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信息傳播
遼沈大地逐夢來——2023海外華文媒體遼寧採訪行側記
2023年12月07日15:26  

“不久前,我在新聞中看到第十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而今,我能夠親手為他們敬獻一枝鮮花,我的心情十分激動。”“沒想到海城的直播帶貨產業鏈已經如此完善了,聽完了產業園的介紹,我都想介紹朋友到這裡來創業了。”“渾河岸邊的K11購物藝術中心光彩奪目、‘大鑽石’熠熠生輝,劃破老北市夜空的‘金鳳凰’飄逸靈動……沈陽之夜真是太驚艷了。”

11月27日-12月3日,“追夢中華·開放與創新的遼沈大地——2023海外華文媒體遼寧採訪行”活動走進遼寧沈陽、鞍山等地,來自馬來西亞、澳大利亞、俄羅斯、美國、德國、加拿大、法國、埃及等國家和地區的15家海外華文媒體和5家涉僑中央媒體的記者朋友們用自己的腳步丈量、用筆和鏡頭記錄,大家要把遼寧振興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探訪雙“六地” 共話遼沈情

您或許知道,遼寧曾創造過輝煌歷史、做出了重要貢獻,淬煉生成了抗日戰爭起始地、解放戰爭轉折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國工業奠基地等紅色“六地”。您或許不了解,今年,遼寧省委又提出努力將遼寧打造成為國家重大戰略支撐地、重大技術創新策源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新高地、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先行地、高品質文體旅融合發展示范地、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的新時代“六地”目標定位。

採訪團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緬懷先烈。 魏炯才 攝

在中共滿洲省委舊址、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紀念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採訪團團員們感佩於先烈們舍身為國的革命精神。“站在這片烈士們拋洒過熱血的土地上,我們的心情沉重又自豪。生逢盛世,不能忘記歷史,更要傳承好紅色精神,賡續英雄之志。”香港中外新聞常務副總編輯胡樹萌說。

在中國工業博物館、鞍鋼集團博物館,採訪團團員們詳細了解了新中國的工業發展歷程。“這裡被譽為‘共和國的裝備部’,當之無愧。”“原來中國這麼多鋼鐵廠都與鞍鋼有著血緣關系,鞍鋼是‘新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名副其實。”

採訪團參觀沈陽中國工業博物館。 魏炯才 攝

走進東軟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團員們被企業從自主研發第一台中國CT到全球最快螺旋CT再到5G+醫療物聯網、雲醫院平台的不懈努力而感動﹔走進新鬆,就來到了機器人的世界,自主完成國家重要科技攻關800余項,讓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中國速度”“中國水平”﹔走進沈鼓集團,記者們驚嘆於這裡的設備之大、產品之強。團員們說這樣的“國家砝碼”“大國重器”讓人心安、令人振奮。

“重器”之外,新興產業也在遼沈大地蓬勃發展。2016年,沈陽小伙單國峰與從英國學成歸來的同學一道創立了拜澳泰克(沈陽)生物醫學集團。這家專注於細胞藥物與活體生物藥研發及轉化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致力於改變人們的健康觀念,開辟全新的醫療路徑。“我們計劃5年內在北交所挂牌上市,為更多人帶來健康福音。”單國峰初心不改。

成立於2012年的亞世光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在鞍山成長起來的上市公司,公司主營業務為定制化液晶顯示器件,在海內外市場享有盛譽。旗下奇新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子紙顯示屏耗電量極低、內容更新便捷、應用場景廣泛,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路行來,採訪團團員們表示,對於遼寧來說不論是紅色“六地”的歸納,還是新時代“六地”的定位,都展現出了遼沈大地的卓越風姿,預見著這片熱土的美好未來。

中華文明源遠 遼沈文脈相承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沈陽梨園劇場裡,一場音舞詩畫的藝術盛宴正在上演。這台名為《沈陽印記》的融合演出由沈陽演藝集團創排,觀眾們隨著劇情展開,從遠古到現代,看到的是沈陽厚重的文化底蘊,是共和國長子再次挺起鋼鐵脊梁的風採,整場演出時而激情澎湃、時而溫婉動人。羅馬尼亞歐洲僑報副社長孫雨梅用“高雅、唯美、感人,內涵豐富。”定義了這場演出。

採訪團夜訪沈陽老北市。 魏炯才 攝

劇場內,故事跌宕起伏﹔劇場外,遼寧歷經了漫長的文化演進史。在遼寧省博物館,團員們一邊看文物,一邊聽講解。“遼寧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遼沈大地上的三燕文化、遼金文化、清前文化,見証著民族融合。”

走進世界文化遺產沈陽故宮,僅從建筑來看,它就集萃了漢、滿、蒙、藏多民族建筑裝飾元素,融合了宮殿建筑與地方民居的建筑特征。其中,屹立至今的文溯閣,仿照明代寧波天一閣而建造,曾藏有《四庫全書》與《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採訪團成員在沈陽故宮歷史文化街區合影留念。 魏炯才 攝

走出歷史建筑,走進現代生活。擁有26座城市書房、116間城市書屋的沈陽,讓文字工作者感受到了別樣的幸福。鬧中取靜的漢字主題書房,依托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讓你愛上中國字”,中華民族跨越千年的智慧躍然紙上。由工業遺產東貿庫改造而成的時代文倉城市書房,顏值頗高,成為沈陽市新晉網紅打卡地。用加拿大華文融媒體副主編王麗麗的話說,“坐下,就不想走了。”

中華文脈不僅在書房中延續。中斷了300多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遼三彩燒造技藝,在“85后”青年藝術家孫天舒的手中得以復活。用傳承340余年的“老龍口”白酒傳統釀造技藝釀造出的美酒,依然甘洌芬芳。鞍山玉石藝術館內,岫岩玉在與海派玉雕大師們的碰撞中,獲得了新生。70歲的澳門中葡經貿導報總編輯王谷元還在1905文化創意園找到了一位小朋友——牙膏插畫鋪的創辦人高雅。不久前,這位學美術的“00后”女孩,與朋友一道開始自主創業……

遼沈大地上,中華文脈生生不息。

山海關不住 投資到遼寧

杏林整形是一家在沈陽頗為知名的僑商企業,它創建於1996年,現已發展升級為遼寧杏林整形外科醫院集團有限公司。在院長史靈芝帶領下,企業不斷更新專業技能,不斷擴大投資規模,而今,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求美者絡繹不絕。2021年4月,杏林國際醫療大廈項目正式簽約,目前正在建設之中。史靈芝說她熱愛沈陽,所以才會將自己的事業植根沈陽。

與杏林整形同樣熱愛沈陽的還有香港新華集團。早在1990年9月,時任新華集團總裁的蔡冠深博士應邀訪問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並於次年設立教育基金會。自20世紀90年代始,香港新華集團東北區區域總部便設在沈陽。30多年來,從蔡冠深的父親蔡繼有先生,到他的子女,祖孫三代,情系教育,心向遼寧。而今,蔡冠深的長子、新華集團執行董事蔡雋思擔任遼寧省政協常委。香港新華集團用實際行動不斷續寫與遼寧“三代人,三十年”的深厚友誼。

採訪團參觀華晨寶馬沈陽鐵西工廠。 魏炯才 攝

熱愛沈陽的,還有寶馬集團。2003年,華晨寶馬成立﹔2010年,寶馬正式在沈陽投資建廠,從最初的大東工廠,到后來的鐵西工廠、裡達廠區。“2022年,華晨寶馬在全國的零部件採購額超730億元,其中60%來自遼寧。”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寶馬沈陽生產基地集研發、採購、生產於一體,年產能達83萬輛,成為寶馬集團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和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車中心之一。在開啟華晨寶馬下一個20年之際,寶馬沈陽研發中心二期擴建項目也正式啟用。

其實不只是沈陽,遼寧的其他城市同樣具有投資吸引力,比如鞍山。海城利爾麥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北京利爾集團在鞍山投資建立的子公司之一。這家專注於高溫工業用鎂質耐火材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依托遼寧的獨特資源優勢,逐步成為國內外領先的鎂質耐火材料企業。去年12月,海城利爾還建成了“年產25萬噸環保鎂質不燒耐火制品智能化生產線項目”,企業競爭力進一步加強。

採訪團到海城利爾麥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參觀訪問。 魏炯才 攝

在採訪中,記者們還接觸到了許多類似的企業。2003年,李秀實作為海外歸僑收購了傳承百年、瀕臨破產的老字號“八王寺”,后來,又收購了瀕臨倒閉的擁有300多年歷史的“老龍口”酒廠,並將企業帶上良性發展的軌道﹔1998年,歸僑吳金龍來到遼寧投資興業,創辦沈陽通之用酒店用品有限公司、沈陽通用廚房工程有限公司﹔2012年,從歐洲回國的任偉,在沈陽投資改造老廠房,創立了1905文化創意園……扎根遼寧數十年的僑商們,還在不斷為遼寧招商引資。實際上,他們的經歷已經為遼寧的投資環境做了注腳。

採訪團在沈陽1905文創園前廣場合影留念。 魏炯才 攝

來源:人民政協網

(責編:金一、韓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