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品牌活動>>親情中華>>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親情中華·雲上基地”無錫市鴻山泰伯文化區
2023年12月05日18:46  來源:中國僑聯

每逢清明節前后,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鴻山腳下的家家戶戶都要制作有三種餡的青白團子,用以招待親友、祭奠祖先。這種傳承了兩千多年的風俗,背后是一段流傳千古的“三讓天下”的佳話。

據《史記·世家》開篇《吳太伯世家》記載,商末周部落首領周太王有三個嫡子,分別為泰伯、仲雍和季歷。按當時的傳統,王位應該傳給長子泰伯,但周太王非常看好季歷的兒子姬昌,希望姬昌繼承王位。為成全父親的心願,泰伯帶著二弟仲雍,從渭水千裡迢迢到江南的梅裡一帶定居。之后,他在梅裡筑城建國,並將中原文化融合到太湖流域的本土文化,開創了燦爛的吳文化。

公元前1194年三月初三,泰伯病逝,葬於鴻山。根據《史記正義》“泰伯居梅裡平墟,在無錫東南三十裡是也”可知,鴻山就是今天的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鴻山鎮鴻山西坡。

1999年,為弘揚並傳承泰伯“至德”精神,鴻山鎮政府集資對泰伯墓進行了全面整修、擴建。總體規劃按歷史記載漢唐時泰伯墓構造,以仿明建筑風格,擴充墓區。近年來,當地進一步以鴻山為主體,集合了泰伯墓、吳文化廣場、鴻隱堂及鴻山上十余處建筑,精心打造了鴻山泰伯文化區。

泰伯墓建於公元154年,之后歷代都有修建。在1999年的整修和擴建后,整體佔地約三畝,主體呈軸線對稱布局,坐北向南依山而建,以環山河上香花橋為起點,過六柱五門“第一世家”石牌坊,經鬆、柏、石人石獸相對的神道,再向前甬道中間建一座10米見方四層飛檐的“仰止閣”,兩廡間建有“宗會堂”和“懷德堂”,由神道繼續往北,依次有月牙池、明代四棱碑及最北端的泰伯墓墳塚,作為江南最古老、未易地的皇陵,泰伯墓見証了吳文化的起源。

吳文化廣場位於泰伯墓保護區南方,廣場由南向北依次分為降福廣場、吳韻大道、吳文化廣場、尋根文化廣場四個部分。廣場上的六根圖騰柱、大型組雕《奔吳》和《興吳》、飛鳳雕塑、泰伯銅像均具有吳文化的具體特征。

鴻隱堂位於鴻山東南麓,相傳曾是東漢高士、文學家梁鴻隱居之處,“舉案齊眉”的典故說的就是梁鴻與妻子孟光相敬如賓的故事。大堂上為泥塑大師柳家奎重塑的梁鴻與孟光夫妻像,堂內恢復有宋代歐陽修撰寫的抱柱聯、明代文徵明題寫的“鴻隱堂”匾額。

無錫市鴻山泰伯文化區所展現的泰伯“至德”精神,不僅是吳文化的精髓,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歷經三千多年傳承,歷久彌新。

2022年,無錫市鴻山泰伯文化區被確認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責編:蔡雨荷、皮博)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