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九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七十七)
吳志軍:夢想花開在武大
2023年07月07日15:57  來源:中國僑聯

5.湖北省僑聯+吳志軍+証件照

吳志軍,現任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副院長,兼任湖北省青年聯合會第十三屆委員,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岩石破碎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軟岩與深部工程災害分會副秘書長及常務理事,2021世界交通運輸大會(WTC)隧道工程學部技術委員會主席,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學會會刊編委等。

矢志創新,勇攀高峰

吳志軍積極響應國家“向地球深部進軍”的發展需求,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新一輪推進,一直以“深部工程災變機制及安全控制”為研究方向。近年來,圍繞多場耦合岩土體本構理論、深部工程災變機制及控制、深部復合地層TBM安全高效掘進控制等關鍵性技術難題,吳志軍開展了大量理論與現場實踐工作,揭示了岩石破裂災變機制以及THM耦合作用下岩體力學特性演化機理,為我國地下空間開發與深部資源高效開採提供了分析工具與理論支撐。他建立了深部復合地層TBM掘進過程災害分析預測高效跨尺度模擬系統,為我國深部工程建設提供了准確高效的預測預警手段。此外,他搭建形成了有效的注錨聯合支護體系,為我國深埋隧道大變形災害防控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手段。吳志軍研發出了新型高流態注漿材料,開發了深埋岩體隧道注漿加固模擬算法,建立了深埋隧道的注漿加固效果分析預測平台,為實際工程中深埋隧道注漿加固效果的分析評價提供了有效手段。

圍繞以上成果,吳志軍在國內外岩石力學與工程地質主流學術期刊上共發表論文116篇,SCI論文被國內外學者累計引用2371次(scopus數據庫)。他曾獲中科院一區top期刊《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2017年度杰出論文獎,中科院一區期刊《Engineering Geology》2019年度高被引論文獎,中科院二區Top期刊《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2019和2021年度最佳論文獎,以及2017年度國際非連續變形分析組織杰出研究者獎(全球僅5人)。他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2項,出版專著1部,開發新型試驗裝置3項,有效實現了研究成果實踐轉化。相關研究成果獲西藏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均排名2)和湖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排名15)。

視患如親,熱心公益

新時代青年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吳志軍作為湖北省青年聯合會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主動堅定政治自覺,參加秋季全省黨內外處級干部培訓班,提升自己的科學理論水平。他積極參與青聯委員科技創新主題交流,集思廣益促進學科發展。他主動加入青力扶貧項目,助力捐建“青聯希望小屋”,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吳志軍致力於推進“逐夢計劃”實施,多渠道發掘人才、培養人才,鼓勵更多的新興青年筑夢荊楚,凝聚新興力量。

立德樹人者,要時刻心裡裝著國家和民族。吳志軍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用實際行動履行承諾——他主動捐款,用於志願海外華僑華人和留學人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接受疫情防控任務的同時,他嚴格履行教書育人的使命,指導和監督學生進行線上學習。吳志軍還擔任新年級同學的燭光導航師,排查有困難的同學點對點進行幫扶,每周開展談心談話,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立大先生志、做奮斗者、育時代新人,他詮釋了新時代青年教師的使命與擔當。

4.湖北省僑聯+吳志軍+工作照

鍛鑄團隊,竭誠服務

堅守初心,讓科研成果服務於國民經濟建設。在國家教育部、學校以及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吳志軍於2016年組建了地下空間開發與深部資源開採研究團隊,開展深部工程災變機制及安全控制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在陝西、新疆、西藏等多個地區的深部地下工程中得到了成功應用。例如:被評價為“綜合難度世界罕見”的引漢濟渭輸水隧洞,其最大埋深段高達2012米,岩石隧道掘進面臨破岩適應性、突涌水、有毒有害氣體閃爆等多項世界級難題。吳志軍無懼挑戰,同團隊開展了為期三年研究,通過現場測試和分析驗証,提出了深部復合地層TBM掘進過程災害預測方法與控制技術,為TBM安全高效掘進保駕護航。新疆ABH輸水隧洞工程是施工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隧洞,沿線施工伴隨著超高地溫的施工難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獲取工程現場第一手數據,吳志軍與團隊成員身著特定的防護服,頂著洞內達四十度的高溫,堅守在隧道工程建設的第一線。團隊成員默默付出、不懈努力,最終提出了有效的隧洞降溫措施,讓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的難點工程。川藏線鐵路中山1號隧道工程位於雅魯藏布江縫合帶,地質條件復雜、地震活動頻繁,極易出現岩爆災害,危害施工人員生命安全。吳志軍帶領團隊迎難而上,克服高海拔、低氣溫等惡劣自然環境,通過研究結果與現場實際工程情況的不斷驗証,最終開發了深埋隧道大變形災害的分析預測方法,提出了隧道工程不同分級圍岩變形協調控制技術,保証工程安全高效運行。

傳道授業,用教學成果服務新工科人才培養。為順應土木行業的更新升級,吳志軍領導創新團隊,積極促進學科交叉發展。依托武漢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一流的學科背景,吳志軍帶領創新團隊開展研究改革和探索實踐,完善新工科背景下土木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作為子項目負責人參與《“思政引領、目標導向、多方協同”機制下土木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教改實踐項目,專業教學成果斐然,獲評武漢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同年,土木工程專業入選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他親力親為,以身作則,推動教師梯隊建設,主講師生午餐會,以新方式加強育人活力,培養出許多復合型人才,較好地服務於目前國家急需的“卡脖子”領域產業。

(責編:韓嘯、黃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