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廈門市思明區僑聯舉辦傳承弘揚新時代“嘉庚精神”——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沙龍活動。活動在“思明僑聲”的深情歌聲中拉開了序幕,一首獻給南僑機工的歌曲《永遠的懷想》將觀眾帶回那段烽火硝煙的歲月。12年前,歸僑陳毅明等創作了這首歌曲,在南僑機工回國抗戰85周年之際,為了銘記歷史、緬懷赤子功勛 ,“思明僑聲”再次唱響這首歌,以歌聲傳情,傳承和弘揚“嘉庚精神”。
“思明僑聲”唱響《永遠的懷想》。陳理杰 攝
歌曲《永遠的懷想》作曲人之一、思明區僑聯副主席呂韶風客串主持人,和三位嘉賓——歌曲的作詞人、新加坡歸僑、華僑博物院名譽院長陳毅明,華僑博物院原院長、研究員劉曉斌,以及廈門晚報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陳滿意進行互動對話,讓大家在聆聽嘉庚故事中感受陳嘉庚的家國情懷。
沙龍活動現場。陳理杰 攝
89歲高齡的陳毅明被主持人形容有著“永遠發亮的眼神”,現場她講起為何隻有陳嘉庚先生可以成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時,思路清晰地剖析他的成長環境和歷程。“愛國”是她講述嘉庚故事的關鍵詞。陳毅明回憶,當年陳嘉庚先生招募回國抗戰的南僑機工,有個“第一要求”讓她印象特別深刻,“必須要愛國,愛國也不是自己講的,要有人証明你是愛國的,是真誠的,而且不能有不良嗜好。”
沙龍活動現場。陳理杰 攝
在廈大校園長大的劉曉斌稱自己從小就跟嘉庚先生結緣,他5歲時就從校園廣播聽到陳嘉庚的名字,后來又參與籌建陳嘉庚紀念館,注定一生從事華僑史研究。聊起南僑機工這個群體,他特別說道,雖然他們只是司機和修理工,但是對我們當今青年很有啟迪,我們應該汲取南僑機工精神養分,“認識愛國就是做好本職工作,無數個平凡加在一起就是偉大。”
除了廈大以外,陳嘉庚和思明區還有什麼聯結和淵源?主持人向陳滿意拋出這個思明人關心的問題。陳滿意通過磁安街、浮嶼、小走馬路等一個個地點,為大家講述陳嘉庚鮮為人知的一些事。他還提到陳嘉庚先生的創新意識非常強烈。
思明區委統戰部部長金季昆表示,通過活動培育和踐行與“嘉庚精神”高度契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僑心僑力,同圓共享中國夢。思明區華僑文化底蘊深厚,希望全區各級僑聯組織和廣大僑聯干部當好僑務工作的“實干家”,僑界群眾的“貼心人”,以僑架“橋”,傳播好思明聲音,畫出僑界最大同心圓,把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中蘊藏的巨大能量凝聚起來,踴躍投身家鄉建設,為思明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接續奮斗,譜寫“僑心向黨、僑海報國”更壯麗的新詩篇。
本次沙龍活動同時也是思明僑聯第47期“僑友課堂”,由思明區委統戰部指導,思明區僑聯、區海聯會、區政協港澳台僑委共同舉辦。市人大僑外委主任洪春鳳,市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副主任鄧飚,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金季昆,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廖曉東,區政府副區長曾繁振,區政協副主席陳自平,區僑聯主席呂強,區僑聯一級調研員蘇楓紅等領導出席活動。
來源:福僑世界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