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第十一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學習貫徹
安徽省高校僑聯聯合會學習第十一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精神暨“地方僑聯+大學僑聯+校友會”機制建設研討會舉行
2024年01月19日17:45  

1月10—11日,為積極推動“地方僑聯+大學僑聯+校友會”機制建設,安徽省高校僑聯聯合會在安徽理工大學舉行學習第十一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精神暨“地方僑聯+大學僑聯+校友會”機制建設研討會。

1月11日上午,中國僑聯基層建設部二級巡視員蔡紅雷應邀作第十一次僑代會精神專題輔導報告。省委教育工委組干處副處長王樹龍,淮南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勁鬆,安徽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董雨到會指導。全省36所大學僑聯負責人和各省轄市僑聯負責人、安徽理工大學和淮南市僑界群眾代表約100人參加宣講活動。省僑聯黨組成員、秘書長劉君主持會議。

王樹龍指出,省委教育工委認真貫徹落實省委《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僑聯工作的實施意見》,全省高校僑聯組織建設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下一步要突出向心力,在政治引領上見行動﹔要突出凝聚力,在強化服務上見行動﹔要突出影響力,在助力發展上見行動。

張勁鬆指出,市委市政府始終秉持“在淮高校的事就是淮南自己的事”的理念,在學校建設、學科建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給予最大能力的支持和服務。期望廣大僑界有識之士全方位參與淮南經濟社會建設,在淮南高質量發展的火熱實踐中施展才華、建功立業。

董雨介紹了學校近年來錨定“雙一流”創建目標等方面取得的發展成就和一系列標志性成果,以及學校在僑聯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績。表示,安理工僑聯將發揮人才薈萃、聯系廣泛、融通中外的優勢,煥發新活力,唱響主旋律,積極參政議政,加強志願服務,凝聚僑力僑智,共擔民族復興重任,共享民族復興榮光。

蔡紅雷以《加強新時代基層僑聯組織建設更好地發揮高校僑聯資源獨特作用》為題進行了宣講。報告從僑聯組織發展沿革、僑務工作面臨的新態勢和對策、高校僑聯建設要點等方面作了詳細闡述,提出高校僑聯建設路徑,強調要堅持“黨建帶僑建”工作法寶,把握著力點,深化合作,創新機制,打造品牌,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加強高校僑聯建設,並結合省市高校僑聯建設典型案例,深入探討了“地方僑聯+大學僑聯+校友會”工作機制建設的思路和舉措。報告理論與實踐並重,深入淺出,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性、實踐性,增強了我省僑聯工作者做好新時代高校僑聯工作、推進“地方僑聯+大學僑聯+校友會”機制建設的信心和動力。

1月11日下午,召開“地方僑聯+大學僑聯+校友會”機制建設研討會,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李世蘊到會並作總結講話。

淮南市、馬鞍山市、蕪湖市僑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安徽財經大學、蚌埠醫科大學、亳州學院僑聯圍繞僑聯工作開展情況、“地方僑聯+大學僑聯+校友會”機制建設及未來工作設想分別作了交流發言。與會代表就如何推進“地方僑聯+大學僑聯+校友會”機制建設,以及高校僑聯聯合會2024年重點工作安排進行了研討。

李世蘊在總結講話中充分肯定了各市僑聯、高校僑聯工作的創新舉措和取得的成績,強調要充分認識“地方僑聯+大學僑聯+校友會”機制建設的重要意義,全面梳理了推進機制建設中面臨的現實困境,提出要准確把握推進“地方僑聯+大學僑聯+校友會”工作機制建設面臨的時代機遇,並就如何推進工作機制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要在“動”“謀”“合”“實”四個字上下功夫,不斷尋求突破,加強合作,厚植情懷,切實承擔起黨賦予的“僑務工作主要力量”重任。要以高校僑聯聯合會建設和作用發揮為抓手,以“地方僑聯+大學僑聯+校友會”機制建設為重點,主動謀劃,積極作為,充分發揮地方僑聯、高校僑聯、校友會資源優勢,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力需求、大學的人才需求和新歸僑的發展需求融合對接,奮力譜寫我省僑聯事業發展新篇章,為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還實地參觀了省級“僑胞之家”——淮南高新區弘湖社區,調研了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安徽楚文化博物館,考察了安徽理工大學校史館和深部煤礦採動響應與災害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

來源:安徽省僑聯

(責編:皮博、蔡雨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