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紀念陳嘉庚誕辰150周年>>追憶嘉庚
新加坡這條路為什麼叫“廈門街”?
2024年06月14日15:45  

你知道嗎?

據不完全統計

全球100多個城市有

“廈門路”或“廈門街”

其中就有一條在新加坡

它是新加坡最早建成的街道之一

由於大多數早期居民來自廈門

從而得名“廈門街”

廈門街上的書院

新加坡萃英書院位於新加坡廈門街134號,創辦於1854年,是福建華僑陳金聲會同12名華人建立的一所義學,無論貧富子弟,都可以入學。萃英書院每年都延請教師在此講授華文教育課,使許多華僑子弟都能得到中華民族的傳統教育。

萃英書院牌匾

萃英書院是早期新加坡華人社會啟蒙教育的開端,並足足維持了整個世紀之久,直到1954年才並入福建會館主辦的學校。

福建人在新加坡

要說福建人

對新加坡教育事業的貢獻

那就不得不提到他們

陳嘉庚,出生於福建廈門,著名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他一生熱心公益,在東南亞和中國倡辦和資助了多所學校。

華僑中學陳嘉庚先生像

英國統治新加坡時,當地的學校既不教授中文,也不願意招收華僑子女,導致大量華僑子女無學可上。陳嘉庚因此在當地積極倡導並親自創辦華文學校,資助多所華僑學校,自此新加坡有了第一所華文中學——南洋華僑中學。

曾經的南洋華僑中學,即今天的華僑中學,已經成為新加坡最頂尖的中學之一。2009年,學生進出校園必經的“禮門義路”被重新命名為“陳嘉庚通道”。2015年,學校旁新建的地鐵站被命名為“陳嘉庚站”。

“陳嘉庚站”

林推遷出生於福建廈門,新加坡華僑領袖。他一生熱心教育和公益慈善事業,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歷任新加坡愛同學校、同濟醫院、同善醫院、中華女校、南洋女校、華僑中學的贊助人、董事等職。

除了他們,福建人“下南洋”來到新加坡后,為新加坡醫療衛生、文教事業、市政建設等方面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19世紀初的新加坡各種疾病泛濫,福建社群領袖陳篤生捐資在珍珠山上建立陳篤生貧民醫院。另一福建社群領袖章芳琳於1876年捐資修建登文埔芳琳公園,作為市民游玩休憩之所……

來源:福建省僑聯

(責編:皮博、張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