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九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一百零二)
江霞:用心用情育人才,上下求索“碳中和”
2023年08月11日10:18  來源:中國僑聯

江霞,現任四川大學教授、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常務副院長、國家煙氣脫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育部資源碳中和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台常務副主任、四川省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編制工作組組長,主編我國第一部《碳中和技術概論》系統性教材。

專心科研,碩果累累

江霞致力於突破廢棄生物質替代化石能源與二氧化碳捕集利用(BECCU)的關鍵核心技術。江霞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發表SCI論文100余篇,授權中國、俄羅斯發明專利 30余件,制定行業標准5件,成果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推廣應用於全國10個省市區的37個工程,近三年經濟效益超過10 億元,為我國減污降碳增效做出了巨大貢獻。

潛心致研,追求真理

江霞在廢棄秸稈制汽柴油的高性能催化材料、高端核心反應器、綠色低碳工藝方面取得突破性的創新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團隊攻克了秸稈非相變脫水-快速熱解-定向轉化汽柴油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圍繞我國廢棄秸稈散燒污染重、石油對外依存度高的重大問題,她牽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廢棄秸稈制備生物汽柴油成套技術與裝備”,聚焦秸稈替代石油的從C-H-O梯度脫氧定向轉化C-H體系的前沿科學問題,建立微界面振蕩運動誘導秸稈顆粒非相變脫水的理論模型,揭示秸稈熱解液加氫脫氧過程中活性含氧基團縮聚結焦機理,成功研制高強度多級孔炭球催化劑、催化劑原位旋流再生反應器,攻克了秸稈制汽柴油過程催化劑極易失活、反應器易結焦堵塞的世界難題。已建成噸級秸稈制備汽柴油成套中試裝置,6噸干基秸稈可制1噸汽柴油產品,汽柴油達到國六調和標准,干基產品收率大於15%,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該技術的推廣在有效源頭解決大氣污染問題的同時,可形成上億噸規模和萬億元產值的生物汽柴油產業,同時極大促進二氧化碳減排,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踐行鄉村振興戰略。

江霞發明了大氣灰霾前體物硫化氫高選擇、高穩定、低消耗脫除的低碳技術體系。硫化氫毒性高、來源廣泛、排放量大、危害嚴重,尾氣硫化氫減排是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的關鍵。針對活性炭吸附硫化氫選擇性低、生物過濾穩定性差的問題,她建立了硫化氫“氣體傳質-生物氧化-多孔炭吸附”數學模型,揭示了硫化氫在生物炭納米限域效應下精准定向轉化為硫磺的吸附催化機制,構建了尾氣硫化氫短程氧化超低排放工程技術體系,硫化氫選擇性增加到95%以上、脫硫劑消耗降低60%,指標優於國際同類先進水平。其研究成果應用於全國18個省市區和覆蓋化工、制藥、污水處理等13個行業,成果“大氣污染物硫化氫強化去除關鍵技術及應用”獲2019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江霞發揮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牽頭組建了學科交叉和優勢互補的“大氣污染源頭控制與資源化”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和四川大學“碳中和技術工科特色創新團隊”。擔任“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教育部資源碳中和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四川省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 首屆常務副院長和常務副主任,服務國家碳中和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重大需求。

(責編:劉湘銓、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