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一年來,重慶市僑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僑務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市委相關部署,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引領,並以“一帶一路”僑商組織年會、創業中華——世界名校“僑”重慶、“親情中華”、“追夢中華”、“法僑合作”、“檢僑合作”等工作品牌為抓手,積極服務大局、服務僑胞。
彰顯工作辨識度,打響“僑”字“金招牌”
聚焦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號工程”,與四川省僑聯聯合承辦2023“一帶一路”華商峰會,推出各區縣招商重點項目36個,涉及金額4509億元﹔組織僑商代表參加“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合作峰會、“僑見雙城 共享機遇”系列活動,分享發展經驗、暢談交流合作﹔推動涪江流域川渝十地僑聯締結友好,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整合沿線僑務資源,帶動川渝僑界“一體化”融合發展。
聚焦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在第五屆“西洽會”期間舉辦“僑連新通道·共襄新重慶”第四屆“一帶一路”僑商組織年會,來自美國、法國、馬來西亞等30個國家和地區的170余名僑商來渝參會,1100余名海內外僑界人士線上連線,達成意向合作協議近30項,活動總曝光量超280萬人次﹔開展“陸海僑相連·浙裡渝見你”——浙渝僑商經貿交流活動,20余名僑商代表參加。
第四屆“一帶一路”僑商組織年會促成合作簽約現場
聚焦服務人才強市首位戰略,在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期間舉辦創業中華——世界名校“僑”重慶活動,邀請來自哈佛、斯坦福等30余所世界知名高校的70余名海外博士來渝參訪,促成6個項目、13家單位達成合作協議,發布30余個國際領先高科技項目﹔推動成立世界名校校友聯盟,在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落地重慶僑創中心。
創業中華——世界名校“僑”重慶啟動儀式
提升重慶美譽度,擴大僑聯“朋友圈”
根據全球20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僑情分布,針對市僑聯海外聯誼薄弱區域,制定海外聯絡聯誼“作戰圖”,錨定目標“挂圖作戰”。目前,市僑聯聯誼面已覆蓋全球80%以上的國家和地區。結合對外宣傳重點,承辦“追夢中華·感知新重慶”2023海外華文媒體重慶採訪行活動,13個國家和地區的20余家海外主流華文媒體及涉僑中央媒體來渝參訪,累計刊發新聞稿件900余篇,其中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社等央媒刊發20余篇。
增強文化自信度,展現僑聯新作為
開展“中國尋根之旅”夏(冬)令營,開展“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營,來自20余個國家的3000余名海外華裔青少年線上線下品巴渝文化、賞山城風情,同時促成市內7所中小學與海外相關華文學校締結友好,搭建起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民間之橋”。聯合重慶開放大學(重慶工商職業學院)成立“重慶華僑學院”,創新與海內外僑胞交流傳播新形式。推送3家單位成功入選第十一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並以交流基地故事為藍本,制作40余個音視頻,系統打造“雲上基地”。
注重合作成效度,寫好僑務“大文章”
持續深化與中國僑聯、華僑大學的戰略合作,召開部市合作、市校合作機制會議,在完善合作機制、拓展合作領域等方面再研究、再細化、再探討。立足“三融五跨”構建“大僑務”格局,精准對接市級各部門以及各級各類開發開放平台僑資源,通過聯合承辦大型活動、聯合組團出訪推介、聯合組織僑商定向回訪“三聯合”方式,提高僑資源回流率、轉化率和落地率。
注重僑胞滿意度,探索護僑新機制
在西部地區率先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涉僑檢察工作的意見》,深化法僑合作、檢僑合作,與西南政法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創設“益之家·僑愛心”志願者驛站,開展“法護發展·僑助創新”等活動,持續優化僑商僑企營商環境,著力打造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涉僑權益保護工作品牌。
重慶舉辦首次深化公益訴訟檢僑合作聯席會議暨“益心為公 僑界同行”專場檢察開放日活動
來源:重慶市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