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九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九十七)
夏慶友:探路家蠶基因,推動絲業振興
2023年08月04日11:20  來源:中國僑聯

夏慶友,現任西南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他是著名蠶學家,家蠶基因組框架圖第一完成人,全國師德師風先進個人,全國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得者,愛思唯爾2019年和2020年“中國高被引學者”。

殷殷報國之情,探路家蠶研究爭一流

1981年,夏慶友以優異的成績考上西南農業大學蠶桑系。大學畢業后,他被分配到四川省農科院蠶桑研究所工作。此時,恰逢我國蠶桑育種進入了技術進步的平台期,蠶桑育種未來怎麼發展,夏慶友深感責任在肩。1991年,夏慶友回到西南農業大學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1997年遠渡日本求學,在日本九州大學進修博士后,同時擔任特別研究員。1999年底,在得知我國准備啟動家蠶基因組計劃后,正在日本九州大學昆虫遺傳資源研究中心工作的夏慶友毅然放棄了國外高薪工作,回國扛起了家蠶基因組研究的大旗。2002年,他負責完成了中國家蠶EST計劃,2003年在國際上率先完成家蠶全基因組測序,並繪制了世界第一個“家蠶基因組框架圖”,入選“2003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2004年,他作為第一作者完成的“家蠶基因組框架圖”論文在頂級期刊《Science》上全文發表,成為我國蠶學研究者在《Science》發表論文第一人。2009年,他完成40個蠶類基因組遺傳變異圖譜,該成果被譽為100年近現代蠶業科學發展史中由我國科學家做出的杰出貢獻,具有重大基礎科學價值與產業價值。這些重大標志性成果的研發,使我國在家蠶基因研究領域居於國際領先水平。基於在家蠶基因研究領域的深厚功底,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Science》《Nat Biotechnol》《PNAS》《Genome Biology》《JBC》等國際著名雜志發表論文500余篇,曾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省部級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光華工程科技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30余項重要榮譽,獲授權發明專利70余項,著作4部、參編1部。

在家蠶基因取得舉世矚目研究成果的同時,夏慶友繼續帶領團隊創新產業技術,致力於家蠶性狀遺傳改良、新型素材創制和新型產業技術研發,一心將基礎研究的成果服務產業發展,造福人民。通過近10年努力,夏慶友帶領團隊開發了新型家蠶人工飼料養蠶技術,開創了現代化、集約化、自動化的飼養方式,並在重慶市銅梁區建立了中試示范基地,總結了一套涵蓋桑樹種植、飼料加工、家蠶智能化養殖的技術體系。他帶領團隊深入重慶、四川、雲南、陝西、廣西、安徽等地區開展科技服務,進行技術指導服務和培訓,累計培訓100余次,受益蠶農萬余人。夏慶友讓更先進的科技知識和成果在生產經營上得到了有效的應用,不斷助力蠶農增收和鄉村振興,受到中央電視台等主流媒體多次報道。

潛心教育事業,杏壇耕耘為國育英才

自日本回國后,夏慶友一直任教於西南大學,他始終堅守教師天職,站好“三尺”講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他積極承擔研究生、本科生課程教學,主動為研究生開新課,開創了大型積極心理學課程《科學研究方法論》,主講《分子生物學》《基因組與生物信息學》等多門課程,深受學生喜愛。他主導創立了生物技術學院明珠創新班,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培養,大大提升了學院國際化教學的進程,通過啟發式、討論式、推理式等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膽提問,以科技前沿和熱點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習熱情,培養思辨能力。夏慶友注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曾指導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競賽“挑戰杯”一等獎、“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和“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銀獎”等獎項,獲批國家級及市級創新創業項目10余項。此外,他所在家蠶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博士研究生黨支部獲評“全國樣板支部”。

夏慶友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甘當人梯與鋪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他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培育高層次創新人才,20年來指導培養了碩士、博士研究生120余人,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37名,國家級人才3人、省部級人才17人。因教書育人工作成效顯著,夏慶友先后獲評“全國師德師風先進個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重慶市崗位學雷鋒標兵”等榮譽稱號,入選“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重慶市勞模創新示范工作室”。

奮力創新創造,矢志打好種業翻身仗

夏慶友瞄准世界科學研究發展前沿,主動對接國家和地區重大發展戰略需要,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不斷推進科學研究創新。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他牢牢記住總書記的囑托,潛心研究,立志把“種子安全”牢牢掌握在中國人手上。在多年科學研究積累的基礎上,他提出並踐行家蠶規模化種質創制工作,利用基因組編輯育種技術創制高抗病、發育調節和新型蠶絲等品種和素材500余個。

作為重慶市政協農業農村委副主任、西南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重慶市蠶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夏慶友帶領多個研究團隊開啟了西部科學城種質創制研究的歷程。2020年開始,他將全部精力投注長江上游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建設中。針對我國目前在種質創制方面比較欠缺的問題,夏慶友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議:通過種質創制,創造出對環境友好、產量高、附加值高的特色品種,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平衡,從而實現真正的高質量發展。夏慶友的思考和建議,得到重慶市政府高度重視並予以採納,並不斷轉化為現實。2021年1月,長江上游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正式揭牌成立,並啟動一期示范工程建設。

2021年2月,長江上游種質創制科學裝置納入重慶市“十四五”規劃,被列為西部(重慶)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重點建設項目。2022年1月,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在重慶高新區國家生物產業園正式啟動運行。“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團隊就做什麼﹔國家著急什麼,我們團隊就著急什麼!”夏慶友領銜建設的大科學裝置平台技術,引領著長江中上游種業規模化創新發展,正在朝著世界一流種質創制科學研究創新高地邁進,相信不久的未來,農業“芯片”卡脖子問題將在這裡找到答案。

(責編:劉詩琪、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