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僑聯工作圍繞“一二三”工作思路,全面夯實組織引領,扎實推動工作落實,奮力開創全市僑聯工作新局面。
一條主線:黨建帶僑建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群團工作、僑務工作的重要論述,聚焦強“三性”、去“四化”、補“四缺”的要求,2023年組織市、旗兩級僑聯開展思想政治引領活動40余次,圍繞“喜迎二十大”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展了僑界群眾集中學習會、研討交流會、寄語二十大、聯歡會等活動,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展了以“石榴籽”為主題的集中宣講、排球賽、聯歡會等活動,僑界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有力增強。
兩個建設:僑聯組織自身建設、僑務工作陣地建設
夯實基層基礎建設,2022年指導9個旗縣市區僑聯完成換屆工作,實現旗縣僑聯領導班子年齡結構更趨合理、知識層次更加提升、人員結構更加優化。承辦中國僑聯、自治區僑聯“親情中華”、“僑愛心工程”、“海外僑胞故鄉行”等活動,在打造僑聯工作品牌上持續發力。扎實推進僑情調查工作,對歸僑僑眷、海外華僑華人、僑資企業和留學人員情況進行全面摸排,並建立數據庫,有效提升為僑服務工作的精准性。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著力點,在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佳節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具有“僑”特色的品牌活動,充分發揮僑聯組織聯絡聯誼功能。
以項目意識促陣地建設,採取“建成一批、推進一批、儲備一批”的方式,建成“僑胞之家”16個,分布在市本級、社區、蘇木鄉鎮和僑資企業,實現了旗縣市區全覆蓋。現有“華僑文化交流基地”11個,其中,國家級1個,自治區級3個,市級8個。注重加強與相關部門單位的聯動配合,先后與法院、團委、圖書館、醫院合作成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官工作室”、“僑青·同心”工作室、“石榴籽”華僑圖書館和“僑界人士診療優先通道”,拓寬服務網絡,延伸工作手臂,廣大僑界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三項重點工作:維權服務、聯誼聚力、服務中心
依法維護僑益。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及實施辦法,積極推動憲法進鄉鎮、進社區、進僑企,近3年開展僑法集中宣傳活動1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0000余份。依托北京市道成(通遼)律師事務所成立了“通遼市涉僑法律服務工作站”,完善依法維護僑界群眾權益機制,做好涉僑糾紛多元化解的試點和推廣工作,切實保護歸僑僑眷合法權益。在市僑聯辦公區域設立涉僑信訪案件接待信箱和信訪熱線,幫助僑界群眾通過信訪渠道解決問題。
拓展海內外聯誼。堅持“立足國內,面向海外”工作指針,深交老朋友、廣交新朋友,近3年共接待省市僑聯、海外華僑華人10批次100余人。面向國內,依托“春節”、“中秋”等節日節點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聯誼活動,增進僑界群眾對僑聯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面向海外,廣泛聯系海外華僑華人社團和海外僑胞,重點加強與蒙古國海外華人社團及社會各界的聯系,支持海外僑團共建和諧僑社,形成以僑為橋、以僑聯僑、以內聯外、內外聯動的生動局面。
服務發展大局。充分履行部門職能,增強落實“兩件大事”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圍繞打造向北開放橋頭堡,聯合通遼市歸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協會舉辦“2023魅力通遼·中蒙俄國際產品展銷會”﹔圍繞助力鄉村振興,全面落實包聯工作任務,鞏固夯實脫貧攻堅成果,協調市民委為包聯村爭取了20萬元養殖項目資金,協調市農牧局為包聯村提供了2000顆高品質肉牛凍精,帶領包聯村村民外出學習考察水稻種植技術、解決包聯村黨群活動中心辦公桌椅等﹔圍繞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協調引進河北成大膠業有限公司到通遼市科左后旗工業園區建廠,協調推動福耀集團通遼有限公司、通遼福建商會就硅沙項目建立合作關系,積極與“東方甄選”抖音電商平台建立聯系,助推我市農牧產品拓寬銷路。通遼市僑聯先后獲評“全國僑聯系統先進組織”、“全國僑聯系統助力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等殊榮。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通遼市僑聯將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以當好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貼心人,成為僑務工作的實干家為奮斗目標,扎實推動全市僑聯各項工作邁上新台階、開創新局面,著力引領我市僑界群眾共同譜寫建設現代化通遼、打造祖國北疆靚麗風景線的新篇章!
來源:內蒙古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