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經濟科技>>科技服務
第九屆僑界貢獻獎人物風採錄
(七十二) 姬新穎:一個歸國華僑的不懈追求
2023年06月30日10:54  來源:中國僑聯

姬新穎+証件照

在八朝古都開封有一群甘於清貧寂寞,卻不甘落伍、千方百計為河南大學醫學事業默默奮斗的留學歸國人員,姬新穎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姬新穎,現任河南大學醫學院副院長,他在美國留學近10年,於2009年回國,在河南大學工作了十多年。

從事新冠病毒研究 助力疫情防控

2020年3月,學校收到上級信函,感謝姬新穎提出的“關於把生物安全(感染病防控)作為國家安全工作重要任務的建議”被採納。建議的主要內容是:強化生物安全地位,將生物安全(感染病防控)列入國家安全的內容之一,把生物安全法列入國家安全法的框架之中﹔突出感染病防護意義,建立國家感染病防護安全委員會。

2015年,由姬新穎發起的省感染與分子免疫學專業委員會獲批。2019年11月,省感染病與生物安全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旨在促進感染病基礎和臨床研究的融合。2019年11月,在省微生物學會學術年會上,他組織專家進行抗疫學術報告,包括童貽剛的“蝙蝠與新發傳染病”(Nature發表)、郭永軍“關於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及政策解讀“、劉保池的“HIV感染的外科治療”等,這些報告普及了疫情防控知識。

姬新穎課題組發現新型核蛋白PCNP具有促進樹突狀免疫細胞抗原提呈的作用,促進機體對LCMV病毒的殺滅,PCNP可部分保護小鼠免於流感病毒的攻擊。基於此他與有關部門簽訂合作協議,擬進行PCNP抗新冠肺炎病毒的研究,開發基於PCNP的疫苗和抗病毒新藥PCNP,為新冠肺炎治療提供新選擇。

姬新穎團隊在國際期刊發表了4篇關於新冠病毒肺炎研究的文章。博士生Saadullah Khattak發表了題為“Genome-Wide Analysis of Codon Usage Patterns of SARS-CoV-2 Virus Reveals Global Heterogeneity of COVID-19”的文章。該研究為SARS-CoV-2的密碼子模式、宿主適應和全球異質性提供了新的見解。另一篇題為“Advanc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介紹了SARS-CoV-2的起源、病毒學特征和流行病學概況。本科生的文章“Progress in Research on SARS-COV-2 Infection Causing Neurological Diseases and Its Infection Mechanism”探討了新冠病毒入侵中樞神經系統的不同途徑,提出了針對新冠病毒治療的切入點、新冠病毒其它可能的作用靶點等。

開創腫瘤新型核蛋白 PCNP 研究

國際上的PCNP研究基本上是空白,姬新穎圍繞PCNP在腫瘤發生中的作用發力,探討肝癌、食管癌、肺癌等主要腫瘤中PCNP的功能,闡明可能的機制,有助於腫瘤診治和預后判斷。他力爭讓腫瘤PCNP研究成為醫學研究新領域,已在國際期刊發表PCNP論著4篇、綜述3篇,獲批1項PCNP國家發明專利,成為國際上該蛋白研究的主要實驗室之一。

培養“一帶一路”留學生

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姬新穎在醫學院率先招收留學生13名,包括博士后2名、博士生5名、碩士生6名。留學生已發表10多篇高水平文章,獲得省博士后基金項目2項。外籍碩士生艾本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6篇,已畢業回國工作。

他首創河南大學生物醫學留學生沙龍,旨在促進外籍留學生和中國研究生交流,擴大知識面,使留學生盡快融入學校,提升對學校的歸屬感,同時通過外語環境下的交流促進國內研究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有助於促進教師英文授課能力。沙龍為留學生培養探索出新途徑,也是國際交流的新嘗試,補充了留學生課程教學,有利於提高中外研究生培養質量。自2019年3月首創以來,沙龍舉辦12期,成為醫學院的品牌。

資源整合、成果推廣

2017年12月,他獲批成立省核蛋白基因調控國際聯合實驗室,實驗室從最初的不足10人發展到40多人。留學生培養起步早、見效快,成為基礎醫學院的特色。他以實驗室名義已發表SCI文章70多篇,2區以上為主。實驗室有三大創新研究:1.新型核蛋白PCNP抗癌功效研發﹔2.發展了新型苝酰亞胺衍生物診療劑,實現了熒光圖像引導下的非小細胞肺癌高效診療。通過化學基團調控非共價作用力,實現了有機小分子化合物在器官特異性分布﹔3.提出和驗証了“H2S能夠調節腫瘤生長”的假設。

2020年1月,他獲批成立省腫瘤精准診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盟挖掘成員資源,促成了深圳泰萊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泛癌篩查項目在新鄉市落地,為腫瘤早篩進入醫院常規檢查項目創造了條件。該技術基於代謝組學成果和可溯源的泛癌篩查技術,採集受檢者8毫升血液,能夠區分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代謝物的差異,能夠有針對地對疾病進行預測分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腫瘤患者生存率。2021年10月22日,“健康中國新鄉行動”泛癌篩查項目啟動座談會召開,會議由聯盟理事長姬新穎主持,泰萊生物科技CEO劉耀坤、鐘南山醫學基金會志願者工作委員會主任謝高峰等80余人出席。12月7日項目啟動,針對14種高發惡性腫瘤開展10萬份以上較大規模的健康人群泛癌篩查。

國際化工作

姬新穎創建了國際生物醫學期刊《Gene,Protein and Disease》(簡稱GPD)。該期刊由他牽頭創辦,由新加坡 AccScience Publishing出版公司出版發行,於2022年6月正式上線。由王建枝、王彥明擔任榮譽主編,新加坡國立大學GautamSethi和澳大利亞伊迪斯科文大學王嵬擔任主編,來自10多個國家的40多名專家擔任編輯。他完成全球前300所大學華裔生物醫學教授名錄,帶領團隊收集2300多名華裔教授的信息,為精准引進人才、進行學術交流、開展國際合作提供依據。他先后引進國外博士后六人擔任特聘教授,如基礎醫學院季少平、淮河醫院李偉等,促進了醫學全面發展。最近他又協助引進美國某大學終身外科教授來校全職工作。

2019年,他牽頭獲批“核蛋白PCNP在神經疾病發生中的作用和機制”和“核蛋白PCNP檢測試劑盒研發”2項省科技廳高端引智項目,與美籍華人於吉峰、康奈爾大學景德強、澳大利亞王嵬等專家開展合作。

參政議政,服務社會

姬新穎擔任市僑聯僑青會副會長、學校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省僑聯常委,並被聘為省僑聯僑情咨詢專家。2019年,他獲得市僑聯優秀歸僑僑眷榮譽,2020年獲批民革省委的重點調研項目一項,獲得“民革河南省委員會2020年度重點調研課題成果優秀獎”。他注重科學普及工作,2019年11月30日,他協助民革省委成功主辦“醫學科普助力健康中原”座談會。他獲聘中國免疫學會科學普及教育委員會首批委員,參與完成中國免疫學會10冊大型科普系列叢書《人體健康與免疫》,作為副主編,編寫了《疾病診斷篇》,該書英文版即將出版。2021年,姬新穎獲聘省首席科普專家,他負責省科學保健學會換屆工作,榮獲名譽理事長,籌建30多個專業委員會,登記會員達3300多人。

作為改革開放政策的受益者,姬新穎始終感恩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事業的輝煌成就,並為偉大的時代努力奮斗,報答黨恩﹔作為新時代培養的知識分子,他深刻領會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不斷地進行醫學科研攻關,奉獻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民眾科學素養,為創新型國家建設不懈努力﹔作為從農村走出來的干部,他深感到發展的重要性,他無私奉獻、整合資源,帶動一大片﹔作為在美國近十年的歸國留學人員,他充分理解國內外差異,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他把自己的國際資源、國際經驗、國際學術影響力毫不保留地奉獻出來,支持醫學事業發展﹔作為在河南大學工作了十多年的高校教師,他始終不渝地抓好人才引進、培養和呵護,做好青年骨干的發現、培養、推薦工作,在外籍留學生招生培養方面不遺余力﹔作為民革黨員和僑聯工作人員,他堅持發揮專業特長,建言獻策,服務社會,活力滿滿,永不疲倦。

(責編:韓嘯、黃瑾)
X