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僑聯結合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進一步深化“黨建聚僑心、僑力促振興”的幫扶機制,推動機關各黨支部和各部室繼續下沉一線“雙聯雙幫”,即機關黨支部聯系基層黨支部、機關部室聯系基層鄉村,堅持黨建業務雙輪驅動,通過黨建、產業、公益、醫療、科技、文化等6個方面幫扶,助力華僑農場的鄉村振興,一系列愛僑、利僑、惠僑項目和舉措讓僑鄉群眾真切感受到新思想帶來的新變化。
一是黨建幫扶治“弱”。按照“雙聯雙幫”的部署,走村入戶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一線問卷、座談,強化幫扶對象黨支部的政治陣地建設,讓“黨建元素”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僑務工作、鄉村振興工作的金句等上牆、入心,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飛入僑鄉百姓家。第二黨支部共建東僑華僑新村社區“黨建聚僑心”廣場,打造黨建引領主陣地﹔第六黨支部牽頭舉辦全省華僑農場干部培訓班,對全省17個華僑農場的場領導、僑聯負責人、歸僑僑眷產業帶頭人共49人進行培訓。
第二黨支部共建東僑華僑新村社區“黨建聚僑心”廣場
第六黨支部牽頭舉辦全省華僑農場干部培訓班
二是產業幫扶促“興”。推行“僑聯組織+駐村干部+致富帶頭人+新型農業主體”的幫扶機制,開展僑界專家走基層活動,引導僑資企業支持農戶、合作社發展綠色農產品,搭建企村勞務協作平台。第一黨支部開展“學思想、重轉化,進僑鄉、解僑困”活動,為延平區巨口鄉橫坑村引種20畝葡萄園和100畝絲瓜,年產值達130萬元﹔第五黨支部對接、推動武夷山市黎源村茶產業發展,支持建設“三茶融合發展中心”(“僑心樓”)﹔第六黨支部支持連江長龍華僑農場茶青收購及粗加工等事項。
第一黨支部開展“學思想、重轉化,進僑鄉、解僑困”活動
第五黨支部對接、推動武夷山市黎源村茶產業發展
三是公益幫扶助“困”。動員僑界愛心人士、企業團體和慈善機構,向挂鉤幫扶的僑村、華僑農場開展捐資助學、扶危濟困等民生事業,受益人群1200多人次。第二黨支部到東僑華僑新村社區走訪慰問,贈送“福僑愛心包”﹔第三黨支部引導海外僑胞向岩前鎮教育事業捐贈20萬元、1000個書包,到東峰村開展文明創建志願服務活動﹔第四黨支部赴省華僑塑料有限責任公司,發放歸僑僑眷愛心包15份,走訪了解房改房和公房拆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第六黨支部到長龍華僑農場開展慰問活動,捐款捐物資助貧困學生、困難群眾和留守老人,幫助修繕公共衛生設施。
第四黨支部走訪了解房改房和公房拆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
第六黨支部到長龍華僑農場開展慰問活動
四是醫療幫扶祛“病”。創新為僑服務模式,深入華僑農場開展義診活動,為基層送醫送藥,深受基層群眾的歡迎和贊譽。第三黨支部聯合省醫務志願者協會、尼日利亞福建同鄉總會、“惠僑通”醫務志願者,赴武平縣岩前鎮東峰村進行義診,現場接診210人次﹔第五黨支部聯合僑界醫學專家科技志願服務隊,赴僑鄉連江縣琯頭衛生院開展醫學專題講座3場,提升僑鄉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第三黨支部赴武平縣岩前鎮東峰村進行義診
五是科技幫扶補“短”。通過政府政策扶持、僑界專家指引、僑力資源導入,多方引進新技術和新業態,促進僑資企業創新科技與農村特色資源相結合,支持脫貧地區農戶、合作社等發展綠色農產品,實現提質增效。第六黨支部邀請省內知名茶葉專家、企業家實地察看長龍華僑農場的茶產業技改項目實施進度,支持舉辦農場歸僑僑眷茶旅產業技能培訓﹔第七黨支部引導省黃仲咸基金會捐資,支持舉辦技術講座培訓,幫助改造生態閩南水仙茶示范基地。
第六黨支部邀請省內知名茶葉專家、企業家實地察看長龍華僑農場的茶產業技改項目實施進度
第六黨支部支持舉辦農場歸僑僑眷茶旅產業技能培訓
六是文化幫扶解“渴”。在為部分農場配置圖書室的基礎上,以建設僑史文化展示館(陳列館)為切入點,努力使華僑文化同民間藝術、鄉愁文化融匯互彰。第一黨支部引導海外僑胞捐贈20萬元,推動橫坑村重新規劃建設村部和僑史館﹔第三黨支部支持東峰村建設鄉村華僑主題公園﹔第四黨支部為省華僑塑料廠歸僑僑眷提供法律咨詢﹔第六黨支部支持長龍華僑農場設立“黨僑服務中心”,舉辦“僑家樂·福建省華僑美食文化節”專場活動﹔第七黨支部引導省黃仲咸基金會捐資15萬元,支持建設永春縣東關鎮東華社區黨僑同心鄰裡中心和華僑歷史文化廣場,讓歸僑僑眷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第七黨支部引導省黃仲咸基金會捐資15萬元,支持建設永春縣東關鎮東華社區黨僑同心鄰裡中心
來源:福建省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