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聯要聞
《中國僑界杰出人物》第三集——敢於擔當
2023年09月22日19:27  來源:中國僑聯

為慶祝第十一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隆重開幕,凝聚起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團結奮斗的磅礡力量,由中國僑聯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共同策劃出品,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與央視“華人故事”欄目統籌拍攝制作的主題紀錄片《中國僑界杰出人物》已在CCTV-4陸續播出。

讓我們一起走進

《中國僑界杰出人物》

第三集《敢於擔當》

通過基因研究,他幫養豬戶找到擁有優良基因的種豬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豬吃得多,長得少﹔做肉湯的時候,有的豬肉鮮味很好,有的味道不太好,這是什麼原因?

在江西農業大學的實驗室裡,中國科學院院士黃路生告訴記者,影響豬肉品質和生豬生長速度的主要因素是豬基因組的差異,他們的工作就是通過對豬基因組的研究,幫助養豬戶快速找到擁有優良基因的種豬,提高養豬戶的收入。

黃路生帶領團隊創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家豬基因芯片“中芯一號”,在全國20個生豬主產省份指導育種工作,成為國家生豬種業突破“卡脖子”的主流主推技術。

2022年,黃路生還帶領團隊培育出了一個新品種肉用豬——山下長黑豬。這種豬與傳統的中國地方豬相比有很多優點。

1965年,黃路生出生在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的一個小山村,他的父母都是農民,為了供6個孩子讀書,他的父母每年都會養幾頭豬增加收入。黃路生從小數學就學得特別好,他本來想深入研究數學領域,沒想到高考時,意外進入江西農業大學畜牧專業。1987年,22歲的黃路生從江西農業大學碩士畢業后,赴歐洲攻讀博士學位。1995年,黃路生獲得俄羅斯國家農業科學院生物學科學博士學位。這在中國畜牧獸醫領域還是首次。

學成歸國的黃路生,牽頭組建了中國家豬遺傳育種研究領域唯一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四五年間,他們走遍了中國各個省份,行程達到了47萬公裡,開始了中國地方豬種種質資源的全面普查工作,並建立了一個完整的中國地方豬種資源庫。黃路生希望在現有的基礎上,培育節糧型豬種,推進豬作為動物實驗模型和器官移植供體的基因組改造工作。2011年,黃路生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8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22年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研發中國原創藥物是我的責任”

原創,對於科技工作者來說,是終其一生追求的目標。在中國藥物研發領域,原創精神也始終貫穿在藥物專家蔣建東的科研工作中。

蔣建東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院院長。2020年,在全世界醫藥工作者努力研發抗新冠藥物的時候,蔣建東所領導的團隊與多個單位的同事合作研制出了中國第一個自主產權抗冠化藥——阿茲夫定,填補了國產抗新冠口服藥的空白。

當時,蔣建東帶領實驗室團隊共篩選了近500種上市藥物,從中發現有60余種藥物在細胞水平具有抗冠狀病毒活性,之后,他們又繼續從這60余種藥物中,找到兩種“有可能的抗冠化藥物”,阿茲夫定就是其中之一。蔣建東告訴我們:“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正是中國科學家為人類醫學進步貢獻的“中國智慧”。

2020年2月15日,阿茲夫定進入臨床試驗,4月12日,國家藥監局批准該藥進入臨床三期工作。2022年7月25日,阿茲夫定附條件獲批注冊申請。其間,共歷時931天,即使在全世界,這一研發進度也是驚人的。

1958年,蔣建東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19歲考入南京醫學院醫療專科, 1988年,蔣建東進入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一年后,被公派到紐約大學西奈山醫學院學習。1998年,蔣建東學成回國,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多年來,他帶領研發團隊榮獲國家級獎項4項、國際獎項2項,2021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然而在眾多成就和榮譽當中,最讓蔣建東感到欣慰的是來自患者的肯定。

以人民健康為己任,潛心藥學,注重原創,是蔣建東多年來的座右銘。如今,他正帶領團隊進行著腫瘤藥物的研發工作。

從奔赴祖國西北,到深入礦山一線,他為祖國深情朗誦60年!

氣勢恢宏的《黃河大合唱》象征著民族奮進的歷史,也是海外僑胞與祖國緊密相連的一根情感的紐帶。這部誕生於延安的音樂史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一直隻演七段,第三段純朗誦作品《黃河之水天上來》從未出演過。

1986年,原中央樂團指揮家嚴良堃找到演播藝術家瞿弦和商量,想恢復《黃河大合唱》全本演出。根據瞿弦和朗誦的節奏,樂團重新調整了編曲,首次現場排演,朗誦和音樂嚴絲合縫。從此,《黃河大合唱》恢復了全本演出。

瞿弦和1944年出生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瞿弦和隨父母從新加坡回到中國。1961年,他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學習表演。大學畢業后,瞿弦和奔赴祖國西北。在青海8年,他作為青海民族歌舞團、青海話劇團的演員,跑遍了青海所有的州縣,為高原的鄉親演出。

1973年,瞿弦和回到了北京,進入煤礦文工團工作。1982年,他開始擔任中國煤礦文工團團長。之后的30年裡,他常常是帶領文工團的演員踏遍百裡礦山、千裡煤海,每年慰問演出近200場。煤礦工人稱他們是一支“不拿風鎬的採煤隊”。瞿弦和也多次被煤礦企業授予“榮譽礦工”稱號。

從藝六十載,瞿弦和朗誦了上千首詩歌作品。他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評選為“全國十大演播家”之一,被文化部授予“優秀話劇藝術工作者”稱號。2013年退休之后,瞿弦和依然活躍在舞台,他多次奔赴延安、西柏坡等革命老區慰問,赴新疆、甘肅等地區演出,並將多年的舞台經驗,總結、整理成論文集、影像集,發揮余熱。

如今,瞿弦和已經快80歲了,他說:“作為一個歸僑,生活在祖國大家庭裡面很愉快,有用武之地。我的座右銘就是業精於勤,活到老,學到老,藝無止境。”

歸國二十年,他在學以報國中實現青春夢想

白重恩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除了培養人才以外,他還有一項重要工作,那就是為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和建議。

1963年,白重恩出生於江蘇南京。1985年,他赴美攻讀數學博士學位。當時正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經濟變革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也影響了無數學子的人生選擇。白重恩希望自己能夠在這場變革中有所貢獻,於是他由數學轉學經濟學,並申請到哈佛攻讀經濟學博士。

2004年,白重恩回到國內,將國際經濟學前沿研究方法運用在中國。2009年,國家新一輪醫改開始,面向海內外征選醫改方案。當時擔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的白重恩,積極響應。最終,白重恩主持提出的要建立完善的醫療保險體系被採納。2011年,他被聘為國務院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專家咨詢委員會的第一屆委員。

這次經歷對白重恩來說是一次很大的鼓舞,也堅定了他要為更多政策制定提供研究支撐的信念。2016年,國家開始推行供給側結構改革以提升經濟增長的數量和質量,而白重恩,也是國內較早一批從供給側來解釋經濟減速的學者之一。

近二十年的時間,他提出了從特惠向普惠過渡、排放配額初始發放方式等原創性觀點,在國際頂刊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其中《中國的資本回報率》、《中國經濟減速的生產率解釋》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對相關政策的制定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他看來,為高質量發展培養人才,建言獻策是其畢生追求。

(責編:劉湘銓、劉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