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專家學者解讀華僑興教——
“為中國教育現代化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僑界關注)
本報記者 徐令緣
2023年12月18日13: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廈門大學芙蓉湖景色。
       廈門大學供圖

陳嘉庚像矗立在廈門大學校園內,靜靜守望著這所“博集東西各國之學術與精神”的百年學府。
       廈門大學供圖

近代以來,海內外中華兒女多方追尋救國圖強之路。一批南洋華商與華僑華人知識精英提出“教育救國”主張,並身體力行將此理想付諸實踐,留下如廈門大學、集美學校等意義深遠的成果。

近日,“華僑華人與中國教育現代化”學術研討會在廈門大學舉辦。此次會議由廈門大學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廈門大學檔案館(文博管理中心)、華僑博物院主辦,廈門大學陳嘉庚中心承辦,陳嘉庚紀念館、廈門僑史學會協辦。海內外學者圍繞“華僑華人與中國教育現代化”這一主題進行了為期2天的研討,深入探討華僑興教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內涵。

教育救國,啟迪民智

“中國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上,海外華僑華人懷著赤誠之心,在不同領域內貢獻著他們的力量。我們看到,中國教育現代化問題將這些華僑知識精英與他們的故鄉緊緊聯系在一起。”廈門大學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教授、陳嘉庚研究中心主任曾玲是“華僑華人與中國教育現代化”學術研討會的主要策劃人,她談道:“在內憂外患的局勢之下,‘教育救國,啟迪民智’是這些南洋華商與華僑華人知識精英為中國現代化‘開出的一副方子’。”

在中國近代風起雲涌的舞台上,活躍著一批為中國教育事業發展奔走呼號的華僑華人,留下諸多令海內外學子至今難忘的故事。

醫學專家伍連德不僅在防疫領域貢獻突出,同時心系中國公共衛生的未來,投身醫學院的創辦與公眾衛生知識的教育中。

廈門大學與集美學校的創辦者陳嘉庚,耗費巨資興辦教育。資金困難之際,他“出賣大廈,維持廈大”,此舉被黃炎培評為“毀家興學”。廈大前任校長林文慶受陳嘉庚所托,與他立下“為廈大奮斗到死”的約定。

“回國前,林文慶在南洋事業有成,身份顯赫。他接受邀請,回到中國當廈大校長,主要源於他對故鄉的情感以及對教育事業的重視。林文慶認為,與其在政治經濟領域發揮自己的能力,不如投身教育事業。這不僅因為他本人學識廣博、融貫中西,在教育領域有所專長,更因為他相信,青年掌握了知識才能真正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材,解決教育問題才能解決中國的根本問題。”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教授黃賢強說。

多元共進,殊途同歸

“中國教育現代化百年歷程中,華僑貢獻顯著。中國教育現代化發展也惠及僑胞自身。”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陳奕平從暨大校史展開討論,深入闡述暨大作為官辦僑校在中國現代教育發展中的獨特作用。

陳奕平談到,暨大的設立與中國教育現代化的緣起和發展緊密相關。作為官辦僑校,暨大創辦的初心之一,是為東南亞華僑子女提供接受教育的場所。為適應與本土不同的生源特征,暨大在教學方案和培養模式的設計方面天然具有國際化視野,暨大與教育現代化理念的發展要求天然契合。

設立董事會制度、單獨招生……暨大創造性的辦學模式和管理機構設置方式,充分體現僑校特色。暨大保留中華文化傳統的同時吸收海外教育理念,這種實踐為中國教育現代化提供了諸多寶貴經驗。

“南洋華商與華僑華人知識精英倡導‘教育救國’,提出了一批頗有建設性的具體解決方案。”曾玲認為,精英教育只是陳嘉庚教育理念的一部分,他同時心系公民教育的普遍推行。陳嘉庚曾言:“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自1913年創辦集美小學,他始終關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發展,先后主持創立航海、水產、會計等等職業學校,同時興建博物館。

黃賢強將華僑華人對中國教育現代化的貢獻總結為“多元共進,殊途同歸。”他談到,華僑華人在中國興辦教育時,專注於不同領域,秉持著不同理念。但他們興辦教育的目標“殊途同歸”,無論高等教育還是職業教育,讓中國人得到更好教育、儲備更多人才為國服務,是他們共同的理想與心願。

中西結合,家國情懷

“華僑華人重視教育,無論自己家境如何貧困,都要讓子女接受教育。他們十分重視子女對中華文化的傳承。”陳奕平指出,華僑華人參與中國教育現代化源於他們對祖(籍)國的情感和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共同體的身份認同。華僑興教兼顧中華文化認同與國際視野,是中西結合的產物,也體現濃厚的家國情懷。他們認為,教育現代化不是完全西化,而是在中國自身傳統與文化傳承基礎上展開的現代化。直到如今,中國教育依然走在世界文明成果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道路上。“了解華僑華人投身中國教育事業的歷史、動機和特點,有利於引導更多力量參與中國教育現代化。”陳奕平說。

黃賢強提到,華僑華人對中華文化共同體的認同感是他們為祖(籍)國無私奉獻的重要推力。同時,華僑華人群體聚焦教育問題,還有幾方面影響因素:一是中華文化長久傳承的崇文重教理念,二是對“教育興國”理念的認同,三是國際化視野與海內外資源對接的能力。三者共同作用,讓教育事業成為南洋華商與華僑華人知識精英們在推動中國現代化建設中格外關注的領域。

南洋華商與華僑華人知識精英們為什麼在中國興辦教育?曾玲說:“除了強烈的家國情懷,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他們在教育事業中探索著中國現代化道路的前進方向。許多南洋華商與華僑華人知識精英在中西文化之間往返穿梭,思想呈現出‘東西交匯’特點,形成中西結合的多元價值體系。多元包容的人文情懷、融通東西的文化理念,讓他們心懷對中國現代化發展方向的展望,走入培養人才的教育領域。可以說,華僑華人的貢獻為中國教育現代化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對中西結合理念的思考與實踐,對當下甚至未來仍有指導意義。”

(責編:金一、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