更是被譽為“神話版的山區建筑”。營員們前往南靖土樓,觀賞土樓神韻,品嘗客家風味。營員們在土樓內體驗了客家特色打糍粑活動,在清福樓樓主的帶領下學習如何捶打、翻轉、粘水。除此之外,營員們還親手做了餡料滿滿的芋子包,在學習閩南美食的制作過程中,也感受到源遠流長的客家美食文化。
雲水謠是一幅山川織錦,人文織夢的絕美畫卷。營員們來到雲水謠,直抵和貴樓與懷遠樓的古朴懷抱,觀賞中國土樓的獨特神韻,仿佛穿越時空,感受到土樓承載著的歷史深邃與民族智慧,共同編織著一個關於土樓、自然與人文和諧共生的夢幻篇章。
營員們化身小小茶農,手持竹籃,穿上採茶服,滿懷期待地踏上採茶之旅。在專業茶農的指導下,他們穿梭於茶樹間,小心翼翼地採摘著嫩綠的茶葉。隨著茶葉的滿載而歸,營員們來到傳統手工制茶體驗間,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學習搖青、炒青、揉捻等工序,親身感受每一片葉子的神奇轉變,更深刻理解了“茶以載道,茶中有情”的文化內涵,對閩南茶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深厚的情感。
親近自然風光 滿載歡樂而歸
作為英雄三島之一的小嶝島是趕海體驗的好去處。營員們化身小漁民,在小嶝島領略美麗的自然風光,開展了有趣的趕海捕撈活動。
營員們不僅學會了如何識別各種海洋生物,還親身體驗了挖螃蟹、抓章魚、撿海螺的樂趣!大家近距離接觸到奇幻的海島世界,感受到了海島人民與大海相依為命的深厚情感,以及世代傳承的海洋智慧。
被稱為“水上大觀園”的廈門園博苑,是營員們感受集美風光的“自然課堂”。伴隨著清脆的鳥叫虫鳴,營員們們走進園博苑,欣賞著自然與人文建筑相映成趣的美麗景致,感嘆中華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被陽光擁抱的夏日裡,營員們開啟了環集美新城的騎行之旅,不僅鍛煉了身體,更深刻地感受到家鄉集美的變化發展,對集美的鄉土情懷更加濃厚了!
探秘宇宙世界 發散思維想象
浩瀚神秘的宇宙總是令人向往,營員們前往誠毅科技探索中心,近距離感受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和成就,深入了解“兩彈一星精神”等航天精神。營員們在萬千集美營地內開展妙趣橫生的奇思秒想會,不僅鍛煉了思維想象能力,更深刻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難舍美好回憶 啟程再赴山海
8月1日,閉營儀式在萬千集美營地舉行。營員們共同回憶這幾天的點點滴滴,分享自己的收獲和心得。老師代表上台發言,對營員們幾天來的表現給予肯定,也希望營員們能夠將這趟旅程的收獲轉化為今后前行的動力。營員們揮舞熒光棒,開啟了歡樂滿滿的熒光晚會。大家在歌聲、舞蹈等才藝展示中,進一步增進了對彼此的了解,加深了相互之間的情誼。晚會的最后,營員們共同觀看回顧影片,回憶本次研學旅程中的點點滴滴,不舍之情溢滿心頭。
至此,為期十天的2024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廈門營暨第六屆“嘉庚風·中華情”香港集美校友后裔夏令營圓滿落下帷幕。本次夏令營由中國僑聯主辦,福建省僑聯、廈門市僑聯、集美區僑聯共同承辦,萬千研學基地協辦。夏令營精心設置了內容豐富的研學課程,提供了周到細致的服務,讓營員們收獲滿滿。營員們走進嘉庚故裡,共賞閩南風情,感悟“嘉庚精神”,厚植家國情懷,增強對祖國和家鄉的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
來源:萬千研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